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六章沿海升级(1)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1993年,福建晋江民企舒乐妇女卫生巾公司老板,携带自己的样品经香港到新加坡推销。舒乐妇女卫生巾在大陆十分走俏。他挺胸扬眉地走进商场,却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引进的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生产线技术已经被淘汰。1994年,广州一家以家用家具工业为主、多种经营的中型民企老板到中国香港和东南亚考察,香港及海外同行业的现代化办公管理和信息管理令他大吃一惊。同行办公已经电脑化,经理每天在电脑前收集全世界的行业信息,产品一年一更新。而自己的公司只有几台电脑,属于内部使用,自己的产品在国内好销,却进不了国际市场。1993年和1994年全国以制鞋和制衣业称雄的浙江温州和福建晋江开工率不高,民营企业家都认为这是金融紧缩导致商场不景气造成的。但当他们走向全国一看,发现自己估计错误了,市场上许多服装和鞋的质量与他们的相同,但价格却比他们的便宜。中部地区各省城市类似的产品企业已经开始进攻市场了。中部起来与东部竞争,这是90年代初民(私)营经济内部因地区的变化而发生的重大格局变化。在发达繁荣的东部沿海,民(私)营经济面临着国际和中西部的两面挑战和双重压力,因此需要调整自己的结构。沿海民企必须更上一层楼:升级和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与国际市场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机遇与压力

机遇对于东部沿海民营企业家来说,是利用优越条件更有效地聚集财富和扩张事业。21世纪初,外商到中国投资的热门区域仍然是东部沿海,但又逐步向西伸进。与过去不同的是,有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民企开始和国外企业共同合作,并向欧洲和美国拓展。

1995年,上海市组织160家的共200位民企人士出国考察,重点是与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企业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加强贸易往来。在中韩建立外交关系后,山东省烟台市恒生集团总裁王玉生看准胶东半岛对韩国贸易的优越地理条件,积极发展船运业务。他的公司已经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船队,并开通了烟台到韩国仁川的客货运输。东南亚许多建筑行业使用一种价格便宜、性能好的小型水泵,那是浙江省丰球集团专门生产的产品。集团总裁何智慧拥有5千万元资产,很早就把资金投入到国企不生产的小型水泵行业中。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很快,房地产业也随之而上,小型水泵最有市场。何智慧的敏锐眼光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财富,丰球集团在东南亚国家都设有自己的办事处和销售点。福建厦门荣宾集团以机械电子工业为本,兼营房地产和贸易,资产7千万。总裁吴国荣现在是空中飞人,他在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等地共设四个分公司,频繁往返于海内外视察工作,进入了在飞机上睡觉的时期。中国民企向海外开拓的事例太多了,一位民营企业家意味深长地说,小生意人拢在店铺里,大生意人到处跑。不少民营企业家不仅在北京开办事处,而且还在欧洲和美国设立分公司。的确,中国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只有整个世界市场才能满足他们。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六章沿海升级(1)
1995年底,一条新闻引起企业界的极大震动:从1996年开始,国家将对千种产品降低30%的关税。国际竞争威胁在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后称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就来临了,它是急风暴雨的前奏。中国的家电、塑料、服装和日用化工工业最受威胁,民(私)营经济中的类似企业更感到在劫难逃。在诸多的压力中,关税降低的压力是民企的头号压力;成本随着企业的壮大而升高,是民企面临的第二大压力。以温州为例,用自己的柴油机发电,一度电合2.5元~3元,而在电力丰富的中部地区如河南和湖南,国家供电,一度电只要1元5毛钱。在沿海地区雇佣一个工人每月工资500~700元,而在中部的中等城市,工人每月工资只有300~400元。仅以上两项成本,沿海就高出中部地区1/2或2/3。1993~1994年,已经到了服装和鞋子销售的旺季,从前热闹兴隆的晋江却门庭冷落,中部腾起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与中部的竞争,是沿海民企的又一大压力。沿海个体工商户和民企的发展仍处于领先地位。1995年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数达到10 468 163户,比1994年增长了21.18%。最高的地区是天津,增长了39.46%,依次是河北37.83%,山东25.91%,最低是海南3.56%,其他省市都在10%~20%之间。东部地区登记注册的民企共291 582户,比1994年增长了94.09%。增长最快的是河北161.11%,浙江136.73%,江苏116.7%,上海108.73%,最低是海南27.68%,北京88.36%,天津87.99%,山东83.95%,辽宁64.23%,福建57.23%,广西56.71%,广东45.08%。广东基数大,总数为66 565户。上海在两年内突破万户大关后,1995年达到17 214户。上海增长数字中的30%是由证券经营转入民企经营。正是这种领先地位,使得东部大多数企业感到压力和挑战十分严峻,出路在于调整和升级。

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调整在进行产品经营中不可被忽视。“石狮的服装铺天盖地,柳市的瓷器千家万户。它们的商品是大路货,沿海民企老板是造大路货的富翁。”这些话听起来很伤沿海私营老板的自尊心,但真正让他们感到挑战是发现大路货的产品已经在武汉、长沙和郑州等中部城市生产了,成本比沿海低了近一倍,让沿海的民企太受刺激了。只有一条出路,将大路货升级为中高档货。

中国陶瓷曾闻名于世,景德镇是陶瓷圣地。按理说建筑陶瓷应该走在前沿,但与瓷制器皿一样,建筑陶瓷长期沿袭老法生产,工艺不精致,配不上高等建筑物。自改革开放以来,宾馆、饭店和高级建筑的贴面砖、地面砖和卫生器皿都从国外进口。国产的民用陶瓷被降成低档货,为一般家庭和公共设施所采用。广东省南海民企首先引进意大利20世纪90年代生产线,产品制成后,市场供不应求。福建晋江瓷灶镇,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陶瓷厂仍然使用六七十年代的生产线。1993年这个企业同样引进了意大利20世纪90年代生产线,产品便在国内市场上,特别是在广东市场上称霸。南海和晋江的陶瓷厂都是民企,是陶瓷企业中最先进行产品革命的,它们在商品大潮中勇当弄潮儿,它们的产品不断升级,保持高档水平。晋江安海镇有二十多家玩具厂,以熊猫玩具起家,已生产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新花样的电动玩具。这些玩具厂家大部分是民企,他们在香港设有分点,瞄准国际市场,利用信息,设计新产品在国内加工,销往海外。美国和欧洲的玩具市场几乎被中国占领。

东部沿海民企产品升级的另一方面是开发科技项目和新产品,最热门的项目有:电子产品、日用化工和医疗保健产品,这类产品每年都在不断创新。形成规模的民企和集团公司,几乎毫无例外地和大中城市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工厂企业有密切的联系。合作的主要形式是专利转让,帮助民企从中间试验到批量生产,联合生产,利润分享,派出科技人员驻厂,科技人员带着项目进入民企。浙江丰球集团,1995年产值为5千万人民币,其董事长何智慧10多年前是一个普通的农业技术干部。在土地联产承包后,他感到其负责的大型水泵市场作用大减,而一家一户的农民需用小型水泵。他找到浙江大学机械系,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设计出了产品,立马行销全国。民企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科技开发就是农业和农副业。广东和福建沿海的几位“鳗鱼”大王,他们的供应者是山东、河北和辽宁沿海一带的渔业大户。珍珠加工大户也出在海南、广西和浙江农村的民企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525.html

更多阅读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十章机制更新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仔细观察便发现城市居民所从事的职业呈现出新的变动,有从事股票买卖的股民,有房地产或贸易经营者和经纪人。新颖的产品和项目大部分是由个体工商户、民企和三资企业或自由职业者开发经营的。与此同时,国家正在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九章打破垄断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现称发改委)——计划经济的首要执行部门坐落在北京西城的钓鱼台国宾馆对面,琉璃瓦大屋顶和灰白瓷实的墙体,内外部结构都呈现着苏式和中式建筑的结合,形象地体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民(私)营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八章集市新生(1)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1994年,全国集市贸易零售额占全社会零售额的37.2%,它既是古老的商品市场,又是现代市场经济开始时的初级商品市场。几十年来,农村集市不但得到恢复,而且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可以说是超级市场的雏形。沿海的集市非常

声明:《《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六章沿海升级(1)》为网友挑灯回望长巷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