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上篇)5



其实,郭台铭与马云都是很极端的人,可是,他们的极端却成就了商业上的巨大事业。

 

实际上,它们恰好处在两个极端:一个是20世纪的制造时代的极端,另一个是21世纪的创造时代的极端。通俗的说,假如你要在制造领域做到无人可以匹敌,你要学郭台铭(实体组织)的极端。假如你想在创造领域做到极大成功,你需要学马云(虚拟组织)的极端。其实,当你站在整体社会的层面来看,郭台铭的极端与马云的极端,恰好构成了当下社会“制造和创造”的两极。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极端,整个社会都是不完整的。

 

“极端”对于企业组织的个体而言,就是:你越极端,你就越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及很难被别人超越的竞争力。

 

譬如,格兰仕就是在制造业本身的两端(功能与成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成本(价格)”这个极端。相反,格兰仕假如既想在新产品发明上做足工夫(功能),又想保持产品的低价格优势(成本),反而会因失去企业特色而导致在市场上无法立足。实际上,制造业本身也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功能,另一个极端是成本,因此,你是选择功能、还是选择成本?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也就是我所说的“管理的智慧”。它不仅仅意味着你对于事物的判断、选择和取舍,同时,它还意味着你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和胆魄。

 

至少,在中国,“极端”更多的意味着勇气,而并非是鱼和熊掌之间取舍的智慧。

 

感慨一下:写下“走向极端才代表着管理智慧的出现”这句话,坦白的说,在中国这样一个信奉“中庸之道”的国度,需要那么一点勇气。至少,就我个人而言,似乎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嘲笑的眼神。虽然“中庸之道”本身并不是管理学的用语、而是生活方式用语,可是,生活方式本身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或制约着管理。实际上,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等同于生活习惯,这就几乎必然的影响到管理(尤其是影响到最高管理者本人)。实际上,只要是中国人,都会或多或少的遭遇到追求“极端”给个人生活带来的某种伤害。慢慢的、逐渐的,他开始学乖了,不再那么偏激或极端,这就为“极端”带来的创造力的逐渐消失,埋下了隐患或伏笔。而实际上,恰恰是“极端”打破了中庸之道的平衡态,从而带来了我们一直渴望的创造力(创新)。

想一想那场著名的“柳倪之争”公案吧,你就会知道“选择与取舍”(而不是中庸之道)意味着什么!从“柳倪之争”一开始,媒体就把它解读为“市场派”与“技术派”的一次决斗。最终的结局已经证明了:市场派战胜了技术派。事后,令人捏一把汗的是,假如当时的柳传志是一个折中派,表达出“既要市场、也要技术”这种非极端的做法,那么,联想公司是否会活到今天,都是一个疑问。它也再次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你面对两端或两难选择时,你需要一种判断力以及选择与取舍的勇气,坚定的走向其中的一个极端而不是折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极端”并不是对于一体两面的否定,相反,在社会层面上,一个极端和另一个极端,恰好构成了整体社会的一体两面。

 

譬如,所谓的日本式管理,其实可以等同于“精益求精”。事实上,“精益求精”本身就是一个极端。无论它是与日本人的民族性有关,还是日本人所强调的大和精神所致,总之,它是一个极端(一个制造业的极端)。至少,在我个人看来,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企业,能够将“浪费”杜绝到如此苛刻的地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企业并非是创造(创新)的大国,但却是制造业(质量或品质层面)顶尖的强国。

 

相反,“美国式管理”(假如有的话)却是创新的同义词,也是一个极端。迄今为止,全球所有的新的商业模式,几乎无一例外的来自于美国。这与美国人所崇尚的“自由精神”密切相关。实际上,创造(创新)的前提,就是自由或允许自由,它更多的是思想层面的东西(也就是脑力层面)。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商业模式”等等,其实就是思维方式层面的东西,没有人会白痴式的傻乎乎的说,创造商业模式需要一双勤劳的手。

 

实际上,“日本式的精益求精”和“美国式的自由创新”,在全球化的今天,恰好构成了全球整体社会的一体两面。

 

你不能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所谓的互补性经济,相反,它是来自“极端”的成果或成就。实际上,相对于整体社会而言,几乎所有的“极端”都有一个对立面。无论你看见了它、还是看不见它,它都真实的存在着。就管理层面而言,你根本没有必要去发现对立面,相反,你需要的是极端或走向极端的能力。换言之,当你走向极端时,所谓的对立面(一体两面的反面)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它在制约着你、牵制着你,象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了你的缺陷。相反,没有极端才没有对立面。

 

许多人有一个误解,那就是“极端”会导致社会层面的动荡。显然,这是低估了整体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净化的功能。

 

事实上,整个社会就象一个海洋,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组织,几乎没有哪一个“极端”能够对抗整个社会的净化功能。虽然我也说不清楚社会净化功能的发生原理,可是,我知道社会一定具有这个净化功能,否则,就不会有大量的“极端”被历史所淘汰而逐渐消失的现象了。实际上,整个社会就象一个巨大的调节筏,它在调整或修正极端。我们通常所说的“适应性能力”,其实就是在整个社会这个调节筏的作用下,对“极端”所进行的某种调整或修正,当然,前提是:你必须首先拥有某种极端。

 

因此,从社会层面来说,并不需要特别担心“极端”的伤害,相反,它是在考验企业组织个体创造极端的能力。譬如,就知识层面来说,我们已知的“极端”有两个:一个是显性知识的极端,另一个是隐性知识的极端。假如你走向了显性知识的极端(科学技术的及至),那么,你将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发明类的科技公司。假如你走向了另一个隐性知识的极端(创意或点子的及至),那么,你将成为一个与科技无关的广告或点子公司。相反,假如你一点都不极端,那么,你将沦落为不三不四的平庸企业。

 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上篇)5

 

最后的结论,就是:极端或创造极端,既是一种取舍的智慧,也是一种创造的能力。就如同一个人身上的优、缺点一样,并不存在着“发挥优点、避免缺点”的所谓两分法,相反,当你将你身上的优点发挥到及至(极端),缺点就被优点的光芒遮盖而消失不见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740.html

更多阅读

周易的智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鲁洪生)

周易的智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鲁洪生)[导读]《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奇书,充满神秘色彩,《周易》六十四句卦辞、三百八十六句爻辞,总共四百五十句,居然被认为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鲁洪生

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6

譬如,马云作为电子商务的领袖,几乎没有人说他“很极端”,他是以笑面虎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但事实上,从管理层面而言,马云不但十分极端、而且顽固不化(坚持的意思)。 

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5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官方正式发布的消息,组织氛围却恰好相反,它是通过“听说、耳闻、传说”等等不实的传闻而产生的所谓小道消息。有些人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视为组织文化的洪水猛兽,其实它就是组织氛围所散发出来的气氛或信息。

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4

所谓“圆桌会议”,意味着一个管理名词的出现,那就是:组织氛围。一般来说,创造的场景,总是热热闹闹、打打闹闹、近乎随意的发言或质疑的状态,相反,不苟言笑的板起面孔的一副训诫状,多半与创造这件事无关。我们常常评论说,这个组织的氛围很不

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3

我曾经说过一个结论,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时代管理是试图将一群人变成一个人;知识时代管理是将一群人还原成个体的本来面目”。其实就是描述在制造环境下和创造两环境下,组织如何对待组织里的个体。 

声明:《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上篇)5》为网友迷亂的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