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一篇绝境与生路——经济转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一篇绝境与生路——经济转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民(私)营经济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高速度和资本高增值,资本高增值促进高速度。

资本积累快速

   

  1987年,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对农村中97户民企抽样调查后发现他们的资本年增值率为56%。1993年全国工商联合会研究室和香港展望杂志社对全国城乡1 445户民企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的资本年增值率为31%。以上统计不包含隐形经济。1987年的调查并没有扣除97户的各项负担和资本利息,所以从表面数字看,1987年的增值率高于1993年。1993年民企31%的年增值率高于同时期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也高于国际上企业的一般水平。大批城乡居民放弃农业和国有职业,纷纷转入城镇,“下海”到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如表5-1所示。

表5-1 1990~1993年企业调查数据表

(注:参见江流主编.中国社会形势与分析预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www.aihuau.com|11

  现代西方人根本想象不到中国温州制鞋业是从什么基点上起步、花了多长时间称雄中国鞋业市场的。1982年,张家自己开了个家庭制鞋小作坊,在西方人100多年前就已经使用的取暖火炉上烧烙铁黏合鞋底和鞋帮。赚了钱以后买了电烙铁,比火烙铁先进了一大步。4年多后,张家租用村集体废弃的马棚作为“厂房”买了新设备,换成机器压模。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张氏集团盖了新工厂,引进进口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大规模造鞋了。张氏集团的发展,代表了温州制鞋业资本有机结构快速升档的过程。从低级手工操作到自动化生产的资本积累四部曲仅仅用了8~9年的时间,相当于每两年上一个台阶,每两年更新一次技术。温州制鞋业的资本增值和企业快速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民(私)营经济资本积累的速度是现代化的超高速度。1987年国务院农村研究中心的那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9户的民营企业家将纯利润的63.8%用于再生产,其他为个人消费和支付社会负担。1993年全国工商联合会和香港展望出版社的调查结果显示,1 445户的民企,其60%的纯利润用于扩大性再生产。民营企业主相信这是保持高速度发展的关键所在。

  

老板众生相

一位曾在国企和民企都工作过的技术人员将这两种企业形象地比作大象与蚂蚁。蚂蚁们从大象那里挖到了能人,高薪聘用。创业初期,企业尊重核心有用人才,而这些人工作敬业,很快就给民企带来了效益。但他们随后就会发现,由于民营企业主文化层次较低,家族味道很浓,表现为:老板的记忆就是规章,老板的脾气就是制度,老板的爱好就是文化,老板的嗜好就是奖惩依据。因此,他们感到很难融入民企的氛围之中,所以会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

私人老板用人很实际,用人理念更为现实。他们只要发现了比你更有用的人,你马上要面临下课走人。在民企的薪水上,特别是对销售经理的提成上,存在着做多了拿不走,做少了又拿不到的现象。当老板们要从口袋里拿出大把大把的钱进行业绩兑现时,就会心痛,在这方面他们的诚信度很低。当跟你兑现业绩提成时,他们会左推右挡,严重打折。笔者的一位友人曾在一著名民企中打工多年,发现老板兑现提成薪水时,折扣打了60%之多。这位先生说自己虽然在企业中的业绩很好,还是毅然离开了民企。这种说法未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却确实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这样的私营老板们。

温州“盛产”小老板。一般大城市的人嘲笑他们:一群走南闯北、东钻西窜的生意人,眼神透着精气,面孔抖着土气。但是十年之后,从外地飞往温州的各路飞机经常爆满,下机舱的尽是当年被人瞧不上眼的小老板。他们衣冠楚楚,一手提着时髦的公事箱,一手拿着大哥大,钻进自己的高级进口轿车。陈氏三兄弟从承包一条航线到承包六条航线;张茂正同江西省南昌飞机公司合作到美国考察,共同生产直升机。局外人十分诧异:“怎么搞直升的?”经济发展太快,老板们不愿忍受将时间浪费在开车到机场的路上,飞上去又下来,再开车到目的地。在三小时之内赶到大陆任何地方是民营企业家的节奏概念和愿望,直升机当然有广阔的市场。张茂正的眼光已经透过地平线看到另一个弧面。温州许多企业家的工厂不仅开设在温州,而且不断开设到湖南、河南和江西等地。他们算了一笔账,外地电力供应充分,不用自己装柴油机发电,当地雇工的工资只是温州的2/3。

广东珠江三角洲民企老板中不少人是由当年公社和大队工作人员转“下海”的,早期就与外商打交道,其经营的轻纺、电器和室内装饰品远销欧洲和美国。他们比其他地区的民营企业家显得更气派,设想和眼光也更开放和长远。广东货不但北上进军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西北的各大城市,而且也威胁着号称轻纺和日用品工业基地的上海。1994年上海报纸报道,上海市场上从服装、电器到鞋类大量充斥着广东货,上海货哪里去了?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和深圳商业大楼里集聚着很多“下海”的科技老板,其产品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引起外商,特别是西方科技开发集团的兴趣。中关村和深圳的科技企业家常常定期聚会,交流信息,探讨合作,目标是走向世界。深圳商会经常组织民营企业家出访。1994年,考察团曾访问遥远的中南美洲,引起当地的轰动,当地高级官员破格接待中国私营科技代表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529.html

更多阅读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十章机制更新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仔细观察便发现城市居民所从事的职业呈现出新的变动,有从事股票买卖的股民,有房地产或贸易经营者和经纪人。新颖的产品和项目大部分是由个体工商户、民企和三资企业或自由职业者开发经营的。与此同时,国家正在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九章打破垄断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现称发改委)——计划经济的首要执行部门坐落在北京西城的钓鱼台国宾馆对面,琉璃瓦大屋顶和灰白瓷实的墙体,内外部结构都呈现着苏式和中式建筑的结合,形象地体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民(私)营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八章集市新生(1)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1994年,全国集市贸易零售额占全社会零售额的37.2%,它既是古老的商品市场,又是现代市场经济开始时的初级商品市场。几十年来,农村集市不但得到恢复,而且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可以说是超级市场的雏形。沿海的集市非常

声明:《《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一篇绝境与生路——经济转》为网友三人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