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治癌:中医药逆袭香港



     在中国大陆,中医药这些年饱受争议。缺少临床科学的验证,是中医药被质疑的一个重点。

  但在西医占绝对主流地位的香港,情况却发生了变化。不仅寻常百姓使用中药,中医药也开始逐步走入公立医疗体系。在历史悠久的西医重镇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内科学系讲座教授、徐福全基金教授(分子医学)邝沃林在过去16年,利用传统的中药药材砒霜成功研制出制剂对抗血癌,并用现代医学方法验证疗效,获得国际专利。一些接受欧美现代医学教育的西医也开始接受中医课程,并与中医展开合作,在中风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肿瘤病人舒缓治疗以及痛症三个范畴着力。

  “用西医来评估中医,这对中医走向世界是必要的,国内在这方面做的有待提高,特别是科学基础方面。但其实中医中药有自身规律,不一定完全可以用西医配对。”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中医学院助理院长(研究) 沈剑刚告诉时代周报,“所以港大不仅开展临床研究,也开展基础研究。我们希望东西方医学能够相融合,中药能够找出证据,在不同学界中得到认可。”

  砒霜治癌效果显著

  邝沃林虽然是西医出身,但对中医有浓厚兴趣。他认为如果传统医学中观察到好的治疗手法,可以用现代医学手段去证实是否有效。邝沃林团队研制的口服砒霜制剂就是一个例子。

  这种针对急性血癌的口服砒霜四年前在美国申请全球专利被获批准。口服砒霜也成为首只完全由香港研发的处方药物。砒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亚砷酸,含有剧毒,但同时也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本草纲目》早有记载砒霜是“大热大毒之药”。中国民间用于治疗淋巴结核与癌症的有效验方中多含有砒石、砒霜(详见《含砷中药治疗白血病研究》,刊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10月第18卷第10期)。

  砒霜治疗血癌,并非港大最早发现。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国内民间医生利用砒霜治疗肿瘤的资料记载。邝沃林告诉记者,这些记载最早得到了国内医生的重视,包括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及其夫人陈赛娟,以及马军、沈志祥等医生共同合作,据此研制出注射砒霜制剂治疗某一种白血病。研究论文在90年代中期在国外期刊发表,但后来却因此被美国抢先注册专利。

  邝沃林自己开始注意砒霜治疗方法,是从国外期刊的论文开始。不过,其实港大医学院早于上世纪40—50年代就曾使用砒霜为血癌病人治疗。邝沃林的团队于1998年翻查医学院有关记录,萌生研发口服砒霜的念头。2000年成功研发口服砒霜,应用于临床血癌治疗研究;翌年,首次供予病人服用,代替静脉注射砒霜。而这些口服砒霜最快将在明年得到大规模生产。

  相对化疗严重的副作用,砒霜制剂的副作用多为头痛、胃痛等,不会影响心脏。而口服砒霜制剂,相对注射砒霜,病人无须住院,只需拿取经配制的口服砒霜回家自行服用。同时口服砒霜相对进口的注射砒霜制剂,价钱要更为便宜。邝沃林告诉记者,静脉注射砒霜每月的治疗费用高达约40万港元。

  尽管从中医传统药物出发,但邝沃林十多年间做了大量的现代医学临床科研,证实口服砒霜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病人的疗效尤其显著,病人5年存活率达85%,超过了骨髓移植及化疗。“现代医学对处方药的要求非常严格,依靠中医理论研发的处方药物,在香港只有这一种。至于其他未能成为处方药的中药制剂,在国际上想要得到认可会很困难。”邝沃林表示。

  回归后中医药的“登堂入室”

  在香港,类似的中西医结合或是参考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例子已经很多。事实上,一个大规模的中医药推广已在香港铺开。

  香港民间对于中药的接受度相对西方要大得多,但在港英时期,由于时任政府对于中医药的否定,中医药在香港一直难“登堂入室”。自回归之后,香港政府开始逐步推行中医药治疗。1998年,香港大学、中文大学、浸会大学三所大学均开创各自的中医或中医药学院,中医药教育至此纳入香港的正规高等教育系统。而自1999年起实施的《中医药条例》则为香港的中医药规管提供了法定基础。

  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政府设立专责管理公立医院及相关医疗服务的法定机构,以下简称“医管局”)推广中医,主要通过开办中医诊所和设立中医临床教研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旨在推广中西医会诊,另一方面则希望推动中医循证医疗的发展。“在香港中西医临床结合完全不成熟,很多病人在看西医的同时,也不敢说自己在看中医。中医有很多治疗方法未必能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解读,透过认真的临床科研,能证明中医的疗效。”高永文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曾如是说。

  根据医管局提供给时代周报的资料,医管局过去十多年主导成立了中医数据库以便于实行中医循证医疗以及在部分中医优势领域内进行临床研究。同时委托本地大学的中医药学院举办中医师职前及在职培训项目及中医学证书课程,在香港,已经有部分西医参与了课程学习。

  经过十多年发展,现下在九龙、港岛、新界共18个行政分区内,每一个区内都设有中医诊所。公立医院内虽暂无专门的中医部,但已有超过20间公立医院实行“协定医疗”“相互转介”等三种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同时,全港各区先后成立了17间中医教研中心。

  港大中医学院助理院长沈剑刚就参与了上述向西医从业人员教授中医课程的项目。“由于历史原因,中医在香港西医中亦存在着争议。中西医之间沟通单靠行政是行不通的,你必须看到了另一方的优势才能走向它,相互了解之后才能有所研究。”沈剑刚说。

  港大李嘉诚医学院是亚洲最早开始西医教学的医学院,但近十多年来也开始研究中医药,并将于今年年底至明年初在港大深圳医院开设中医专科门诊及中医转介服务,并计划将经验用于将在2017年启用的私营港怡医院。

  沈剑刚本身在内地读中医出身,亦曾攻读生物物理博士学位,之后赴美研究,于2001年加入港大医学院内科系。因为有跨学科的背景,他深谙科学验证的重要性。因此在未来开设的港大深圳医院及港怡医院中医服务,都会采用传统中医药治疗、中西医验证方法验证的方式。“这一模式与现下内地的‘中西医结合’不同的是,我们会使用传统中医的方法去治疗,而不是同时将西医的治疗方法加入,因为这样你很难分清楚病人的反映、效果到底是哪种治疗造成的。但是评估体系则是使用中西医的方法,看看能否找到中医有效的证据。”沈剑刚介绍。

  事实上,中医药缺乏科学严谨的临床数据验证,正是中医药被诟病的一个重点。深圳北大医院的医生王宇(化名)就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与西药相比,中药、包括中成药缺乏一个严格的临床试验过程,很多中药的副作用至今尚不明确,却令患者误认为“无副作用”。

  针对此,沈剑刚及港大中医学院做了很多临床研究。中医药学院的临床部使用安慰剂对照、双盲对照(双盲是科学方法的一种,目的是避免研究结果受安慰剂效应或观察者偏向所影响)等方法观察疗效,并与西方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这些临床验证也得到香港医管局的支持,并设立资助经费鼓励中医开展临床科学验证。不过,与内地政府大力扶持中医药不同的是,香港政府对于中医药的推广态度显然要谨慎得多。推广中医药也不似内地的政府主导模式,而是采取了政府-大学-非政府组织三方合作的模式。

  尽管医管局会有项目资助费用供中医研究申请,但这些与西医所得到的大量、常规的支持完全不同。沈剑刚举了一个例子,目前医管局推动设立的中医诊所,其所需要的资源其实并不是由政府公共医疗项目开支买单,而是医管局与非政府组织、大学合作发展。

  “在香港,中医药还没有真的进入公共医疗体系,这也是我们正在不断争取的东西。原因很多,其中我认为很重要的是,执行相关政策的人本身是西方医学训练背景,他对中医药的认知也需要一个过程。”沈剑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然,中医药自身也要证明他的药性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非政府组织在其中的作用。事实上,尽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在香港并不成熟,中西医之间也缺乏沟通。基于此,于1963年创办香港防癌会在2009年起就与浸会大学合办中医药中心,并于2012年9月创香港第一间“中西医结合化疗中心”,肿瘤病人在看西医同时,会根据病情被转介中医,两位医生及时沟通,共同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中医药仍需科学验证就在香港中医药大有“逆袭”之势的同时,内地的中医药却受到愈来愈多来自国内的质疑。中医药在内地的盛行,除了与传统使用习惯相关外,政府推行起着关键作用。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随着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建起,赤脚医生潮开始兴起,并带动了针灸及中草药的应用。

  由于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缺医少药”的情况,本着减少医疗开支的原则,政府开始大力推广中草药。官方舆论也明确提出“中西医结合,开展群众性的草药草医运动”,中草药运动由此兴起。“中草药方便易得,经济廉价,在农村广大的农民群众中有使用传统和习惯。它的使用,一方面是减轻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使农民群众治疗一般的疾病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另一方面是大大减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详见杨念群的《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932一1985)》一书)

  多次公开反对中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何祚庥就此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中医药在内地的盛行仍与国内现代医学医疗资源不足有关。“中国的科学仍相对落后,农村医疗条件差,根本培养不出这么多医生。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只能鼓励中医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的中医,何祚庥认为,疗效根本就不清楚,缺乏科学鉴定。

  何祚庥认为,科学需要大量的实验结果,科学验证中常使用的方法诸如大量事例、对比、双盲,在中医药中很少见到被使用。“国内医院管理部门不按照科学方法去检验,却说科学定义不一样,这就不科学了。”何祚庥说。

  在国内,“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模式较为普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授丘和明告诉时代周报,目前全国中医院校课程设置中,中医与西医的课程数量比例为6: 4,而西医院校学生也可以选修中医课程。这一模式也导致了“到底是中医在起作用还是西医在起作用”的质疑。支持中医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可以发挥两者之长,反对者则认为这是中医在“浑水摸鱼”。

  沈剑刚同样认同中医药需要科学验证的说法。“比如中药、西药同时使用是否影响代谢,是否产生毒性,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中医在争论中才会有进步的空间,但是每一个争议,反对中医的人也同样需要拿出证据。中医药已有几千年历史,很多我们现在无法去评估疗效,但是你不能因此全部否定。”沈剑刚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538.html

更多阅读

东北保安哥:“屌丝男”高考成功逆袭的背后故事

东北保安哥:“屌丝男”高考成功逆袭的背后故事5月1日 20:40来自:文化_腾讯热门博文|阅读原文-发到微博已分享(取消)-发给好友-收藏 - |更多  共 2 张图片当保安时的訾立 资料片“訾立效应”追梦人之励志明星訾立“我只是一个"屌丝",

逆袭作者:柴鸡蛋

现代,阴沉霸道攻X二货抠门受。友情提醒:文里的三观都是浮云,对这点比较介意可以绕过了。内容简介:“当初我离开你,并不是因为我势利眼。”“我知道。”“他不爱我,我已经和他分手了。”“我知道。”“你知道?原来你还是这么关心我。”“因

什么叫逆袭 逆袭之爱上情敌150分钟

逆袭----步战转入整体防御时,应对敌方疯狂冲锋,至势道减弱,以小股部队进行反击。对于进攻一方,心理上其势有一盛、二衰、三竭的变化。《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代作战击鼓进军,擂第一通鼓时士气最盛。后

西毒马原:关于《牛鬼蛇神》五个疑问

八十年代荒诞记忆之三西毒马原:关于《牛鬼蛇神》五个疑问3月24日,北京狂风大作,幸好没阴霾。我忙活一天,大约下午5点的时候,才看微博,发现马原和《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就马原发表在《收获》上的小说《牛鬼蛇神》进行过微博访谈,我没

转载 关治平:浅谈清代宁古塔流人与流民

原文地址:关治平:浅谈清代宁古塔流人与流民作者:郑前者流人包括流民,流放的文人、官吏等,自古有之。其准确说法是“流人,有罪见流徙者也。”(陆德明《音义》)传说尧舜时期,曾将作恶的四大臣流放。中国社会几千年被流放贬谪之人亦有不少,究其历

声明:《以毒治癌:中医药逆袭香港》为网友不哭不闹失心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