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去一家公司做培训,看到该公司盥洗间的墙上挂了一幅画,上面写着:工作质量决定生活质量。当时我还非常纳闷,这两者有关系吗?或者两者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吗?直到有一天看了下面的故事,我才恍然大悟。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自己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后,雇主来了。他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呀……要是他知道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干活儿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他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www.aihuau.com|16
![什么决定企业的质量 《打工请多替自己想想》第二章之工作质量决定生活质量](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115286770071.jpeg)
如果可以重来……但已经无法回头了。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你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今天的努力,会在三年后的生活中反映出来,今天承受的生活,正是三年前的工作决定的。“若问前世事,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事,今生作者是。”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命运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读者朋友,你认为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呢?根据培训时做的调查,我整理了一些普通人对于“理想生活”的标准: 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 家庭和睦幸福 做自己喜欢的职业 开心快乐 有朋友 能够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能够支撑以上开支的收入乍一看这个标准,发现其实理想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需要很多东西。不过再仔细看看,又会发现每一个标准都不像想象的那样容易达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褔。汶川大地震使我们深切感到有时候生命很脆弱,而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为了生存以生命作为代价,还有很多人为了生活透支健康。多少年轻人年轻时用健康换钱,年长了又用钱来买健康,而且往往是前后极不平衡!是悲哀,还是无奈?就像80年代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为了生活,我们四处奔波”。很多打工者都想拥有积极健康、和睦幸福、开心快乐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有很多人也许一辈子也无法实现。因为这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经济因素。我不是在故意宣传金钱的万能,可是你绝对会承认“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为金钱确实可以帮助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作为打工者,钱从何而来?只有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