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2



因此,企业组织的目的,也有两个或两端:一端是制造,另一端是创造。

 

它的言外之意,我们需要将组织的目的一分为二,并且清晰的知道:是为制造、还是为创造?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组织(应该)如何管理个体。通俗的说,假如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体力劳动者,目的是为了制造或生产,那么,我们需要严格的命令与控制,把大量个体训练得如同一个人一样。相反,假如我们面对的是知识份子成堆的人群,目的是为与制造相对应的创造,那么,我们必须解放人性以及允许个体自由,因为那是创造力的源泉。

 

也就是说,不同的组织目的,才是决定组织与个体之间关系处理的关键因素!相反,那种莫名其妙的人性化的呼声,因不明就里反而显得不着边际。

 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2

 

事实上,制造和创造两种不同的组织目的,自始至终的存在于企业组织之中。譬如,在传统商业时代,伟大的商人就是“创造”的同义词(没有一种捕捉机会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被淘汰或者消失)。可是,工业时代出现的大量的体力劳动者(也就是工人),使得“创造”成为了极少数的最高管理者的事,它的言外之意,下属或中下层不需要创造。至此,“创造”和“制造”被逐渐的分离----极少数的管理者属于创造阶层,而大量的工人属于制造阶层。可是,知识时代的来临,则把“创造”这个词再次推了出来,原因是早在50年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譬如美国),知识工作者的数量开始大于体力劳动者的数量,而知识工作者属于创造阶层而非制造阶层,这就为管理从制造走向创造提供了一种社会土壤。

 

因此,制造和创造之所以此消彼长,一方面,从纵向的历史角度来看,是由于时代的演变或变迁所造成的(譬如,从工业时代走向知识时代,其实就是从制造时代走向创造时代)。另一方面,从企业个体的角度来看,是由企业个体的战略或定位造成的(譬如,当一个企业发现制造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及创造带来的利润丰厚时,它就开始从制造转向了创造)。

 

感慨一下:当下中国流行的“从制造走向创造”,看似符合潮流,其实不着边际。因为创造这个词,从社会层面来说,意味着脑力工作者的数量大于体力劳动者的数量,而面对中国当下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呈现出的恰好是中国社会整体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的整体,并不支持“创造时代”(知识社会)。并没有事实或证据证明,可以跨越工业社会而从农业社会直接进入知识社会。因此,“中国创造”作为一种提醒或提示尚可,但要成为一种现实则几乎没有可能,相反,中国企业当下更多的应该是在制造和创造之间,做一个清晰而理性的判断与抉择——你究竟是把“制造”进行到底(譬如传统制造业的巨头郭台铭)、还是义无返顾的走向“创造”(譬如电子商务的领袖马云)?!

一般来说,创造带动制造,而不是相反。用中国古老《易经》的话来说,就是:制造是阴面,是支持面或制约面,而创造是阳面,是生生不息的成长面。

 

所谓制造正在沦落为创造的打工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这句略带贬义的话,从社会层面来说大方向是正确的;可是,从企业个体这个微观层面而言,则带有很大的欺骗性或盲目性。事实上,“制造”和“创造”作为组织目的一体两面,谁都离不开谁,并不存在孰高孰低。就如同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互支持的关系一样,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同样的,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插上更广阔的想象的翅膀。这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作为企业组织的个体,对于所处环境以及自身长处是否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和定位?

 

当一个企业发现自己的“创造”能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超越他人时,那么,它就需要转而把“制造”这个极端做到别人无法替代的及至,而并不是强硬或盲目的从制造转向创造。

 

譬如,传统制造业巨头郭台铭就很聪明,他是将制造做到了极至,而并不是与人血拼创造。它的言外之意,既然我的创造能力不如你,那么,我就把制造进行到底。总之,制造和创造这两个极端,我们总得占据一端,相反,我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既不能在制造领域做到别人无法替代,也不能在创造领域做到别人无法超越),才是最糟糕的事。可以假想一下,假如郭台铭盲目的追随(当下社会流行的)创造的潮流,反而会因丢失了自身制造的长处而沦落为不伦不类的三流企业。

 

郭台铭曾经说过一句很容易遭人非议的话:“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管理方法”(大意)。其实,他说这句话是有特定背景的,那就是:郭台铭是站在制造、而非创造角度说出的这句话。

 

事实上,制造不仅不需要民主(在我个人看来),相反,没有了强悍而专制如郭台铭式的管理方法,那么,制造很有可能等同于高成本或低质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消失了。它也再次验证了这样一个结论:为制造、还是为创造?才是决定内部应该如何管理的决定性因素,而并非某些不着边际的人所宣称的人性解放。相反,在创造而非制造的组织目的下,解放个体几乎是必须的,它的言外之意,个体身上蕴涵着惊人的创造力,释放它、而不是压抑它,才是创造力管理的精髓所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727.html

更多阅读

对家族企业管理的研究 家族企业管理的竞争力在哪?(一)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肯定是与其适应特定外部环境的自身优势密不可分的。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准家族成员,而

走出流程管理的误区:效率≠效果(二)

  怎样才能做到重视效果呢?   首先,要重视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所谓合理性就是必须能够根据企业的核心价值线来打造企业流程,所谓科学性就是必须组成一个严格的PDCA闭循环系统,这两个缺一不可,相得益彰。   其次,选取并确定阶段里程

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6

譬如,马云作为电子商务的领袖,几乎没有人说他“很极端”,他是以笑面虎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但事实上,从管理层面而言,马云不但十分极端、而且顽固不化(坚持的意思)。 

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5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官方正式发布的消息,组织氛围却恰好相反,它是通过“听说、耳闻、传说”等等不实的传闻而产生的所谓小道消息。有些人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视为组织文化的洪水猛兽,其实它就是组织氛围所散发出来的气氛或信息。

声明:《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2》为网友躲不开的回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