忸怩读音 《不抱怨的法则》第六章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之忸怩和恐惧



服从权威可以使人们避免感到与众不同。心理学家斯坦利8226;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表明,人类有很强的附和权威言论的倾向。在一系列经典的实验中,米尔格拉姆的主题是向一个实验室中的人不断增加电击震动的强度。他们用一个远距离的装置来输送震动,每次实验室中的人都犯了同一个错误。他们刚开始只发送了一个很温和的震动,然后权威告诉他们要增加震动的强度。这种增加随着时间而继续,直到他们认为到了有危险的程度。有65%的人遵从了权威的命令,把震动增加到了最高的程度。同时,受到震动的人在痛苦中大喊,请求停止实验。发送震动的人并不知道,接受的人是在伪装痛苦。如果控制震动按钮的人知道了这种伪装后会怎么样呢?为消除这种因素,实验在小狗的身上重复进行了,这一次,小狗真实地感受到了震动。结果是相同的,顺从和一步步逐渐习惯制造痛苦这两者的结合可以部分地解释结果。但我们是一种对观察痛苦感到愉快的物种吗?其他的解释似乎更为合理。

如果人类在心理中没有被暗示、忸怩和顺从的倾向,那人类就不可能形成组织。羞耻感和负罪感是对忸怩进行惩罚的表现,它强烈地塑造着我们的行为。由于怕被指责而恐惧,由于感到羞耻而恐惧,避免负罪感的愿望,以及对遭报应的恐惧,对数十亿人的行为具有内在的控制作用。

巴比伦的国王、埃及的法老、罗马的皇帝以及其他早期的统治者们都认识到,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利用人们受到统治而具有顺从的自我意识的倾向,来塑造人类的思考方式并引导人们的选择。统治者利用文化的形式来使人们对法律和制度形成认同;利用使人们感到羞愧来控制他们的行为,或者因为交际的挫折而自我抱怨,这些方式均源于这种训练的过程。

古巴比伦的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司法制度,并以282条法律条文的形式体现出来。对于反社会的行为(例如谋杀和偷盗)、对于不负责任的行为(例如不能还债和缴税)等均建立了惩罚的体系。

汉谟拉比的才能在于他通过对人们自我意识的控制使人们顺从。

 忸怩读音 《不抱怨的法则》第六章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之忸怩和恐惧
(1)对惩罚的恐惧导致了忸怩。汉谟拉比说他的法律反映了上帝的愿望,无论谁,只要违反了法律,上帝就会诅咒他。因此,即使汉谟拉比没亲眼见到发生了什么事,神也会知道并且会在某个时间对其进行惩罚。汉谟拉比还恐吓道,上帝的报复是很厉害的。这反映了权威形象是如何通过制造神话和虚构故事来对人们的行为起到控制作用的,因为这些神话和故事都能对人们的忸怩和恐惧起作用①。

(2)把忸怩同恐惧混合起来能产生对行为约束的环境。汉谟拉比的策略包括把普遍盛行的信仰加到上帝的身上,然后声称上帝授权法律的执行。这样就加大了对其恐惧的程度,由此诱导人们顺从,从而汉谟拉比可以维持好社会秩序。

(3)人们是会受到暗示影响的,这样就稳固了社会契约的关系。一旦神圣的报应观念进入日常的商业并进行扩展,人们就会倾向于进一步强化它。这些“忠实的信徒”会迫使他人顺从这种信仰和准则。成年人会塑造孩子们的行为,用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使他同化,使他们趋于顺从。但是上帝权力的幻觉必须通过仪式的形式得到维持,通过公众的惩罚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下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04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忸怩读音 《不抱怨的法则》第六章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之忸怩和恐惧》为网友霏雨君兮卿衫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