据说,“抗老化”三个字是健康产业、化妆产业、食品产业永恒的“魔咒”,好比念一声“芝麻,开门!”,消费冲动便滚滚而来。
人类对于自身不可抗、不可逆的老化现象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几千年来,从徐福东渡开始,人人都在试图找到长生不老的“仙方”。
企业也是一样,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与灭亡做殊死对抗。老化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之航道上最险恶的暗礁,其最明显的标志是贴在企业“脸上”的三块“老年斑”:
硬化:人与人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企业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处理方式日益“生硬”,唯文件、会议、命令、交涉之命是从,遵从“上下”、忽略“左右”,严重缺乏柔性思维。
僵化:企业体系的“僵化”是“硬化”思维的必然结局,好似人类的“关节炎”——明明每块骨头都在,但就是不能正常活动,骨头与骨头之间缺少润滑,丧失协调,反应越来越慢,直到连应激功能都衰退了。
钝化:机体日益僵化,对外界的信息刺激变得迟钝,微循环逐渐失效,末梢神经功能性障碍,神经传导失灵,企业的敏感度归零,企业患上“老年痴呆症”。
“硬化”是病变的温床,“钝化”让企业“感觉不到痛”,“僵化”让企业“出不了手”。在这样的病态中,企业必然产生令人深恶痛绝的干部贵族化、员工边缘化现象。
《道德经》有云: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意即人要通过自身的修炼,复归婴儿般的柔软与柔和,方能够进入最佳的生存状态。
由此可见,硬、僵、钝是机体老化之标志,柔、灵、速则是企业老化之天敌。企业抗老化的重点就是时刻警惕这三大标志,复归灵活与弹性的组织。
请注意----企业老化与企业的绝对年龄关系并不大,反而与企业规模的扩张相伴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