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模糊问题的艺术
如何处理模糊问题,《领导思维方法》一书作了以下概括:
(一)有些问题“宜粗不宜细”。如关于一些历史性的事件,在坚持原则、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就应该采用“宜粗不宜细”的方法对待。
(二)有些问题可以容忍、原谅。如对待组织内部成员非原则性问题上,就应该秉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原则,予以适度的容忍和原谅。
(三)有些模糊性问题可采用拖延、沉默的艺术。如对某些有争议的新问题、新情况,在没有确定其积极性和消极性明确界限的情况下,宜采用“拖延、沉默”的模糊处理艺术。
(四)有的问题可以明确处理,但采取模糊处理艺术,效果会更好。如现实生活当中所谓的“大人不计小人过”之类的事例,就是智者(大人)模糊处理问题的艺术。
(五)运用隶属度概念,解决模糊性问题。如对一般性模糊问题的判断中经常采用的“最好、较好、好、一般、差、较差、极差”的界定就是“隶属度概念”,而不应在事物“好”与“坏”的两极武断地做选择。
在领导工作、管理活动中,学会运用模糊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执行政策上的“一刀切”的毛病。“模糊”是现实中人们永远摆脱不了的事物自然规律现象。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政治家都曾运用这种巧妙的理事艺术,卓有成效地解决了一些棘手或重大的问题。并因此而成为典故或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