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十八好汉排名 《汉学菁华》第十八章翰林院(4)



在处理事务时,它可以使他福星高照,而且通过钦天监的辛勤工作,它可以使他得到一本指导他如何行动的皇历,后者告诉他何时应该开始或结束某件事,何时可以安全地出门,何时应该谨慎地留在家中。它能帮助他计算未来,并能获取一种“知识媒介”(scientia media)或有条件的预知等好处;而且知道该如何根据双方的生辰八字来安排婚姻,以便能保证幸福;还能确定生者的居所或死者的安息之地,以便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最大限度的繁荣。

翰林们暗地里都相信这些神秘的学说,但他并不承认自己理解它们——认为在这些方面应该听从专家的意见。信从萨满教义,实行享乐主义,享受现世生活构成了他对幸福的最高期望,然而他从未想过要为改善民众的物质生活而设计出一种新的权宜之计。就像西方古代的某些哲学家那样,他认为从事任何政治学和伦理学之外的工作都是一种堕落,而诗歌和修辞之外的学问都不够高雅。麦考利爵士曾经说过:“塞内加千方百计地想要洗刷德谟克利托修建第一个拱门和阿纳卡西斯发明陶工拉坯轮等令人屈辱的罪名。”我们这位翰林院的博士不需要这样的辩护者,因为从来也没人指控过哪位翰林会有这种不得体的行为。

“创造与完善”(Invenit et perfecit)这条法兰西学院的崇高院训对于中国翰林的精神和目标来说完全是格格不入的。对于他们来说,黄金时代是在遥远的过去;人类社会的所有美德都已经被古人的智慧所预见到了。

Omnia jam ferme mortalibus esse parata.[18]

(现有的一切几乎都已经为人类准备好了。)

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沿着他们远祖的足迹前行就可以了。

|www.aihuau.com|5

在以现代教育的尺度对翰林进行了一番审视之后,我们必须再次提醒读者,不要将其结果视为是对于智力或真实文化的测定。根据我们的标准,翰林在知识上只是一个儿童,而在智力上却是一个巨人。他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运动员,在上百次竞争中脱颖而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敏锐的理解力,以及细腻优雅的文学鉴赏趣味。

威廉.汉米尔顿爵士的一位博学的校勘者曾经说过:“把培养我们的技能视做是隶属于知识的获取,而不是把知识视作隶属于对我们技能的培养。由于这种错误的缘故,人们认为那些提供大量可确定事实的学科门类要比那些能够在更高层次培养心灵高级技能的学科更为有用。”

 隋唐十八好汉排名 《汉学菁华》第十八章翰林院(4)
关于翰林们所接受的特殊教育及其优缺点,我们将在别处再加以论述。但在结束这一小节之前,我们可以说,在翰林院里可以看到的这种教育的结果并不像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无益和表面的虚饰,并不能使其接受者适应实际生活中的职责;相反,列席翰林院被公认是发挥政治功能的准备阶段,是通向朝廷最高职位的垫脚石。翰林院成员并不只局限于做文学工作;他可以是乡试主考,也可以是一省总督;可以是一位宫廷诗人,也可以做一名外交使节。

在简单浏览过翰林院成员长长的名单之后,谁都会为其中许多名字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而叹为观止。

我们在前面不止一次地提到过《皇朝词林典故》这本书。不巧的是,书中只记录了清朝的内容,也就是从1644年开始,截止于1801年,仅涉及了翰林院十二个世纪历史中短短的一个半世纪。这部由皇家出资,共分为薄薄三十二卷的书后来又被分成六十四卷,因为这个神秘的数字是八卦的平方数,而八卦又是《易经》的基础。

当我们翻开这本书的书页时,首先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渗透其中的皇权意识。书中所记录的主要内容是皇帝陛下的日常情况;而翰林院成员的典礼仅是偶被提及;整个翰林院被展现得就像是一个传送带交错和星林立的复杂系统,其所有的部件都是明确地围绕中心太阳的光辉来运行的。请跳过目录部分的内容,来看一下这个概念是如何被作为一条控制性的原则体现在作品的安排之中的。

前两卷的内容称做“圣谕”,即皇帝无论巨细,对于各种社会事务所发表的旨意。其中有六卷称做“天章”(天子的修辞),也就是御笔写下的散文和诗歌作品。有八卷记载了与皇帝驾临翰林院有关的盛大典礼;有六卷记载了皇帝所赐予翰林院成员的荣耀;在剩下的四十二卷中,有十六卷的内容是皇帝驾临时有幸随侍左右,以及参与其他特殊使命的翰林院成员名录。在其余二十六卷中,我们期望能够找到与翰林院本身有关作品的范例,果不出所料,至少有三卷的内容是关于典礼的规定,即皇帝出席各种场合所必须遵循的形式,官员对话的礼节等等,这些内容在翰林院的日常事务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有十四卷是翰林院最著名成员有关骈文和诗歌的范例,有一卷是对于翰林院精美建筑的夸张描;其余的包含了对官员任职和文学编撰项目的不完全记录。

这是多么华丽的一幅画卷啊!它由翰林们自己描绘,展示出帝国内最高的文学机构。尽管其中充斥着言辞夸张的曲意奉承,但我们也必须承认那二十二卷特别奉献给皇帝们的作品内容是书中可读性和知识性最强的实录部分。它们展现了这些帝王的个性特征,揭示了他们与臣民们交往时的交谈内容,而且说明了从官方的角度对于这些文学作品所做出的评价。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581.html

更多阅读

第十九章 弑神之路 《汉学菁华》第十九章中国一所古老的大学

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北京有一所古老的大学,因为即使与之相关的有些建筑常被人们挂在嘴上,但学校本身却几乎没人注意到。事实上,它几乎没有表现出生命的迹象,所以它被忽略并不令人感到奇怪。然而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帝国里,很少有类似的学校

隋唐十八好汉 《汉学菁华》第十八章翰林院(3)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能够激发西方知识精英自豪感的精神的真实写照。他们是引导各个领域发展和进步的时代领军人物,在他们中还有一些被一位埃及总督称之为“科学桂冠之王”(les tes couronns de la science),而非“贵族”(p

汉地十八省 《汉学菁华》第十八章翰林院(2)

除了这些犹如时间长河那样源源不断的任务之外,翰林院还为皇帝所有的文学工程提供作者和校勘者。其中有些文学工程堪称浩瀚巨大,可以很肯定地断言,只有那些修筑长城和开挖京杭大运河的人才能够承担这样的工程。中国倘若没有在京师还有

天兴翰林院 《汉学菁华》第十八章翰林院(1)

……欧洲的学术院是在贵族或皇家赞助下自发成立的组织,但翰林院却是一个文官团体和政府组织,也是整个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这个机器的其他部分一样,皇权是它成立的主要动因。它的成员并不是为了热爱学问而试图参加这个组织,而是

隋唐第十七条好汉 《汉学菁华》第十七章科举考试

……只需稍微暗示一下这个情况就足以博得会心的微笑。中国政府的长期统治及其治下众多百姓所享有一定程度的繁荣,这些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钦羡吗?为什么西方文明要复制一种被公认为行之有效的精密机制会被认为是自贬身份呢?在从中国人

声明:《隋唐十八好汉排名 《汉学菁华》第十八章翰林院(4)》为网友仅冇旳姿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