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大象:孰能出其右?
一、「管理的大象」 在论述「竞争优势管理」之前,作者必须要澄清甚么才是真正的「管理」。事实上,「管理」本身就是一头存在于人们心中或脑中的超级「大象」。 从瞎子摸象的故事中,吾人皆知:每个人皆各有其盲点;当此类盲点出现时,其可说是位「另类的盲人」。当盲人或「另类的盲人」采用自己的认知时,其就会自然而然地让自己与他人陷入争论不已的困境之中。例如美国诗人萨克斯(John Godfrey Saxe)在其<瞎子摸象(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寓言中说出其结论,而作者将这段话翻译如下:(Schmaltz, 2003: 2):「于是这些印度盲人彼此长久大声地争论不休。每个盲人皆过份坚持己见而且互不退让;虽然每个人在对的部分各自只说对一小部分,但是就整个物体的事件而言他们全都错了!此故事的寓意是:我认为通常在理论辩论时,争论者只会在完全不知对方的旨意之下互相谩骂,而且喋喋不休地瞎谈他们每个人未曾亲眼看过的一只大象。」舒马兹也说(注76):「盲人们无法从彼此的经验中提出共同的说法。他们各不相同的参考架构与『无知地交相责骂』彼此的架构,造成彼此看法相左。」 西方的现代管理书籍出现下列各种有关「管理」的说法:1. 管理就是率人成事。2.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 管理就是设计与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使人在群体中能够高效率地达成既定目标。4. 明确地知道要别人去做些事,并且注意他们是否以最经济的方法做得最好。5.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众多的人活动,俾能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时所不能收到的效果。6. 管理就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各派管理学说林立;每一派各有其论点。于是各色各样的「管理的大象」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出现了。若干「管理说」胡诌;当吾人身历其学说的情境时,所见所闻可以以作者的这首打油诗来说明这种感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受邀进门听,理破如残壁。」举世众多管理的大象,哪头为真?古今中外,最正典的管理的大象素描如下所示: 二、「管理的定义」:脑好体健的「管理的大象」的素描 关于管理的定义,作者简单地说,「管理」就是个人或组织从一无所有、在无中生有、一直到富有不缺的整个规划、执行、与监控等循环过程的观念与作为。 作者再细一点地说,「管理」就是个人或组织从一无所有,在无中生有,并对其所涉及的人、事、时、地、物、数、质、为何(why)、与如何(how)等等的要素加以调合,一直到富有不缺的整个规划、执行、与监控等循环过程的观念与作为。 作者更详细一点地说,「管理」就是个人或组织从一无所有,在无中生有,并对其所涉及的人、事、时、地、物、数、质、为何、与如何等等的要素加以调合,例如培育理念、利用资源、发展组织、建立制度、激励人群、发挥强点、改进缺点、适应环境、抓住机会、避开威胁、制定谋略、汇整计划、贯彻执行、利用厚生、研发创新、追求卓越、创造优势、达绩夺标、分享成果、重塑愿景、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等,一直到富有不缺的整个规划、执行、与监控等循环过程的观念与作为。 这个「管理的定义」已完整包含「管理的主体与客体」、「管理的哲学或观念」、「管理的作为」、「管理的制度」、「管理的职能」、「管理的本质」、「管理的目的」、以及「管理的范围」等关键点;个人或组织若能将此诸关键项目妥当地知行合一,则其可避免「管理的失控」与「管理的死亡」。上述诸项皆予简单说明如下。 三、「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管理的主体就是指个人或组织。管理的客体就是管理的主体所涉及的对象。对象可再细分为诸多的层级。管理的主体所涉及的人、事、时、地、物、数、质、为何、与如何等等的要素可以作为管理的一级客体或一级对象。 培育理念、利用资源、发展组织、建立制度、激励人群、发挥强点、改进缺点、适应环境、抓住机会、避开威胁、制定谋略、汇整计划、贯彻执行、利用厚生、研发创新、追求卓越、创造优势、达绩夺标、分享成果、重塑愿景、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等可以作为管理的二级客体或二级对象。 四、「管理的哲学或观念」 「哲学」就是信念、理念、思想、思维、观念、观点、意图、以及意识等等形而上的(metaphysical)、自然的(natural)、道德的(moral)、与有用的价值观、知识、与智能等等。简言之,「哲学」就是「道理」与「道德」的总称。所有学门的最高境界表现就是哲学。 所谓的「管理哲学」就是:凡是有利于管理的哲学,而以管理的术语或涵意表现者,皆属之。「管理哲学」主要强调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等管理方面的哲学,但从未排除其它学门的哲学。 个人或组织「管理哲学」的大重点有二:先独善其身,然后兼善天下。「独善其身」须讲求己身的热情、诚信、勤毅、朴慎、学以致用、聚精会神、以及利己益他等等素质。个人或组织不去思考要如何兼善天下,的确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天真与自私。 「兼善天下」至少须将福祉普及至个人或组织的利益关系人(顾客、供货商、债权人、员工、投资人、以及/或者其它有关的个体(other related entities)。 管理哲学就是「道」,而「道」就是「理」。「培育管理哲学」是个人或组织于「开始」管理工作时最为贵重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因此,个人或组织必须以道开始,并且以道和人。 「管理哲学」主要探讨人、事、时、地、物、数、质、为何、与如何等要素的最适或最佳组合。「管理哲学」透过管理作为的支配和导引力量会把个人或组织成员带入现实行动的境界。 五、「管理的作为」 管理作为就是除了管理哲学之外的一切管理作风(如民主、独裁)、管理方法(例如授权)、管理措施(如管理制度)、发展组织、以及达成各种交易等等。 六、「管理的制度」 各种管理各有其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包括其管理规则(含管理哲学与既定政策)、事务处理程序、作业步骤与流程、报表与单据、以及程序等等。 上列二级客体或二级对象中的「建立制度」可再细分为三级客体或三级对象;例如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可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成本会计制度、税务会计制度、以及管理会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验收管理制度、仓储管理制度、制造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厂务管理制度、营销管理制度、研究发展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知识管理制度、内部稽核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等等。 上列三级客体或三级对象中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再细分为四级客体或四级对象;例如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包括:(1)电子计算器处理之功能及职责划分,(2)系统开发及程序修改控制,(3)编制计算机文书之控制,(4)程序及数据之存取控制,(5)数据输出入之控制,(6)数据处理之控制,(7)档案及设备之安全控制,(8)系统软件之请购与维护控制,与(9)系统复原计划之制度及测试程序等。 七、「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就是规划(plan)、执行(do)、与监控(see)上述的所有要素。规划、执行、与监控是一个循环不已的三阶段过程。 「规划」系指综合计划,就是领导人与干部率领组织成员,对未来某一特定期间所想象的、预计的、和理想的经营管理目标事项,秉持组织愿景,依据管理哲学,盱衡外在环境的各项相关因素,掌握内在的各项可用资源,制定谋略,而汇编的各种相关的综合计划。综合计划包括愿景宣言以及达成目标的使命宣言、承诺宣言、预算、各种竞争优势的预计绩效、执行的计划(an implementation plan)、以及紧急应变计划等。 「执行」系指是要实行综合计划以求是排非。换言之,在当下利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把综合计划相关的人、事、时、地、物、数、质、为何、与如何等要素等皆予以处理到自己认为最佳的「自我实现」状态,而非只是听命行事或只依标准作业程序处理而已。组织成员于执行计划活动及相关活动后,若大家没有创造有意义、有价值、有贡献的竞争优势,则大家不但在建造空中楼阁,而且在浪费一切资源(包括生命、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等等)。台湾话说:「爱拚才会赢。」 「监控」系指透过衡量绩效差异,个人或组织可以主动持续监督内部资源的不确定性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否被有效地管理控制住。组织若有重大不利的绩效缺口,则要立即找出根源,以期根治。 八、「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就是「无中生有」、「利用厚生」、与「追求卓越」。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个人或组织成员从「一无所有」的状态之中产生「富有不缺」的实境。「有」代表有远景、有目标、有资源、有组织、有制度、有方略、有方法、有纪律、有效能(effectiveness)、有效率(efficiency)、有优势、有绩效、以及有荣誉等等。 所谓「利用厚生」就是个人或组织成员以经济原则,使用各种管理的艺术与科学,利用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从而厚植生产力并创造利益关系人之福祉。所谓「经济原则」就是以最小的牺牲、代价、或成本,获取最大的能率(即效果与效率)、报酬、或利润,而无浪费或不法之情事。 所谓「追求卓越」就是个人或组织成员须及时做对的事,而且把对的事做到卓越状态。所谓「卓越状态」就是臻于至善的状态。凡是个人或组织若每每能够尊重并追求卓越时,则必能做到顶级的精、准、快、好、奇、美、廉、安、以及爽的状态。 九、「管理的目的」 「管理的目的」就是创造优势、达绩夺标、分享成果、重塑愿景、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等。 十、「管理的范围」 「管理的范围」含盖面甚广,而且应予妥当扩展。企业管理的范围可包括高阶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人事管理、总务管理、采购管理、验收管理、仓储管理、制造管理、质量管理、厂务管理、营销管理、研究发展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内部稽核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管理等等。 个人或组织成员莫不设法将「管理的范围」妥当扩展到所有可能被施展的领域。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宗族管理、企业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军事管理、科技管理、以及国家管理等等,皆需要「管理引擎」的大力牵引。 古今中外,个人或组织皆须植基于「技术」,而且走向「管理」;例一、个人实施自我管理,而逐渐成长;其于习得一技之长之后,成家立业,而陆续需要家庭管理、宗族管理、企业管理、或其它管理之事。例二、台湾东元公司以制造马达起家;它的高阶管理当局早就高喊:「科技的东元、管理的东元」。 十一、「管理的失控」 若个人或组织对于其所涉及之人、事、时、地、物、数、质、为何、与如何等等的要素未给予适当地管理时,则其必失去「管理的控制(management control)」;最后,个人或组织非但无法进行自主管理,而且反遭其它个人或组织的控制或逼离竞争场域。 吾人尤须注意:上述「管理的对象」的相关元素应透过「管理机制或系统」并且彼此有效整合与紧密配合,才能产生「管理综效」,但是「管理」千万不可流于空洞的口号或徒具仪式与形式;否则,个人或组织的「管理失控」终究会招致失败。 所谓管理的综效(synergy,源自希腊文的syn与ergos)就是透过管理的统合而创造出价值与贡献,而这种附加的价值与贡献可以以效能与效率两者予以分别表示。管理的综效可以真实反应出整体的协作力量大于孤军奋战的棉薄之力;换言之,管理综效的意思与结果的最简单表示法就是1 + 1 > 2。若有1+1<2的现象就是负综效(negative synergy)。负综效足可证明「管理的失控」现象已浮现。 在管理上,若没有自主(autonomy)、创新(innovation)、与实现(realization),即足以斲伤管理的效能与效率而遭致失控与落败。 不谙管理,必尝苦果。个人或组织的「管理失控」的故事多至不胜枚举,但不在此赘述。 十二、「管理的死亡」 若个人或组织之「管理的观念与作为」屡屡(一而再、再而三)无法达成上述「管理的目的」时,那么这显然表示此「管理的主体」未能对其所涉及的人、事、时、地、物、数、质、为何、与如何等等要素实施「真正的管理」,以致不能创造优势,亦不能达绩夺标,更不能分享成果、重塑愿景、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等。当「管理的失控」一直返回不了正轨且每况愈下时,其终将造成「管理的死亡」。 十三、结论 「管理主体」莫不想透过「管理哲学(观念、信念)」、「管理职能」、与「管理制度」,极欲妥善处理其所涉及的「管理客体」以资彰显「管理的本质」,极欲妥当扩展「管理的范围」以资达到「管理的目的」,并极欲永续避免「管理的失控」与「管理的死亡」。这就是作者所谓之「真正的管理」。「真正的管理」不可偏离正道、不可以偏概全、亦不可抱残守缺、更不可积非成是。「真正的管理」才堪称为「管理的大象」。 「真正的管理」尚赖更严密完整的管理理论、更有能率的管理实务、以及更有组织系统的管理模型来完成事功。如此这般,其才可被称为「真正的管理学说」。凡是浮光掠影的、肤浅无识的、或哗众取宠的管理说法,皆不足以被称为「真正的管理学说」。
唯有「真正的管理学说」能够有能率地协助个人或组织达成其「管理的目的」;同理,唯有「真正的管理邪说」能够加速地导致个人或组织「管理的失控」与「管理的死亡」。
更多阅读
埃博拉病毒爆发的启示:变冷还是变暖?
埃博拉病毒爆发的启示:变冷还是变暖? 杨学祥,杨冬红西非地区自2014年2月陆续出现的埃博拉病毒越演越烈,世界卫生组织9月9日发布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说,疫情已经造成近2300人丧生。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国肆虐的埃
《道德经》中的管理之学:柔能胜刚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
中国式管理的本质:中魂西制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和深层次东西交融情境下,大批中国企业在奋力打拼、谋生求存的实践中,创造出许多在中国情境下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对各行业有代表性的近40家大型成功企业的案例研究显示,中国成功企业在继承中国
邱旭瑜曝中国式管理的症结:“武大郎开店”
现在,有条件引进现代管理制度的律师事务所,在数量上已不在少数,但是真正能建立起现代管理制度所却依然为数不多,已经在管理上取得发展的律师事务所在管理的体制、机制、制度等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瓶颈。像民营企业及其它社会组
斯贝斯的生意经:冰淇淋怎么卖最赚钱?
斯贝斯的生意经:冰淇淋怎么卖最赚钱?--北京赛美味食品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斯贝斯西式餐点连锁管理总部总经理李芳畅谈成功 在当今众多品牌云集的中国餐饮市场上,“赛美味”的名字一直是业界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因为它连续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