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进程安排 我国药品价格管理发展进程研究



 摘要:本文以药品价格法律法规为基础,系统归纳了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的发展进程。首先将我国药价管理划分为中央计划、管理准备以及价格管理三个阶段,并详细介绍了若干部重要药品价格法规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成本加成定价、单独定价、差比价规则以及集中招标采购这4项药品价格管理核心内容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规定。

 

  关键词:药品价格,成本定价,单独定价,差比价规则

 

 

 

  药品价格管理是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石,是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我国药品价格管理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逐步完善,形成了丰富的政策体系。在《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讨论稿新近颁布,基本药物定价政策开始执行之际,我们有必要对我国药品价格管理进程进行回顾,对政策体系进行系统地梳理,为认识药品价格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一、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的三个历史阶段

 

  (一)中央计划阶段(建国初期到1984年)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环境下,政府对药品各方面的监管都实行了行政性计划管制,直接利用计划指标控制供给、需求及部门间的结构平衡。因而,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产品报批、产销量决策、价格制定、补偿方式等所有环节都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严格管理。在此背景下,从建国初期到1984年的这三十五年间,药品价格受到了国家的全面控制,所有药品的价格均长期处于中央计划管制之下。政府审定药品价格,并通过“出厂价”、“批发价”、“处方价”在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和医院诸环节间分配利润。

 

  最初的这种规制方式与我国当时的卫生事业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建国初期,我国推行医药一体化方案,即国有制药企业、国有药品销售公司和国有医院三位一体的体制。在这一体制下,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医院财政投入,而是促使其通过“卖药”来收获经费,即当下亟待改革的“以药养医”体制。但在当时,以药养医并未造就药价虚高现象的泛滥,这主要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流通环节的加价现象并不严重,滋生价格虚高的土壤尚不存在。

 

  当然,这一时期的药品价格并没有反映出药品的真实价值,其调节供需的积极作用无法得到发挥。计划经济的规制模式消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使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十分低下。80年代以后,我国放开了原材料和基础产品的价格,同时药品需求量开始急剧上升,这诱发药品价格矛盾日益突出。随后,政府通过调整价格的方式缓和了这种矛盾,但多方面临的压力告诫人们,药品价格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二)价格管理准备阶段(1984—1996年)

 

  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重要文件,其中包含了有关价格体系改革的一系列规定。至此,一些药品的价格开始逐步放开。但由于各方对药品价格要不要管理、怎样管理等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这一阶段的药品价格管理工作进度缓慢、结构松弛,一度造成了药品价格秩序混乱的局面。

 

  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政府开始改革药品价格管理体系,逐步缩小国家统一定价药品的范围,扩大有幅度浮动价格药品和自由定价药品的范围。然而,由于1996年8月以前国家没有颁布统一的药品政府定价目录,因此除几十种基本治疗药物外,绝大多数药品价格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比如,功效基本相同的药品,价格高低悬殊,尤其是三资企业的药品价格往往高于国有企业几倍甚至十几倍。此外,由于一些新药未及时纳入价格监管范围,且各部门对药品价格的管理尺度未协调一致,药品价格开始迅速上涨,其幅度超过了同期物价上涨指数的3—5倍。更加严重的是,“折扣”、“回扣”等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始泛滥,药品市场价格秩序开始呈现出较为混乱的不良态势。

 

  至此,药品价格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人们开始期待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药品价格监管政策和体系能够早日落实。尽管本阶段没有涌现太多直接涉及药品价格的政策,但一些药品管理机构的成立和一些宏观政策性文件的颁布为下一阶段的价格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价格管理阶段(1996年至今)

 

  1996年前后,药品价格增长迅猛,社会医药费用负担剧增。为加强药品价格管理,整顿药品价格秩序,原国家计委于1996年下发了《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标志我国开始了正式的药品价格管理。从此,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不断对药品价格管理进行探索、实践和改革。在围绕《价格法》和《药品管理法》,并结合医疗体制改革要求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或涉及药品价格管理的文件,形成了我国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体系。表1归纳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政策。

 

 

 

 

  二、药品价格管理中4项核心内容的发展进程

 

  正如上文所述,一系列关于药品价格管理的政策构成了我国现有的药品价格管理体系。不难发现,这一体系蕴含了4项最为核心的内容,它们分别是成本加成定价、单独定价、差比价规则这三种定价方法以及集中招标采购这一流通环节操作手段。

 

  (一)三种药品定价方法的发展

 

  从1996年的《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我国就一直对政府定价药品实行以顺加作价为基础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此后的一些文件调整和细化了关于定价目录、定价环节、具体费率设定、定价公式等内容。例如2000年的《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指出,要将“流通环节的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合并计算,实行差别差率”;2000年的《药品政府定价办法》指出“要根据各类药品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差别的销售费用率”,“根据各类药品创新程度的不同,实行有差别的最高销售利润率”等。

 

  当然,成本定价具有一些缺陷,例如易产生棘轮效应,对生产效率存在反向激励作用;不利于激励创新研发等。因此,我国在成本定价的前提下实行了单独定价政策。从1998年《国家计委关于完善药品价格政策,改进药品管理的通知》就开始强调“优质优价”,并指出要鼓励企业研制开发新药、促进技术进步并有效调整产品结构。后续出台的《关于单独定价药品价格制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又将单独定价的范围确定为“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或治疗周期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它企业同种药品”的药品。而最新的《药品定价管理办法(讨论稿)》则明确将单独定价的资格扩大到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等领域。

 

  然而,制药企业为取得单独定价资格或为了规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及强行降价等措施,开始广泛采用改剂型、改规格、改包装等不规范操作。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颁布了《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以及《关于贯彻执行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有关问题的通知》。差比价规则希望借助对不同剂型、不同规格、不同包装材料的“同组药品”的差价和比价做出明确的限定,来提高药品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规范药品价格行为,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对于这三种定价方法的相互关系,最新的《药品定价管理办法(讨论稿)》给予了清晰的解释: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药品价格,实行代表晶定价和非代表晶按照药品差比价规则定价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和调整药品价格均指药品的代表晶价格,其方法分为(按成本加成定价法)统一定价和单独定价两种形式。

 

  (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发展

 

  2000年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整顿药品流通秩序”提出了具体要求,即“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试点”,“提出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具体办法”。此后,卫生部等部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推行、规范和完善此项制度的文件。

 

  2000年和2001年集中颁布的几项规定指明了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应坚持的原则、形式、程序,规定了采购范围、评标标准,以及医疗机构应如何在中标价的基础上制定零售价等问题。2004年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认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初步改变了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方式,增加了药品价格透明度,提高了优质药品的市场占有率,遏制了药品价格上涨的势头;是纠正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的有力措施之一。然而,此项文件同时指出,招标采购制度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包括“扩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范围”,“合理确定中标药品零售价格,切实做到让利于民”,“简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程序,减轻投标企业负担”,“以剂型为单位进行招标、投标、评标,防止投标企业以奇异规格规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积极发展医药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等。

 

  三、结束语

 

  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的发展后,我国药品价格管理体系日臻完善,体系中的4大核心内容也日益明朗。随着科学监管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应在合理权衡定价政策效率和公平的基础上,重视对不同种类药品定价政策的细化,例如分别为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中药制定特殊定价体系。同时,我们还应充分重视补偿机制在药品价格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尝试从供需两方共同进行价格管理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赵晓丽.中国药品价格规制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15—18

 

  [2]马特.我国药品价格虚高成因分析及综合整治方案[D].天津: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4.26-32

 

 课题研究进程安排 我国药品价格管理发展进程研究

  [3]阮景.药品价格的政府管制制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17-2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5816.html

更多阅读

小课题研究作业模块二 零作业 课题研究思路

从《两个和尚挑水》这个故事中,您得到什么启示?请您谈谈如何看待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问题?中小学教师为什么更应该注重小课题研究?(回帖字数不少于500字)看完这个故事后,我觉得东山和尚的最终结局为什么会比西山和尚好呢

英语研究课题工作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大槐树一中英语教研组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研究课题。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我们把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1年2月——2011

小课题研究作业模块五 有效作业课题

为什么要重视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请选取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一种表达形式(如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精品课例、行动研究报告等)进行说明。(回帖字数不少于500字)小课题研究是针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而提出的,为解

专题研究之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历史沿革及最新版注册分类

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我国建立药品注册管理制度的时间比较短,大体划分为五个阶段:第

美国如何进行天然气价格管理 天然气价格管理办法

美国如何进行天然气价格管理美国的天然气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竞争性最强的天然气市场。美国在天然气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开放程度不同,所采取的天然气价格管理方法也不同。美国的天然气工业已进入

声明:《课题研究进程安排 我国药品价格管理发展进程研究》为网友独一无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