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精妙」就是应该复杂的地方就应让其极为精细与维妙(如脑、心),而「崇善简」就是应该简单的地方就应让其极为容易与方便(如手、脚)。 「尚精妙」或「崇善简」究竟是什么?它各是价值无比的好机会,但须予运用得妙。兹举下列释例说明: 例一、 凡事不要太简单或过于单调而造成无趣或无聊;无趣或无聊就无法产生兴趣的后续力。凡事若要做到有趣,则先须消弭太简单或过于单调,尔后须加强变、精、准、快、好、奇、美、廉、安、以及/或者爽的元素在内。爽就是有趣与满足。被誉为当代趋势大师、曾任白宫特别助理、泰国皇室顾问、IBM与Kodak公司高阶主管、著作非常丰富、已荣获15个名誉博士、目前执教于南京大学的奈思比(John Naisbitt)在其1982年问世的著作《大趋势(Megatrends)》说(注22:黄明坚译,经济日报社):「想要销售产品、训练、管理、或启发员工?首先,你必须做到有趣。」 例二、凡伟大的作品皆源自于精密构思与无微不至的细节累积,但非出自粗制滥造。吉卜力工作室总裁铃木敏夫说(注23:《商业周刊.成功的八种配方》):「巨细靡遗的态度远胜过任何高明的营销手段。」依据《商业周刊.成功的八种配方》的报导,虽然迪斯尼一再希望得到吉卜力商品的海外授权,但是宫崎骏始终不答应;其原因有二:(一)宫崎骏的每一部作品都抱持「这可能是最后一部片」的心态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精心制作,以及(二)宫崎骏的精品所呈现的氛围、创造力、画工、景色、和音效等等都非常精美与真实,而非简单粗糙。 例三、增进对生活或工作等高能率(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的「热情」,就是许多人之所以能够保持「努力工作与充分休憩」的动力来源。为了提高工作能率,北欧人于工作时总是顺便左思右想如何改良技术与制程,以便让精密的机具多做一点而让人少累一点;这就是北欧人之所以能够努力工作半天与充分休息半天的主要原因。 例四、个人或组织须实践所谓的「不简单的简单化」,也是所谓的「崇善简」。郭台铭说(注24:《e天下杂志》2002年9月):「我以麦当劳做例子。你在什么地方买到的薯条都是一样的,不管在东京、台北,甚至是喜玛拉雅山,买到的都是一样的松软──这是很不简单的事。……他们从来没有用「高科技」或「精密」做口号,却能把所有高科技的作业程序放在产品流程里。」的确,「这是很不简单的事」就是实践所谓的「不简单的简单化」,而非把任何事随便予以简单草率处理了事。

例五、独木难撑屋;众擎易出力。因此,众人之「目标一致,且行为分担」才能早日完成大事。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在2005年所著《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书说(注25:杨振富/潘勋译,2005:283):「在抹平的世界中,分工的复杂度正稳定增加,很多互动不只彼此不认识,可能也没碰过面。」由此观之,必要的复杂度有助于事务目标之达成。 总之,个人或组织必须力使负责处理的系统或制度务必是健全的与精密的,而且须力使投入与产出的事情务必是简单的与易行的;否则,其若反其道而行,则必将面临重重的困难或危殆。精密的、复杂的、与健全的机制留给生产者去运作,但是把方便的、易行的、与简单的操作交给消费者去享受。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院长吴思华说(注26:《e天下杂志》2002年9月):「很多企业的领导人都提到,科技业现在的发展关键是「科技能不能有效应用」,而不是科技的本身。这项事情谁做得好,谁就能成功。但是这种事情谁能做得好?我想应该是本身很会生活的人才能观察到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你是不会生活的人,你不会察觉到什么东西才能带来方便、什么设计才叫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