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黄酒 诊断,黄酒到底卖什么



2005年随着央视的一顿热炒,大家都以为黄酒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三年过去了,热度该降下来的已经降下来,该花的钱已经被央视花去,市场还是回归老样,只不过知名度高了点,但美誉度呢?忠诚度呢?接受度呢?黄酒丢掉了什么?也许谁都没有去总结。黄酒应该走向何方?如何普及全国市场?她的未来在哪里?

进入第四个年头,我们不妨来总结总结。

     作为号称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黄酒,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谓独树一帜。黄酒产地也不少,但影响有限,品种虽多,但却不能让消费者耳熟能详,最多的也只道有绍兴酒、上海老酒。一个固步自封,一个自娱自乐,很难扩张。

从历史上看,黄酒应该起源于商周,比白酒早,公元前200年的汉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是传统黄酒的成熟期。之后的上千年,黄酒基本上被渐渐区域化了。而作为替代品白酒,自唐以来逐渐走上了主流,进入20世纪,啤酒和葡萄酒引入国内,走向大众。

只有了解和明白这三大酒如何走向市场普及的,我们才能探索黄酒的明天在哪。

白酒,是以黄酒演化而来。蒸馏器具出现以后,用酒曲及酒药酿出的酒再经过蒸馏,可以得到酒度较高的蒸馏酒,即中国白酒。

啤酒,是在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属外来酒种。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葡萄酒,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鲜葡萄果实或汁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

       相对与黄酒来说,这三种酒都是弟弟了,弟弟超过了哥哥,外来的和尚念起了主持经,这在中国酒的市场上经典地演绎着。

曾经的老大如今成为了老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沧桑,黄酒同样演绎着旧中国曾经闭关锁国的悲哀。

定位不准确,等于大炮轰蚊子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南方文化一直以来逊于北方文化,北方的政权建立比比皆是,而南方文化在中国的占领仅仅只有短短的三次,这也影响了同处于南方文化范畴的黄酒。第一次是吴越文化的兴起,对于以北方文化为主导的中原进行了一次挑战,这次霸权,带去了军事,但没有带去文化;第二次是在南宋,南宋是北方政权,但是难得地她龟缩在了杭州上百年,把文化的话语权带到了杭州,然而,南方的饮食文化仍然毫无作为;第三次为民国期间,上海成为最重要的据点之一,还加上蒋介石的浙江籍贯作用,但仍然没能振兴南方饮食文化。

       黄酒的定位是什么?这么多年,我觉得一直在转圈圈,有一阵子是国酒,中国创造的酒,却只是个美丽的说词,国人不常喝的酒怎么能说国酒呢?有一阵子是营养,呵呵,要营养何必喝酒呢?直接吃水果不就得了?有一阵子说是健康,呵呵,喝酒健康,相信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吧?有人说黄酒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未免太夸大了,一种酒就能代表跨度这么大、内容这么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会不会有点自欺欺人?

那黄酒到底卖什么?

       酒的文化其实是一种以酒为载体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体。现实生活中,啤酒给人以时尚、激情、动感之感;白酒给人以豪爽、大气、味道之觉;红酒给人以幽雅、品位、时尚、浪漫之情。黄酒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恐怕许多人都难以说清楚。这些问题已经摆在黄酒从业者眼前多年,但是没有共识。如果这个课题不解决,黄酒注定难以普及。虽然黄酒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深厚灿烂的文化,个性独特的口感,清澈橙黄的色泽,但是在消费者心中缺少专属自己的大众魅力。因为很明显,谁能说白酒没有文化、葡萄酒没有历史,啤酒没有传承?

白酒注重商务文化、啤酒注重大众文化、葡萄酒注重小资文化,那黄酒呢?

       白酒重义气、啤酒重随和开心、葡萄酒重浪漫,那黄酒呢?

“数风流人物,品古越龙山”、石库门的“穿越历史,尽显时尚”、会稽山的“黄酒之源-会稽山”等广告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消费者好象并未真正明白给他们带来什么价值。

       强道策划机构经过全面分析酒行业的发展和现状后认为,所有三大酒的定位都是定于外面的,是交际的、是聚会的、是约会的,与外面相对的,当然是内部的、家庭的,因此何妨把黄酒定位为内部的、家庭的、亲情的、自己人的、知己的,它是一种亲情与朋友的文化。

       八路军在黑暗中往往会问对面的,你是哪一部分的,对面回答,我是八路军地干活,呵呵,对上号,自己人,黄酒就应该是这样。

       它应该是全家共享的酒,既和谐家庭,又不伤身体;

它应该是共叙朋友之情的酒,多年友谊,黄酒足以表达;

它应该是相熟同事的小聚之酒,既融洽气氛,又拉近距离;

它应该是三两知己的话题酒,酒逢知己千杯少,当然少不了知己酒。

………………

       在商场上,在交际场合,人有时候也是个多面的虚情动物,谈判桌上,明明是你一刀我一刀的,也要装一下朋友之情相惜,用黄酒这种朋友喝的酒装饰一下气氛也是很通行的。这足以说明,黄酒作为朋友之酒,在理论上的饮用对象是可以无限推广的。

       而且,这样的行业“造反”手段,颇有点对其它三大行业釜底抽薪的意味。喝黄酒就是自己人,喝其它酒就是外人吗?毕竟谁都不喜欢被别人当作外人看待。

产品标准,其实是消费参与的一种乐趣

       行业的定位,与产品价格无关,任何行业,都会有高价与低价产品,这种现象往往同时并存。有高价的产品,自然会有低价的产品出现,当然,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通胀的作用,黄酒的价格当然会上升,但这与黄酒的定位已经无关了。

       但是,我们看到,任何行业,只要是发展成熟的行业,它都会有一些非常普及的产品标准、品鉴标准,只有当这些标准在消费者心中耳熟能详之时,这个行业的普及也就到位了。如白酒各种香型之争、各种年份之争、各种口感之争;葡萄酒的各种年份、产地、品种、男女喝法之争。这些实质上起到了提高行业知名度和忠诚度的作用;而黄酒呢?

       目前全国又有多少人知道黄酒的标准、界定说法和品色标准呢,就算是处于黄酒的发源地浙江,又是如何?

董小全认为,黄酒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和白酒、红酒、葡萄酒博弈竞争的过程。此消彼长的道理谁都会懂。从根本上来说,谁的标准之说更打动人心、更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谁就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标准,其实应该是消费者参与的一种乐趣,如果把这种乐趣也没收了,那么,黄酒消费基础的流失是迟早的事情。

多产地之说,要有养狼的度量

中国市场是一个全世界来说都是特殊的市场,它面积之广、幅远之阔、饮食习惯之差异、购买水平之不一、民族文化之不同,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行业的发展,因些,有些区域性的产品要普及到全国市场,有时候比出国还难。

一个行业的成熟和普及,特别是在中国,一定要照顾好以上的这些中国特色。

如何照顾好这些千差百怪的饮酒习惯和口味需求,那就需要不同的黄酒,而作为黄酒中的老大,浙江黄酒的企业甚至上行业协会的管理部门,特别要拿出点大肚能容的肚量出来,允许不同产品问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迎来世界繁荣。

这一点要学学中国乒乓球的养狼计划,打球打到了没有对手,这是一种悲哀,国为你就不可能上升为世界运动。黄酒之与绍兴也是这样。当然我们也看看一些偶尔的闪光。

       我们看到以和酒、石库门、上海老酒为代表的新营养黄酒,不仅对传统黄酒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和提升,更是极大的激发了上海黄酒消费市场,最重要的是,它巩固和提升了上海的黄酒消费习惯,否则,处在绍兴黄酒这些传统产品的势力下,结果也许只能没落。

       黄酒北宗的即墨老酒开发了冰爽、淡爽系列黄酒,古越楼台倡导年轻人“黄酒+话梅”新喝法,演绎东方爱情,也有许多企业模仿保健酒倡导冰着喝。虽然创新是有代价的,但是创新是应当鼓励。其前提,一定是要让当地的消费者能够适应喝、喜欢喝、经常喝,喝成一种生活习惯,就是成功。有这样的当地化创新行为,才有可能为全行业普及黄酒创造条件。

       其实,强道策划机构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在全国各地,能够出现适合当地口味的企业、品牌。比如能够出现新疆的黄酒、蒙古的黄酒、东北的黄酒、云南的黄酒、西藏的黄酒、河南的黄酒、广东的黄酒……,等等。至少象华山论剑一样形成北派、南派、东派、西派、海派等几大门派黄酒派系,到了那一天,黄酒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每个现存的品牌都会有既得利益,这我们可以理解,但如果仍然想让全国人民知道黄酒就是绍兴,那我断定这个行业的没落不会太远了。而且,现有的企业,同样也可以选择主动出击,以动制动。

 卖黄酒 诊断,黄酒到底卖什么

营销脱节,是黄酒普遍的硬伤

       黄酒企业有营销吗?当然,但它与白酒和啤酒比起来,可以说相当于没有。

       如果说有,我们不妨称之为销售,找个代理商,一售了之。2005年开始的所谓全国黄酒之战,就是如此。而这可以算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几亿元的投入,并没有真正培育了几个象样的消费者,反而或多或少连累了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原来淡淡的好感。

       我有很多的客户朋友,他们对黄酒厂家的评价是,浙江黄酒企业做新市场好象都是畏畏缩缩的,不舍得投入,没有象样的支持,对经销商有点放羊的味道;我的很多消费者朋友的评价则是,以前黄酒挺有名的,喝过以后不过如此嘛,价格还是老高老高的。

呵呵就尝了个新鲜。如此营销,不退才怪。当然这也许是个例。但从中可见一斑。

黄酒说到底是一种酒,不同产品定位于不同人群。有更多的普及性产品,才能完成黄酒在全国市场的培育,才能不断扩大黄酒的消费群。一股脑儿把最高端的产品卖给新的消费者,也不知道口味是不是适合该区域的口味,留给准消费者的印象,除了是被欺骗的感觉,还会有什么呢?

我们都学过的营销课程告诉我们,营销,就是把最合适的产品卖给最合适的人,这两个合适没有做到,营销就是零。

2005年开始的这一次全国黄酒普及之战,产品的选择是错的、价格定位是错的、渠道的选择在某种条件下也是错的,再加上一场错误的传播。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黄酒的传播,从知名度转向消费群的普及

       关于传播,强道机构首次提出的4A营销理论,同样也可以应用到行业与行业的竞争,其核心思想认为,你的产品概念和定位是否足够引领行业(Ahead),你的价格是不是让人感觉超值(Appreciation),你的渠道是不是合适、新颖(Appropriate),过短和过长都是不利的,你的传播方式是不是足以让消费者产生共鸣(Arouse)。

       对于一个新消费来说,风流人物、历史文化与我何干?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并没有真正触动消费者的心弦。因为全国不是浙江、上海,黄酒文化走出江浙沪等南方沿海省份就如鱼彻底失去了大海。

短期内几亿元的广告投入,表面看起来比较热闹,但内容空洞,并无法改变大多数非黄酒产区人民的消费习惯。没有消费者支持的黄酒,最终只是实现了仓库的转移,把货卖给了经销商而已。据说直到2007年许多代理商还在卖2005年的货或者退货,黄酒的下滑,也就理所当然。

黄酒的市场培育,必须要有良好的潜移默化功能,有良好的口碑宣传,有良好的卖点宣传,要营造一种销售黄酒的氛围,同时在传播上要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共鸣。

       传播如何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就必须讲老百姓关心的话、听得懂的话、有利益相关的话。

       记得有一个外资品牌液晶电视的广告语是:“知未明,观未见”,如些文雅,就不如用“先知先觉”更容易让消费者明白。并不是说任何文绉绉的广告语都会让消费者显得品牌是高端的、产品是高贵的。

黄酒的世界性,就是黄酒的未来

       最后,我要表达的观点是,黄酒,当它的产品知识用几句话就能够让全世界人们都明白的时候,当大部分的老外都知道什么标准的黄酒更好喝、什么样的黄酒更珍贵的时候,黄酒的普及就应该到了。当然,黄酒的主流口味,我认为一定不会只是现在的这些,因为现在的这些黄酒口味,已经不足以让全国人民接受,更何况世界人民。

       与其抱着一个国酒的虚名,不如敞开胸怀,接纳全国人民的口感喜好、接纳世界人民的喜好,有那么一天,我相信肯定会出现美国黄酒、巴西黄酒、法国黄酒、俄罗斯黄酒,英国黄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5940.html

更多阅读

佛教中的执着、分别到底是什么意思? 佛教劝人不要执着

网友问:佛教中的执着,分别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佛教提倡不执着,不分别?执着,在日常用语中,遇到困难也不放弃的意思,是一个好的品质,比如他执着地追求艺术,追求真善美。当然执着追求自己的贪欲,当然是不对的,佛教大概指的是这一层意思吧?分别:人活在

人力资源过剩 茶业过剩,中国茶叶究竟卖什么?

中国茶叶市场的最近几年的总产量早已高于消费量,但是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却在连续数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茶市必须加速转型,茶行业必然是越来越强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讲述了72中实用卖茶

电动童车品牌排行榜 龙年来临,童车品牌卖什么?

龙年来临,儿童用品都似乎看到了牛市,都在为品牌营销积蓄力量。说到底,品牌营销就是一个“卖”字,那么,童车品牌应该卖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媒体的相关报道。新浪财经报道说,在成本压力下,好孩子去年上半年纯利跌5.1%,股价也随

声明:《卖黄酒 诊断,黄酒到底卖什么》为网友擺脫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