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集团总裁梁信军:在危机中学习



 在危机中学习

  复星集团CEO  梁信军

  (湖北日报记者 占林涛 整理报道)波动和周期是经济现象的“心脏”,作为企业家,我们不仅要学会接受它,更应学习怎么利用它,进而努力享受它。

  有人说大危机是大机会,我觉得起码今天还在继续的、这样一场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是中国企业家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复星集团总裁梁信军:在危机中学习
  一、我们可以透过这场危机,仔细观察中国经济是如何与全球特别是欧美经济互动依存的?我们可以从容学习、观察欧美经济趋势的核心要点

  1、很多人相信美国经济在接近底部,但是因为美国人的就业还没有持续的稳定复苏,美国人的借贷消费的愿望、能力、行为都没有恢复的迹象,对一个国内需求占到GDP70%的国家,这是非常核心的信号,加上相对减收同时政府持续赤字欠下的巨债,对市场后续的信心、乃至对美元货币信心的影响还有待观察,谁都不知道美国何时能够真正恢复增长?

  2、欧洲和日本都是持有的美元资产价值下跌、美国转移损失的直接受害者,同时由于欧洲政府的救市措施不及时、不彻底,不仅一样存在美国类似的问题,还比美国更糟糕的是救治的收效将可能滞后于美国;并且由于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政府短期内为救市投放了巨大的流动性,越来越多可能将导致相对于有形资产﹑尤其是非生产性商品,全球大部分货币将持续贬值,并且可能这样一种贬值的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给企业经营带来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给持续盈利带来了空间。

  3、欧美国内需求减弱造成中国出口的颓势,对GDP增长产生了相当的负影响,虽然从09年4季度开始出口有止跌回暖的迹象,尤其是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和部分低价值消费品的出口回升明显、但宏观出口形势至今没有完全好转的迹象。

  但是中国政府及时有力的投资拉动和宽松金融政策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政府投放的流动性迅速进入了金融体系、深入到实体经济,而且二年4万亿政府刺激的投资似乎拉动了超过三十万亿的在建项目,使得投资拉动的效应在未来三到五年也许都是可持续存在的。

  更令人侧目的是,在如此危机影响下,09年中国内需扣除CPI后的净增长近17%,联系到过去10年内需实际年净增长超过10%,近三年内需实际净增长超过15%,整个中国内需市场增长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背后有着坚定的支撑:一、是人口模型显示,1963年前后5年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第二代从2010年起也进入了20-30岁的消费年龄,使得未来5-10年内需增长将显著超过前十年;其次是农村消费在快速起来,既有农民工返乡推动,也有农民家庭收入增长,还有大企业西迁对农民工当地就业的效应,使得农村消费正相当于中国90年代初的城市人口的消费状态,占中国人口三分之二强的巨大农村人口将使得农村消费在未来20年增长潜力巨大。如果在未来4-5年中,中国的内需能维持约15%的净增长,意味着4-5年后中国的内需市场规模将达到今天美国的35-40%,这是惊人的数字,是中国未来成长的真正核心动力,并且这种市场增长是全面的,不仅包含低端市场,也包含高端,象奢侈品市场;

  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发育、成长也让全球侧目:08年下半年以来的一年中,超过10万亿的信贷、超过8000亿的债券、全球第一的﹑占全球40%的505亿美元的企业IPO筹资、资本市场回暖的高市盈率以及中国可能会开放国际企业来中国上市的消息都让全球激动。

  当然伴随着这一切,通胀预期快速在起来,人们开始担心投资拉动带来的巨额长期信贷支持的超过三十万亿的在建项目显示的隐忧:我们将来怎么回收流动性?

  

  二、我们还可以透过这场危机,学习从更长的时间段观察中国的位置和趋势。

  我们看到:受益于巨大、收入不断增长的人口、持续突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政府对产业管制的不断开放政策,中国的内需市场开始出现爆发性的增长,与全球相比较中国供应链竞争力的不断加强,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财富管理市场的发育、成长甚至会大于内需的成长速度,各方期待的产业创新能力开始以高性价比的方式呈现:我们不仅追求生产出人家没有的东西,我们还追求用更低的投入生产出人家没有的东西,我们更追求以人家做不到的成本来生产。

  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在未来6-10年的一个相对大的周期中,就是中国还拥有人口红利的剩余时间中:

  1、中国还将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这将可以推论出:

  (1)未来6-10年,中国经济的牛市机会大大多于熊市,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的资产配置上自然也应该多配牛市资产;

  (2)中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份额的不断上升,会大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进程,恐怕又会对黄金形成新的保障性储备购买需求,刺激金价的持续上升。

  (3)未来6-10年,也许中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增长是全球最快的,换而言之,在中国经营生产要素的回报率可能是全球最高之一,包括:土地、资金、人才、资源、能源,对企业的启迪,其实是告诉了我们未来10年的好收益行业:金融、能源、资源、土地以及人才的生意

  2、可能伴随中国崛起带来的责任压力和要求:

  (1)首先是可以预见,资源、能源将成为制约中国持续高速发展的瓶颈,无论为了解决自身的切实压力,还是为了回应全球越来越多的要求,中国都需要在资源、能源的节约和替代技术上下功夫、大投入,这不仅意味着提升效率的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春天,也意味中国传统制造业一定会面临转型之痛;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尽管中国已经做出了到2020年的明确减排承诺,这将对所有现有中国企业经济形成巨大压力,但人家还不满意。

  (2)崛起的代价可能还有人民币的升值、贸易摩擦的频繁扩大,这都将对中国过去的长项:出口型行业产生持续的巨大压力,其中的很多产能、服务能力得被迫学习如何转往内需市场,或者学习、嫁接欧美企业的品牌服务能力,升级他们在欧美的市场目标;

  (3)中国不久就将面对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当然这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压力,也会是一些行业的机遇,比如:健康、医疗,相反另一些依赖年轻人口的行业则会面临产能、服务能力的过剩,包括房地产、企业和政府应在未来不久未雨绸缪,早做安排。

  (4)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由于中国用改革开放来的三四十年走完了欧美一百多年的现代工业化历程,欧美需要30、40年走过的阶段,中国只用了6-8年就走完了,使经济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热点行业:12-15年前的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源驱动:7-8年前的工业化驱动;现在的消费服务驱动;未来7、8年后的金融服务驱动,企业、地方的金融决策要踩准节点。

  

  三、我们还可以透过这场危机,学习在1-2年的危机时间段里,系统观察中国,梳理、发现短期的投资机遇

  目前已经看到中国经济在慢慢复苏,而全球特别是欧美经济还在底部盘整,这意味着在一年多的小段时间中:

  1、也许会持续存在中国和欧美的资产价格差:欧美的很多资产很可能会低于中国的同类资产,这正是我们现在观察到的,我们完全可以,从认真研究中国在海外上市的低估资产做起,进而研究能够受益于中国市场、中国成长的海外低估资产,找到低成本的发展和投资机会。当然说到海外收购,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都会发现自己全球化能力的不足,危机中正是我们学习、嫁接欧美企业全球化运营能力的绝佳时机。

  2、全球为救市而释放的巨大流动性,这也包括中国的,已经造成市场的通胀预期,企业为此对冲增加一些通胀资产配置也是当前可行的选择

  3、中国经济恢复不仅由于短期投资增长,更是由于背后可持续的、内需增长的惊人潜力和巨大现实成长,这似乎都在暗示我们和全球的投资者,也许大家还是低估了中国内需行业的投资价值

  4、我们还需谨慎看待09年4季度以来,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大多数国家企业利润的回暖:这个回暖既可能是需求市场回暖带来的增长,也可能是由于危机来临后,企业极力压缩成本,而市场虽然萎缩,但大大优于前期,即市场需求收缩少于生产收缩,使得企业出现“无市场销售上升、无就业增长的利润增长“,并且由于前段时间去库存动作过猛,导致企业又开始出现一轮补库存的短期市场需求上升所致!这种利润的回暖甚至可能会持续到2010年的1﹑2季度,但这样的增长可能是脆弱的

  

  四、我们还可以透过这场危机,学习融资的平衡、体会建立海内外的多个融资渠道的价值和意义

  曾几何时,海外融资市场以数额大、速度快、品种多、债务成本低,形成相对中国国内融资市场的比较优势,然而08年下开始,一切都颠倒了。

  这个事实起码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单边预期。当然我相信,长期趋势看,海外的资本市场还是会继续保持传统优势的。

  即使是国内融资市场,我们比较07、09的债务和公开股权市场的成本,我们也能得出结论:在时间上融资行为其实也是可以对冲的,比如在07年高市盈率、高利息的环境下买股票还债,在09年上半年的低市盈率、低利息的环境中借长期债买股权

       

  五﹑我们还可以透过这场危机,学习坚持优化运营的一些真理:

  1、比如,广受诟病的中国企业的成本领先策略,现在,危机中,我们看到,能够比行业大多数对手用更低的成本制造,不仅仅是一种竞争方式,其实它还是极端恶劣环境中的一种生存能力,如果大家回想一下一年多来,动辄暴跌50%甚至70-80%的很多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的话,我想大家会同意我的观点,正是这场危机,让全世界、包括中国政府、企业自身,认识到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优势、我们企业掌握的低成本制造能力,使中国成为企业安度危机的重要港湾

  2、当然,低成本不是一切,欧美企业能够占据行业价值链高端的经验、体系、人才,正是中国企业需要急补的一课,无论是引进欧美企业的高端价值链运营能力到中国市场,还是让中国企业的产品服务进驻欧美的主流市场,我们都能看到:危机真正让欧美和中国企业开始平等、严肃地看待、讨论彼此应有的、明显资源互补的合作前景

  3、危机还给我们带来了近距离打量、引进真正具有全球运作能力的人才、构筑以中国优势、自身企业优势嫁接全球资源的可能性,学会引进人才、学会与他们互利相处、共享发展,使我们需要急补的重要一课

  

  最后,我要说,让我们珍惜今天还在继续的、这样一场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们提供的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大家不仅要在危机中生存下来,更要通过能力的成长在经济周期的低潮期壮大起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69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梁信军在2015复星全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梁信军老婆

原文地址:梁信军在2015复星全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作者:但斌梁信军在2015复星全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跨过进·化的关键门槛$复星国际(00656)$跨过进·化的关键门槛——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在2015全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梁信军:尊敬的各位企

复星创业投资 复星集团梁信军创业发家史

复星集团梁信军创业发家史: 梁信军出生于台州临海,1992年复旦大学毕业后与郭广昌及其3个伙伴共同创办了复星集团。 15年来,他和他的团队伴随复星一同成长,从一家自有资产仅3.8万元的小型公司,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涉足医药、房地产、钢铁、

对话刘永好、梁信军:经济过快反转未必是好事

在企业家的眼中,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复苏路线会沿着怎样的途径前进?V形?W形?U形?还是L形?日前本报专访了新希望[9.38 0.00%]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及复星国际[5.15 1.38%]CEO梁信军,刘永好认为,“中国比其他国家受的影响要小一些,恢复

梁信军:未来十年的高收益行业是这些

理财周报特邀 梁信军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  亲爱的理财周报读者:  我认为,未来6-10年,中国经济的牛市机会大大多于熊市,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的资产配置上自然也应该多配牛市资产。  中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增长是全球最快的。换而言之,其

复星集团梁信军 上海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梁信军

个人简历   梁信军,上海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是复星集团创始人和核心领导人之一。主要社会职务有: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冶金业商会常务副会长

声明:《复星集团总裁梁信军:在危机中学习》为网友紫翼魔王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