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2日胡润百富排行榜公布,严介和以拥有125亿元资产成为了当年最大的“财富黑马”,此次上榜使得他扬名天下。他在榜单上的蹿升速度之快,让人咋舌。同时他偏偏又极其喜欢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一反普通上榜富豪的谦虚低调,并在当时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原来是排第一的,经过商量排到了第二。

严介和这匹“财富黑马”的横空出世及其大胆惊人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吊足了媒体的胃口,一时间,严介和及其太平洋集团成为了媒体狂热追寻的对象。当然其中大部分媒体是带着质疑的眼光来关注严介和的。在胡润榜公布后的一段时间里,每一篇与严介和有关的新闻不是上头条就是被大量网站转载,而太平洋集团的江苏红俱乐部也成为接待南来北往记者的中转站。2005年10月,我也跟随媒体大潮再次来到南京采访严介和。由于之前近一年的对太平洋的接触和了解,对于这家企业和严介和我并不陌生。作为对热点新闻人物的关注,我回沪后即写了一篇严介和的专访,《严介和:未来三年75%股份赠送管理层》。同期各大媒体都使出高招,除了报道严介和发家史,更想挖掘出严介和背后的新闻,这让许多太平洋公司高管及严介和朋友感到担心,都劝严介和不要太张扬。然而严介和享受到了成名的滋味,走到这一天,是他梦寐以求的,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呢?当时严介和还曾对太平洋的员工说过,媒体不论报道他好的还是坏的,总比什么新闻都没有要好。2005年11月,我调到报社北京记者站工作期间,受太平洋文化部之邀,参加了严介和在北京的几场颇具影响力的活动。其中一场是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国际报告厅里举行的“挑战企业家”活动,来自清华、北大的学子以及业内知名专家们对严介和发起了一场全方位挑战。面对言词犀利的收购兼并专家李肃提出的关于严介和国企收购资金来源以及收购后产业整合等问题,严介和用带着浓厚苏北腔的普通话,做了直言不讳的回答:“我们重组国企只是为了支援国家的光彩事业,不是为了做大做强,我们也不是资本的玩家。太平洋建设集团曾经重组的江苏的31家国企,这些企业都是没人要的,百孔千疮,弹尽粮绝,全部是负资产,重组不花一分钱。”严介和避实就虚的回答,绕开了尖锐的问题,而突出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种做法赢得了媒体和专家对他的同情。有人说,2005年是严介和年,这一年严介和确实“制造”了许多新闻,成了许多媒体头版头条的“座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