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传统制造业如何突围



 一、低端制造业真的没有出路吗:晋江23万个网点背后的新思维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谈到了性价比1和性价比2,很多消费品必须通过广告打出产品的行业本质精神,从而提高性价比2,以寻求在萧条时期突围而出。但是我注意到最近几年有一家从来不做广告的服装品牌ZARA异军突起,不但打败了美国的盖普(GAP)、日本的优衣库(Uniqlo)和香港的思捷(Esprit),而且在经济萧条时期竟然越做越好。它是怎么成功的呢?不做广告就没法打出服装的行业本质精神,但是它通过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强化性价比1,而完全忽略性价比2。ZARA的成功值得我们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关注。

  如果以2008年9月美国银行放弃收购雷曼兄弟公司为标志来计算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到现在已经有9个多月了。全球经济由于美国金融危机走向了衰退。但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发现,有一些行业还是比较抗压的。如电子商务业、网络业、典当业、培训业、娱乐业等。即使是在同一行业中,有的企业仍能够发现商机,在危机中寻找到市场的暖流。那么,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为什么有些企业仍然能够逆市发展呢?这其中有些什么样的新思维呢?

  我记得在前几个月,我去福建晋江演讲,晋江市的领导告诉我晋江的出口制造业有60%以上遭到重创,但是晋江一些有品牌的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还可以,还比较抗压。他说,整个晋江有品牌的企业全部零售网点加在一起有23万个,这些企业经营状况还可以。当时我就说,你的观察是对的,但你的解释是不对的。

  事实上,这些企业之所以抗压,不是因为它们是名牌企业,而是因为它们有23万个网点。你知道在23万个网点之前还有什么吗?还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网点之前有没有批发?批发之前有没有仓储?仓储之前有没有运输?运输之前是不是要处理订单?还有,送去仓库的产品总得先制造吧?制造之前还要有产品设计吧?看起来好像是因为你有23万个零售网点,所以比较抗压。实际上这些名牌产品之所以抗压,是因为它们有23万个网点之前的一系列东西,我将在下一节详细讨论这一点。

 郎咸平:传统制造业如何突围

  二、不受冲击的ZARA:逆市扩张背后的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

  修缮一新的北京前门大街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有一些冷清。而2009年4月23日,一家来自瑞典的知名时尚品牌H&M的开业,给这条北京最负盛名的老字号商业街增添了活力。开业当天拍的很多照片记录下了当时热销的情景。年轻人兴奋地从店里出来,几乎人手几个H&M的纸袋。H&M的“热”与前门大街的“冷”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反差。与此同时,另一家来自西班牙的时尚品牌ZARA也在近期宣布,未来一年,该公司将扩大其在亚洲的投资规模,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的开拓。那么,在全球经济并不景气的今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两家时尚业巨头逆市增加在华的投资呢?这背后又包含着什么样的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呢?

  我以服装业为例给各位一点提示,什么样的企业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能够抗压。我们最近收集到了很多服装业的数据,我用刚刚进入中国的两家外资企业为例,一家叫做飒拉,西班牙的公司,英文名称是ZARA,在广州、上海、北京都开了店。还有一家瑞典的公司,H&M,也是做服装的,也在上海和北京开了店。这两家公司有什么特点呢?就是价格低,款式时尚,但产品品质一般。可是价格低和产品外观时尚的两个优点就大幅度地提高了性价比1。

  我们的数据显示,ZARA虽然属于一般消费品,但是目前的经营状况还好。2009年3月26日,ZARA的总裁伊斯拉说他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23.38亿欧元,同比增长5%,正计划逐步提升盈利空间,并且向亚洲开拓市场。ZARA的最大竞争对手H&M的第一家北京专卖店于2009年4月23日在前门开业,H&M 2008年净利润增长13%,但是2009年它的全球销售状况不佳,第一季度税前利润下滑12.6%,五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

  对于这两家一般消费品公司而言,相对于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困境,ZARA和H&M能在萧条时期创出这种成绩已经不容易了。

  H&M和ZARA跟我前面说的晋江的23万个零售网点的概念是一样的。这一点,通过它们产品的特性可以说明。我前几天到了北京之后,跑到燕莎去逛,我想买女式吊带衫。我不是买给自己穿的,也不是买给任何人的,我只是询价。我一看,吊带衫四五百块钱一件,那么薄的吊带衫居然卖四五百块钱,我舍不得买,太贵了。我到ZARA去买,100块钱。燕莎的专柜大都是国产品牌,卖到四五百块钱一件,它有什么生存的机会?ZARA是国外进口的品牌才100块钱,而且ZARA 80%的产品是在欧洲生产的,只有20%的产品在亚洲包括中国生产。我们通常认为,像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业,为了降低成本,当然应该到中国来生产。可是人家理都不理中国,根本就不来。因为它们的成功和我们过去所想的不一样,它们根本看不上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三、放弃创造力才是最大的创造力

  我们中国的品牌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生产的吊带衫卖四五百块钱一件,而80%产品在欧洲生产的ZARA的吊带衫,不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才卖100块钱一件,这是什么道理?而且我们中国这些品牌的衣服,怪里怪气的,没有一点时尚感。不是我挖苦它们,我们中国设计的水平就是个怪里怪气的水平,衣服弄得非常复杂,毫无美感。因为我们的设计师都缺乏经济萧条的历练,因此他们总是搞一些表面文章,这个花那个花的,这不叫时尚。你们去看一下H&M和ZARA,它们的衣服非常简单,可是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吊带衫都有很时尚的艺术感。为什么?我们过去认为产品便宜一定是因为使用廉价劳动力,成本低,产品时尚则一定是用最好的设计师。我告诉各位,ZARA几乎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品牌,可是它并没有大牌设计师,它的几百人设计师团队中全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

  一个没有大牌设计师的时装公司,它的产品为什么特别时尚?跟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它们的公司理念是什么?只有放弃创新,产品才会时尚。像我们这样天天喊着自主创新的民族,通常是没有什么创造力的民族。能够想到放弃创造力,那需要多大的创造力?一个既不靠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又不靠产品创新的公司,它不但能扛住金融海啸,而且业绩还不错,它们的产品既便宜又时尚。到底是什么原因?

  美国的GAP、西班牙的ZARA、瑞典的H&M、德国的C&A,是目前国际上最成功的四大服装零售品牌。这四家公司除了美国的GAP外,其余三家均已落户中国。ZARA品牌在1975年诞生后就逐渐扩大规模,目前全世界56个国家里,有2 000多家ZARA的连锁店,在中国它的连锁店也已经有十几家。而瑞典的H&M成立于1947年,如果按销售量计算,它可以说是欧洲最大的服饰零售商。目前H&M在包括上海和香港在内的世界各大城市设有约1 700家时装专卖店,全球雇员近5.5万人。2008年年底,H&M的年度财务报表显示,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它的净盈利是153亿瑞典克朗,比上财年增加近13%。那么,ZARA和H&M为什么在经济环境并不是很好,购买力降低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旺盛的销售势头?这其中的奥秘何在呢?

  各位看到这里一定感到很惊讶,因为它们的成功和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不一样吗?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极度缺乏创造力的民族,因此看不清问题的本质,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那么我们的服装行业出了什么问题?

  ZARA的成功,与晋江这些企业的成功,原因是一样的,就是掌控了整条产业链。我前面说的晋江企业,在23万个零售网点之前还有批发、仓储、运输、订单处理、制造、产品设计等环节。只有掌控了整条产业链,才能控制定价权,产品才会便宜。只有掌控了整条产业链,产品才会时尚。

    模具网CEO罗百辉分析认为,不论是服装或是模具或是别的行业,对于还没有成为品牌企业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有更多的知名度,用广告宣传推广自己的企业,是一个比较直接和便捷的方法,但是企业在花大笔的广告费宣传自己的同时,想想更加延伸自己的服务,拓宽自己的行业涉及领域,应该对于企业本身来说有更大的益处,坚持做这些事,企业的品牌才会越来越大,更加稳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283.html

更多阅读

中华论坛 郎咸平:中国经济2015年将彻底崩溃 发表于:20

【中华论坛】郎咸平:中国经济2015年将彻底崩溃近日,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云 南、郑州等地相继发表演讲。针对中国经济,朗咸平依然用大量的数据证明,中国经济 正在走向危机,并大胆断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走向崩溃,中国经济危机将全面爆 发。中

郎咸平:中国经济先崩溃,再引发政治崩溃?

近日,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沈阳的讲课录音风靡大陆,将中国经济实情披露给公众,内容不但得到普通民众的追捧,也得到了大陆经济学家綦彦臣的赞同。綦彦臣表示,对郎咸平提出的中国经济病入膏肓的观点,深有同感。2010年10月22日,郎咸平在沈阳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1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目录001 序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第一部分 现代琦善的故事4第一章轮胎特保案答辩:为什么惨败于美国004 一、美国为什么要对中国轮胎征惩罚性关税005 二、美国工会提出的事实是否属实006 三、美国工人失业

无知的人最可怕经典话 郎咸平:危机不可怕 可怕的是无知

 导语:欧洲这么多国家为什么只有希腊发生危机?希腊危机只是突发事件吗?我们只要把危机认识清楚了,也就没有危机了。     近期,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了“新帝国主义”一词,并认为新帝国主义目前采用了更高效、更廉价的办法来瓜分世界。

声明:《郎咸平:传统制造业如何突围》为网友哥的范儿你不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