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师和股市谚语告诉我们:别人都贪婪的时候要恐惧一点,别人都恐惧的时候要贪婪一点。但是,问题是当别人都恐惧的时候你敢贪婪吗?不过,当目前投资者把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绝望心理都体现在股价上的时候,那时候的股价在阶段性上就具有很强的价值。
本篇的目的并不是研究市场走势,而是为了在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上选择中国的高速成长股而储备知识。有统计研究,在中国,每年有几万家新产品、新品牌和新服务的公司出现,但是绝大多数都没有前途,部分能够维持生存,只有小部分能够发展起来。而有研究认为企业的演化,特别是“品类演化”,对于选择新的成长股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判断出新上市的企业代表一个新的品类,并且体现了其核心竞争能力,则这样的企业具有非常好的“成长型”投资机会。 投资新企业就是投资新品类 “品类演化”这个名词听起来有点抽象。我发现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可以很形象的说明,因为企业的变化和自然选择非常相像。 达尔文用“生命的大树”的比喻来描述物种起源,认为:回溯历史,所有的生物融合在一起,但是顺看历史,所有的生物分离开来,进行分化。新枝条是怎么长出来的?是由老枝条分支出来。新物种是如何诞生的?是由原物种分化而来。而产品和服务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生物树,比如最初诞生了一条枝条叫做电脑,后来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出无数的新枝条,比如服务器、个人台式机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等。 最初一个品类开始出现时,可能只有一个产品,一个品牌,或者一个企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品类会演化细分成更多的新品类。 投资者要是寻找成长力强的新生企业,就必须从新品类中寻找,特别是从细分的新品类中寻找。一方面,新生的大品类机会对于大多数人都容易错过;另一方面,要回避老品类,因为品类也有生死之分。达尔文解释说:当大树还十分矮小时,它有很多繁茂的小枝条,其中只有几只成为主干,一直支撑其他的树枝并生存至今。现实的企业也是这样,有一根枝条叫做打字机,分化了很多枝条,比如手动的,电动的,便携的,等等,但是打字机这根枝条被叫做电脑的临近枝条遮住了阳光,它就枯萎了。香港市场目前仍然有生产软盘的上市公司,尽管市盈率只有3倍,但是没有投资者愿意买。 尽管还可以举出丧失了生命力的品类,不过中国证券市场更多存在的是“传统品类”,这些传统品类公司仅具有周期性的投资价值,这点是投资者必须注意的,现在很多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并不新,同一个成熟行业,我宁可选择该行业的龙头公司研究其周期性波动。 新品类形成的分支演化 不过,预测物种起源和演化并不容易,从这点上来看,达尔文非常了不起,因为物种的演化需要历经数百万年才能产生效果,而这些效果在一个人的短暂生涯中很难被直接观察到。达尔文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来自于某个原始简单的祖先。如果这样的话,现在来看,物种分化的数量就非常惊人。如今我们了解的现存物种有170万种,其中5万种有详细的描述。 而对投资者来说则是幸运的,一方面看清楚品类演化过程容易多了,因为这个过程就发生在我们面前。在自然界,环境的变化创造了促使物种分化的条件。在经济发展中,技术和文化环境的变迁创造了促进企业品类分化的条件。 另一方面品类只会越来越多。社会在变得更复杂,比如30年前一个商店有几千件商品出售就了不起,现在平均一个超市有4万件商品。生活也永远不会变得简单,只会越来越复杂,品类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投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需要区分的是达尔文所说的进化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从祖先到当前状态的逐渐演变,另一方面是分化,或者说从祖先分裂出去创造新的分支。在生物学中,这两个进化是相互独立的。 在商业中,这两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彼此独立,而前进演化的投资机会一般来说不如分支演化带来的机会大。比如轿车,桑塔纳系列的不断更新是前进进化,但是分化则是指汽车大品类中出现跑车、吉普车、厢式车等。福特汽车是一个典型例子,最初福特汽车大规模生产T型小轿车,仅关注轿车的改良机会,但错过了很多分化的机会。分化开创了很多汽车新品类,比如大众汽车成了小型轿车新品类的第一,保时捷则是成为高档跑车的第一,悍马则是成为军用汽车新品类第一,奔驰则是高级轿车新品类的第一。 一个新品类的诞生,必然会有很多分支,这是很好的选股机会。最有智慧的人可以看到新品类的大分支诞生带来的机会,但是对于我们,辨认通过原有品类的细化才是最可行的方法。这特别对于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即使是老企业推出新产品,只有创造出的新品类才有投资机会。否则模仿一个老产品或者进入一个旧市场,则更多会带来无盈利的增长。 《品类杀手》一书讲述了美国零售业品类的分化。一百年前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最大的百货店。后来开始全国性连锁百货,新的投资机会出现。到最近这些年,每个百货商店的部门都产生了狭窄聚焦的分化,并形成全国甚至全球品牌,成为新的品类。比如,原来百货公司的休闲服装部成为一个新品类,比如GAP连锁店,图书部成为一个新品类,比如巴诺连锁书店,女性内衣部成为新品类,比如维多利亚的秘密连锁店等等,相应的公司上市后,股票价格都出现持续的强劲表现。 不仅是零售业的分化。快餐店也是这样,牛肉汉堡包店品类的代表是麦当劳,鸡肉店品类的代表是肯德基,咖啡店的代表是星巴克等等。互联网公司品类也在分化,最初只有门户网站。后来各类型新品类的网站出现,其龙头企业都成为不错的选择,比如搜索网站谷歌,拍卖网站EBAY,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等等。服务外包和产业链重构也使得企业本身的功能在不断剥离分化,不同的分化出现不同的投资机会,有企业专门从事人力资源业务,有企业专门从事供应链业务。酒店也在分化,各种家用产品也在分化,食品种类也在分化,服装品类也在分化。每个分化结合其业务模式就代表一个可能的高成长机会。 分化与融合 而对于一个企业的扩张,如果扩张不能产生新品类,则这个扩张容易产生问题。只有扩张成为新品类才可以获得很大的成长机会。并且新出现的品类需要对应新的品牌,否则会引起消费者心理认知的模糊。比如索尼公司尽管拥有全球最受尊重的电子产品品牌,其多种产品共用同一品牌。过去10年索尼收入一共达到5200亿美元,但是税后利润只有40亿美元,这样的回报还不够偿还银行贷款。而戴尔则更加专注个人电脑,过去10年收入1400亿,利润85亿。 分化符合进化论,融合除非形成一个独立的新品类,否则融合策略并不成功,比如,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人开始预言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出版印刷将融合成一个行业。结果是这三个大品类相互借鉴了优点,并没有形成一个大的新品类,而是这三个品类的每一个都进一步分化和细化。所以从进化论的角度,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是融合,除非能够提供很强的便利性,否则很难获得成功。这方面的商业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微软公司,上世纪90年代的高速增长在于新品类的出现,比如视窗系统软件品类、OFFICE办公软件新品类的不断增长,而21世纪以来比尔·盖茨开始宣传其融合观点,这几年微软采取了各种和媒体或者其他电子产品相互融合的策略,但这些策略都未取得成功,其股价基本没有出现90年代那样的持续上涨。 一个新品类的诞生,必须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与现有品类不同的位置。比如能量饮料市场的龙头企业红牛,首先填补了消费者心中的一个空缺,并且包装和传统的饮料不同,也拉开了差异,并取得了成功,目前从无到有达到十几亿美元的销售规模。 企业演化青睐极端而非中庸 进化的第一条基本规律是适者生存。个体之间的竞争长期看会改良物种。进化的第二条基本规律是分化规律。物种之间的竞争促使它们的性状越来越分歧。达尔文的天才在于辨识出像猫和狗之类的物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但是由于环境变化而发生分支或者分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之间的差异性被放大。用达尔文的话说就是自然界青睐极端。这和商业也一样,沃尔玛强调低端平价超市,凯玛特采用同样理念模仿,但是在管理效率上不如沃尔玛,最后破产,而塔吉特则强调高端,形成了自己的位置。 在同一个相同品类下,两个企业无法占据同一个“龙头”位置。一般来说,第一个进入新品类的公司品牌最好,最容易获得高增长和最大的市场份额,但这个品牌最终是要获得消费者认知,第一不是惟一条件。比如春都是中国第一个开创热鲜火腿肠新品类的企业,但是随后跟随的双汇最终胜出。 分化的趋势是要么专门化,要么极端化,很少中庸。在同一个品类中,排名第二的公司要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必须走向领导公司的对立面,形成子品类,而抄袭和模仿则很危险。比如芭比娃娃是小女孩娃娃玩具的领导者,而椰菜娃娃则强调大女孩的娃娃玩具,于是在消费者的心理上形成细分的品类,并取得很好的增长。 国内的品类机会 国内目前没有上市但是出现了新分支的企业并不少。比如服装专卖连锁店,比如专业茶叶连锁店,还有专业火锅连锁、专业各色中式餐饮。这就是新兴服务业品类的典型,新商品品类也层出不穷,比如包装凉茶就是一个新品类,王老吉凉茶就是开创这个新品类的第一品牌。 随着国内未来更多新生代企业的出现,按照品类演化方法,结合核心竞争力分析,投资者会抓住很多出色企业的成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