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动式管理”又叫“巡视管理法”,最早由管理学大师帕斯伊尔提出,被很多优秀的企业作为管理指南。其本质是管理者要融入员工当中,强调现场的重要性,强调管理者不可局限于办公室,应身先士卒深入现场,服务市场。
“走动式管理”主要指管理者走出办公室,深入工作第一线,深入职工、顾客、管理服务对象之中,并与之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接触,同时给予关心和激励。麦当劳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其创始人克罗克发现,经营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部门经理习惯于躺在舒适的椅背上对下属指手划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克罗克想出一个“绝招”:将所有的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经理们被迫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为盈。其成功经验给我们很多启示:
走动加深情感。在走动中了解员工,贴近员工,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沟通管理者与员工的感情,缩短认知上的差距,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树立同构的价值观和管理服务理念,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工作合力。
走动提高时效。大量的管理内容在现场、在基层,矛盾和问题也集中在现场、在基层。不到现场抓管理,则耳不聪、目不明;不到现场和基层搞服务,则路不明、效不显。管理者要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推广经验,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走动促进精细。管理者不需要事必躬亲,但一定要明察秋毫,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更周密。每件事都向前“走动一步”,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细做到位。
走动强化沟通。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就是走到管理服务对象的心坎中,从而把措施指导于现场之中,把感情沟通于关怀的点滴之中。
领导带头,实现“走动式管理”制度化。“走动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上而下,领导率先垂范,常抓不懈,具体工作制度化,而不是一阵风,更不是形式主义。
强化监督,实现“走动式管理”联动化。单靠一个人走动,无法达到任何实质性效果,只有一级带动一级,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才能全盘皆活。不仅局长要走动,处长要走动,具体办事人员、管理服务人员也要走动,从而形成互相监督、责任连带的制约机制。
注重沟通,实现“走动式管理”便利化。“走动式管理”不同于工作检查和工作部署,应把沟通放在第一位,消除走动所达部门的抵触情绪。要把收集人事信息作为主要工作内容,本着“发现问题就是成绩”、“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原则,强调多看、多听、多想、多记、多交流,少训、少骂、少罚。要求管理者了解第一信息后,根据职责权限,当即协调处理;不能处理的,应摒弃人为因素,及时逐级反馈,客观进行分析汇报,以便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保证问题的解决和剖析由面及里、由浅及深。
全面掌控,实现“走动式管理”系统化。人事工作面广量大,服务内容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时间上要覆盖管理服务人员在岗期间的分分秒秒,在空间上要覆盖全部管理系统及职能部门。要努力使管理工作的情况了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难点突破在基层、服务重心在基层。
“走动式管理”,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对内,重点在于领导深入干部职工身边,走进现场,走近普通职工,保持上下级之间感情上的融洽和思想上的沟通,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对外,即对市场客户而言,重点在于深入市场,了解市场,加强调研,加强市场策略的针对性。
实施内部“走动式管理”有四要素。其一为“看”,就是要勤观察,靠自己的双眼观真相;其二为“问”,对工作中的细节要多加关注、询问,了解工作进展的真实情况;其三是“查”,对布置的工作要严查,加强政策的执行力,确保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其四是“追”,对发现的问题要追踪,及时进行处理。内部“走动式管理”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凝神倾听和将心比心。一要善于倾听,用真诚和尊敬的态度和部属交谈。二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与员工和干部建立信赖合作关系。
实施外部“走动式管理”要树立三种意识。树立市场意识,转变作风,深入市场、深入终端;树立先导意识,用敏锐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分析新事物,主动迅速地寻求解决之道;树立精品意识,提炼挖掘感性材料,分析归纳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外部“走动式管理”要做到三个结合:要结合客户需求、难点问题积极“走动”,仔细调查,深入研究,有的放矢地制定解决措施和服务政策;要结合现市场竞争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和变化的新趋势,联系实际,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要结合市场未来变化,把“走动式管理”与市场战略的制定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