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导读(4)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2005年2月24日对消除非公经济发展体制障碍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公布于世。这个文件提出:中国将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得非法改变非公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为维护非公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严格执行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有关部门须按照宪法修正案规定,加快清理、修订和完善与保护合法私有财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中国非公有制企业依法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提出的行政复议等,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要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加以考虑,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若干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和要求:一是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按照“平等进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以及参与国企改组改造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向和政策性意见。

二是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开发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另外,要完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

三是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大力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四是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快清理、修订和完善以保护合法私有财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健全各类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

五是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www.aihuau.com|60

六是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特点,完善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七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若干意见》还提出,在证券市场发行、上市方面,中国非公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将实行同等待遇。中国将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板块,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中国还将对非公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将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同时,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方式,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作用,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中国将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质押贷款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中国还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为支持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将逐步扩大中国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并提出支持建立创业服务机构,鼓励为初创小企业提供各类创业服务和政策支持。

2005年3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和非公有制企业权益;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非公有制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安全、环保等规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从2001年至2006年9月,城镇民营经济的就业人数从1.5亿人增长到2.07亿人,净增5 700万人,与此同时,国有单位减少了1 500万个岗位。同时2000年以来,民企税收增长率5年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05年民企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8.8%。2006年,中国广义的民营经济产值比重占全国GDP的65%左右,占年度经济增量的70%~80%,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这一年,全国有2 576万家个体工商户,每户平均资金近2.53万元,涉及家庭人口7 500多万人;全国共有494.7万家民企,每户平均注册资金151万元,民企投资者人数近1 300万人,涉及家庭人口近4 000万人。民企高层管理人员比投资者人数更多,涉及的家庭人口更多,这对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民企已成为吸纳中国社会就业的绝对主体。截至2007年,登记注册的民企近600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超过9万亿元,从业人员达7 100万人。在GDP贡献方面,民营经济2007年占我国GDP比重已达60%,2010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75%。在税收贡献方面,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税收连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长。2006年民营经济纳税总额占全国比重为37.23%,2007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了53%。从全国各省区数据看,非公经济的税收占当地税收比重均达5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达到75%。

民营经济提供了我国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我国民营经济仅占社会资源1/3的比重,却使我国GDP增长了2/3,可以说,民营经济用较少的社会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导读(4)
2007年民营经济投资增长了36%。截至2007年11月,城镇中全部民营经济固定投资总额达到5.67万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36.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9.5个百分点,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6.4%,比2006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民营企业(以下简称民企)达到5 387万户,增加了40万户,比2006年底增长了8.2%,预计全年增加超过50万户。同期全国民企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增加1.2 万亿元多,比2006年底增长了16.5%;从业人员为7 058.6万人,比2006年底增加了9.8%;投资者人数为1 362.1万人,增长了7.1%。此外,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数量达410家,比2006年增加了33家。2007年对上规模民企的调查显示,在海外投资方面,上规模民企有118家在海外独资新建企业,84家在海外合资新建企业,16家兼并企业。上规模民企已在海外开展的经营类型包括建立销售公司、建立生产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开展工程承包和从事资源开发,其中以建立销售公司居多,有411家。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说:“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温家宝还进一步指出,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尤其要解决市场准入和融资支持等方面的问题。

2008年,反映民营经济发展变化的十大信息格外引人注目:第一,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效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并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汶川大地震后民企踊跃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据全国工商联对上报的8 000多家企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5日,捐赠现金51.5亿多元,捐赠物资10.9亿多元,共计62.4亿多元。第三,7月19日至20日、11月14日至15日,以及11月21日至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三度考察了珠三角以及浙江的民企。第四,7月25日,全国首部规范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条件及管理制度的《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首次通过制度的形式正式承认了民间贷款机构的合法地位。第五,联想集团、李宁集团等多家民企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此外,民企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从“神一”到“神七”的制造发射,仅浙江就有6家民企凭自身核心技术先后参与了制造过程。第六,9月3日,可口可乐和汇源公司宣布实施涉及金额24亿美元、迄今中国饮食业最大的并购交易。第七,9月26日,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2月26日,由全国工商联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30年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第八,11月间,以430亿元财富第三次当上胡润榜的“中国首富”、原国美集团主席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接受了警方调查。第九,12月15日,国内首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被迫提前停航。第十,继“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之后,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30条中有5条以上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截至2008年9月,登记注册的民企达到643.28万户,较2007年底增长了6.67%。截至2008年10月,全国民企进出口总额完成3 743.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3.5%。截至2008年11月,全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 495亿元。在2009年,空前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重大机遇:一是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三是国内经济相对低迷为民企低成本扩张带来新的机遇;四是世界经济相对萧条,为民企“走出去”并在全球实现资源配置带来新的机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548.html

更多阅读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十章机制更新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仔细观察便发现城市居民所从事的职业呈现出新的变动,有从事股票买卖的股民,有房地产或贸易经营者和经纪人。新颖的产品和项目大部分是由个体工商户、民企和三资企业或自由职业者开发经营的。与此同时,国家正在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九章打破垄断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现称发改委)——计划经济的首要执行部门坐落在北京西城的钓鱼台国宾馆对面,琉璃瓦大屋顶和灰白瓷实的墙体,内外部结构都呈现着苏式和中式建筑的结合,形象地体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民(私)营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八章集市新生(1)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1994年,全国集市贸易零售额占全社会零售额的37.2%,它既是古老的商品市场,又是现代市场经济开始时的初级商品市场。几十年来,农村集市不但得到恢复,而且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可以说是超级市场的雏形。沿海的集市非常

声明:《《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导读(4)》为网友哥丶看破繁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