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出国记 《高盛帝国(下)》第19章 傻子出国记(8)



整个国家央行自上而下施压—直接要求弗里德曼解雇戴维斯。“你和你们公司都没用,除非你把作出这样可怕的事的人解雇掉,否则你们再也别想在法国赚到一分钱。”

在与戴维斯和莫里森以及公司其他人商量以后,弗里德曼拒绝了这一要求,他说:“戴维斯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经济学家。他对货币的研究赢得了我们很多客户的尊重。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他的专业知识非常重要,当然,对我们公司来说也一样。所以,尽管我们尊重你们的建议,但是我们不准备告诉他应该说什么或者应该做什么。”不到90天,法郎果然出现了贬值。

戴维斯和莫里森将他们对货币的分析集中在每年出的三四份分析意见中。每份报告都能使高盛建立大量的高杠杆头寸。戴维斯和莫里森大概有2/3的分析是正确的。对于富有经验的交易员来说,他们的分析非常有用,具有巨大的意义。他们一次一次地为公司赚大钱。

华宝的明星汽车行业分析员蒂姆8226;普劳特能够感受到在伦敦发生的变革。但是在他自己的公司里,他对未来的警告性见解却无法获得认同。本着“如果你没法打败它,那就加入它”的宗旨,他联系了戴维斯。他们讨论了将来,戴维斯鼓动其加入第一支泛欧洲全明星研究团队,该团队成员都在伦敦工作,该团队将会成为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跨国的“研究—银行—交易”三角形的强大一边。利用其跨国组织,高盛稳定地在一个一个的国家获得了有利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在最好的经纪业务集中的地方赢得了大型机构投资者。

利用这“第一只知更鸟”,曾经的美国明星分析员杰夫8226;温卡登开始了一连串的招募行动,并稳步地打造了一支强大的研究团队。他的战略就是挖走英国机构在各行业的“潜力无限但经验不足”、愿意致力于客户服务和具有非凡动力的研究员,给他们提供在他们原来雇主那里没法获得的更快的提升机会。作为“研究员的研究员”,他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招聘者,很快就将高盛塑造成为终极职业目标的雇主。

在其常年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战斗当中,高盛有过巨大或突然崛起的优势,也有过巨大或突然的失误。有时候只是因为运气好,有时候是因为他们反应机敏。当嘉诚证券的管理者戴维8226;梅休(David Mayhew)希望和高盛的高级管理人员见面时,帕特8226;沃德代替当时要在纽约参加其他会议的鲍勃8226;斯蒂尔(Bob Steel)与其会了面。作为在东京办公室起家的南非人,沃德对于伦敦很陌生,也从未见过梅休。梅休当时正准备到公司讨论刚刚发行的每日电讯公司股票的大宗交易事宜。

|www.aihuau.com|6

梅休于下午5时到达高盛的伦敦总部。为了欢迎他的客人,沃德穿上了西服,因为嘉诚证券一向被认为是女王御用券商而且在伦敦金融城有着特殊和天然的优势。沃德到第6会议室迎接客人并向他介绍他们的交易员迈克8226;欣茨(Mike Hintze)。梅休掏出香烟,点燃,然后摆出一副准备控制局面的架势,并将沉重的玻璃烟灰缸往自己方向挪了一下以便能够轻易地够到。沃德不喜欢抽烟而且不愿意衣服上留有烟味,所以他脱掉了西服。明显希望掌控局面的梅休用毋庸置疑的口气说道:“这次交易的决策者是英代(In-dyah)。我今天和他讨论过,而且告诉他市场价是513个点,所以合理的价格是503个点。”

 傻子出国记 《高盛帝国(下)》第19章 傻子出国记(8)
欣茨,这个奥地利人—他的专长是大型大宗交易的竞价,看起来很茫然地用手搓着圆珠笔,而且越搓越快。沃德站了起来,走到梅休后面轻轻地伸展身子以缓解背痛,小心谨慎而又希望避免太过正式地说:“戴维,非常感谢你来,也很感谢你的初步建议。”然后他转向奥地利的交易员继续说道:“迈克,你已经听到这个意见了。你知道交易金额非常巨大—约有1.8亿美元,而且这笔交易只可能由我们来做,由我们来考虑,因为我们有巨大的资产负债表。没有我们肯定做不成。所以迈克,你来决定出价—一旦你给出价格,那就是我们公司的最终价。” 

高盛出价493便士。随后花了整整两天完成配售—在29天之后,由于每日电讯公司担心发行量不稳而降低报纸的零售价—也就是大幅降低利润,导致其股票市价突降,跌幅超过40%,低于300便士,就像威灵顿在谈滑铁卢时说的:“这可真险啊。”就像黑道家族会小声抱怨地说道:“这不是个人问题。这是生意。”欢迎来到伦敦。①

就像股票经纪业务对高盛来说非常重要一样,打造强大的国际投行业务对高盛来说可能更重要一些—部分是因为利润,部分是因为地位。很多英国公司的价值大大超过其股票市值,所以高盛很快把工作重点放在即将成为这些面临恶意并购危险的公司的顾问身上。即使无法赢得整个业务,也要争取分一杯羹。由于高盛在美国反并购业务的领导地位,在这项公司融资新业务中拥有特殊的专门技能,加之受那些管理层朋友的青睐,高盛赢得了好名声。

约翰8226;索顿所说的“死亡之舞”指的是一家公司无法逃脱最终不可避免地被并购的过程。“你能够影响结果,而且通常你也能选择最终的并购方,但是你很少能够避免并购的发生。对于管理层来说,最坏的选择就是相信那些井底之蛙说的话:‘这些白痴,我们很快就能摆脱他们。’”

帝国集团,即以前的帝国烟草公司通过高盛的鲍勃8226;汉伯格(Bob Hamburger)购买美国的霍华德8226;约翰逊公司;汉森信托恶意并购皇家公司—获得成功。高盛是反并购小组的成员,在帝国集团的传统商人银行背后提供支持,但是并购最后还是无法避免。在一切都结束,并购即将开始执行的时候,所有参与方聚在帝国集团参加“葬礼”午餐。午餐持续到将近下午3点—并购交易的正式结束时间,在那之后帝国集团的所有管理人员都会离任。话题转到每个人接下来会干些什么。有个人说他要去印度,去哈德良长墙旅行两周。而坐在桌子末端的两个高盛的人说他们4点钟和伍尔沃斯(Woolworths)有个约会,伍尔沃斯在一天之前聘请高盛协助它抵御来自电子零售商迪克森(Dixons)的恶意并购。高盛已经在关注下一次业务机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634.html

更多阅读

高盛帝国txt下载 《高盛帝国(下)》第23章 转型(5)

布莱克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文件管理者。除了他的7个文件柜之外,他还保存了超过20G的由他自己输入的所有谈话、阅读心得和想法摘要。由于非常内向和害羞,他看起来和周围格格不入。这使得他能远离那些拉帮结派的人们。布莱克在高盛的办公

高盛帝国txt下载 《高盛帝国(下)》第23章 转型(4)

1973年起,鲁宾就成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会员,他理解布莱克—舒尔茨公式,自该公式发表以来,他就一直在用。鲁宾和其他几位高盛的同事意识到将费舍尔8226;布莱克的聪明才智与高盛的交易业务结合能够带来利润,而且新型的交易员还可以学习到

高盛帝国 微盘 《高盛帝国(下)》第22章 换岗(8)

作为自营投资者,世界上的其他金融组织很难获得如此多的业务机会。公司的客户关系网络具有强大的优势。但是对自有资本投资和并购业务来说,高盛的合伙人在资本上的确是一个不利因素。优秀的投资需要很多年才能够成熟,但是合伙人每年都

声明:《傻子出国记 《高盛帝国(下)》第19章 傻子出国记(8)》为网友看清所以看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