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何去何从?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增长的领跑者。各个国家都把新能源、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正在酝酿着低碳产业的技术创新,但由于各个国家的基本情况不同,受到危机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各有侧重,加上相关利益彼此交错,以至于目前“新能源”、“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等相关词汇虽然常挂在经济界嘴边,但真正能够促进经济的措施、政策却始终不能推出来,那么到底如何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呢?昨天读了贺军发表的《中国如何迎接低碳经济时代》一文,感觉文章分析有理有据,值得大家探讨,特附后面供大家分享。

       

        中国如何迎接低碳经济时代

        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海啸重创之后,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兴起。

  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对于推动低碳经济浪潮至关重要:一是美国选择以新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政策。奥巴马能源政策的短期目标是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复苏;长期目标是摆脱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在新能源领域占领制高点,继续充当世界经济“领头羊”。美国的政策在全世界掀起了新能源经济的浪潮。

  二是哥本哈根会议将对全球的碳减排形成新的压力。全球192个国家将于12月7日—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会谈,以达成一个解决碳排放及对气候影响的公约。但哥本哈根会议能取得多大进展,前景并不乐观。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提的要求相差太大。

  尽管政治家们的博弈不会在短期内达成一致,但全球对于气候变暖和碳排放的关注,已对中国政府和产业界形成了现实的压力。可以预见,中国政府领导人今后在国际场合,将会遇到更多的关于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

  中国无法回避这类问题,因为在温室气体排放上,中国是一个迅猛增长的生力军。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但国外有研究显示,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有数据称,在全球每年新增温室气体排放量中,中国就占了40%。

  全球在碳排放问题上不会放过中国,针对中国的“压力环境”已经形成。今年7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华时说:“中国掌握着决定气候谈判成功的钥匙。”中国被如此高看并不是什么好事,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中国不积极参与和承诺,气候谈判失败的责任就在中国了。关于目前联合国气候谈判中的归属阵营,中国的地位是“77+1”,“77”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就是中国。显然,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中国已无可回避。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何去何从?

  中国应对全球碳排放压力的基本策略

  在政治和外交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是中国应对全球碳排放压力首先应该采取的基本策略。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今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的讲话中,代表中国对全球气候问题作了高调表态。胡锦涛说,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四点:一是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政府层面的积极参与,可以为中国在全球碳排放问题博弈中争取到比较主动的地位,同时可以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姿态。

  其次,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是中国应对国际压力时要考虑的实质内核。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碳排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对碳排放和经济发展权的不同看法。已经走过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希望全球都能做到碳减排;但正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不肯因为碳减排而放弃工业化的权利。

  如何保护自身发展权利,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为现实的公共政策问题。中国只向世界做出减排承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国肯定要完成迟来的工业化。中国只是接受发达国家的规则是不行的,这会给中国的工业化增加更大的政治与经济成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让世界接受中国的发展观念,又与国际潮流相适应,这需要中国提出更好的发展概念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

  再其次,强调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分工以及对全球所做的贡献。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结果之一就是成为“世界工厂”——中国要么接受大量投资和产业转移,要么以本土制造能力参与全球化,为全球市场生产各种商品和工业产品。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意味着要为全球市场来生产,要为这种生产来消耗能源与各种资源,从碳排放角度来看,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恰恰是产业链上碳排放强度最大的环节。但是,仅仅衡量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产业环节是不公平的,还要看谁最终消费了这些能源和排放。现在中国生产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工业品,与外贸相关的GDP占全国GDP总量的60%,但中国并没有消耗全球四分之一的能源。美国曾经提出对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这其实是一种单向度的贸易壁垒,如果美国真的这么干,中国完全可以如法炮制,对出口商品征收碳消费税,目的在于揭示碳排放的最终责任人是谁。

  最后,围绕核心战略,中国要配套合适的策略和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围绕碳减排的国家核心战略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战略,即中国如何应对国际压力、争取国际空间;另一方面是对内战略,即中国的国内政策如何调整,产业如何发展。对中国来说,后一方面是更现实、更重要的。

  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在哪些领域存在机会

  当发达国家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时,中国也应该找到自己的低碳经济之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低碳经济,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如何尽量体现低碳理念的经济模式。它最大的特点不是依靠庞大的投资,购买发达国家最先进的减排技术和设备来实现减排,而更应该是体现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

  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笔者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关注如下问题。

  第一,中国能源消费的调整。中国目前碳排放迅速增长的局面,与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有很大关系。中国的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度很高,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由于煤的碳含量很高,因此燃烧煤炭产生的温室气体量很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耗国,中国不在能源战略上进行调整,改变对煤炭依赖过大的消费特点,将难以减轻碳排放的压力。为此,中国应该在能源消费多元化、煤炭利用的多元化等方面下工夫,以多种政策来引导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第二,结合中国国情,有效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奥巴马计划用3年时间将美国的风能、太阳能和地热发电能力提高一倍。中国也应该制订出相应的国家目标,将其列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最好能使之具有法律效力。中国在新能源利用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相对较小,市场对新能源的接受度也较高。新能源的发展还能带动起相关的产业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低估。

  第三,新能源汽车应该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重要产业。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井喷”,从汽车销售数量上很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比传统汽车小得多,在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以中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有可能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路子,甚至会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某些模式。

  第四,低碳经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有可为。低碳经济在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中有巨大的作用空间。最近,国内很多城市都提出要打造“低碳城市”,但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标准才能称为“低碳城市”?在笔者看来,城市规划与建设就要承担很大的责任。有专家雄心勃勃地提出,要使某城市成为全国首个低碳城市,但该城市规划和建设却很不符合低碳经济的精神,以“摊大饼”的方式不断扩张,居住区域与生活区域的远距离布局,造成了极大的交通压力,这种规划建设上的失误所造成的碳排放增量,是采用任何先进技术都弥补不了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432.html

更多阅读

马云:拥抱变化,迎接挑战

马云说,之所以强调拥抱和挑战变化,是因为“以前,我们对别人,别的行业呼吁,天变了。今天我们发现自己头顶上的天也变了,我们脚下的稳健土地也在变化。这不是因为对手,而是因为我们的客户和市场,因为新技术的革命在变”。他也同时强调说,“201

箱体震荡如何应对:炒股怎么避免坐电梯?

箱体震荡如何应对:炒股怎么避免坐电梯?掌握了这种规律性很强的K线,掌握了这样的高低节奏感很强的变化规律,投资者在接近下方黄色支撑线一带的低点吃进,也就是上图里的圆圈点内吃进,投资者都能获得不错的短线收益。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很

声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何去何从?》为网友学渣要逆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