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副所长王俊朝 “事实胜于雄辩”(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肆意蔓延,目前已经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高速发展的光伏产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但这也同样为早几年疲于订单交付的光伏业提供了改进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控制成本的机会。如何在危机中寻觅机遇、把握机会,继而获得成长的动力,更不失为一件幸事。正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所言: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能源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但供需矛盾相对缓和也为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 自2004年开始,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德国、西班牙等国家能源政策的出台为契机而迅猛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兴起并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电池生产国, 除了市场拉动、领军企业示范效应、环保压力促使等原因外,国产化光伏设备的支撑功不可没。 提到国产化光伏装备,我们不由会想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以下简称48所),笔者认为它最具有国内设备的代表性,在行业发展中应最具有话语权!窥一斑而见全豹,它的每次进步都和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要完全描绘48所的整体, 短短的数千字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左思右想后还是决定根据48所产品特点来进行定位。后来经过主编审核通过,于是才有了后面这一连串的文字。 同时,Shine Magazine对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本次采访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8所王俊朝副所长,表示深深的谢意! 深厚底蕴 扎实根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8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是从事微电子、光电子等半导体工艺设备及相关产品、新型储能材料研发生产的国家级专业机构。经过数十年的奋斗,目前48所已成为中国国内半导体装备的主要供应商,太阳电池制造装备、电子工业窑炉的最大供应商,国家离子注入机等半导体专用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离子束溅射式合金薄膜压力传感器和SOI材料研发生产的骨干单位,科技部、湖南省及北京市晶体硅太阳电池示范生产单位。 自建所以来,48所始终立足于行业科技发展的前端,共取得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120余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2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6项,列为国家替代进口项目112项,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产品已出口欧洲、亚洲、美洲等13个国家并覆盖国内含香港、台湾在内29个省市区。 发挥优势 助产业发展 自上个世纪90年代,48所便开始进行太阳电池设备的研发,并与国内最早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如云南半导体厂、宁波太阳能公司等合作,将扩散炉、烧结炉等设备用于太阳电池的生产。由于当时的太阳能企业还未形成规模,装备企业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需求特殊性也缺乏了解,基本上是将半导体行业所用的设备照搬使用,效果未能得到显现。 2001年以后,以施正荣为首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兴起,也为48所半导体装备的发展带来契机,数十年积蓄的能量开始释放。通过和无锡尚德公司的合作,结合先进的太阳电池生产工艺,48所陆续开发出了一系列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生产设备,在行业获得大面积的应用,销售收入连年翻番并打入国际市场。目前已从电池设备领域的扩散、刻蚀设备扩展到PECVD(管式)、快速烧结炉、清洗制绒机等除丝网印刷之外的电池制造整线设备。进而向产业链的上游进军,发出了国内一流的硅材料加工设备,如多晶铸锭炉等,所产设备基本代表了国产光伏装备的国家水平且具有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几年来累计向业内包括所有上市公司在内的客户提供了价值9亿多元的光伏设备,为中国光伏企业节约投资超过了18亿元,并培养出了一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技术服务队伍和一批稳定可靠的零部件供应商队伍。其中历经开管--闭管—软着陆全封闭技术时代的扩散炉和离子刻蚀机的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产品在中国光伏企业随处可见,新产品高产能PECVD仅2008年的销售量就超过了100管,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而48所陆续建立的北京、上海、天津、无锡、成都、海宁等技术服务中心和零配件配送点也可保证为客户提供快捷、周到的技术服务。 特色服务 创造价值
三支精华:“研发队伍、技术服务队伍、技师队伍”,48所始终注重团队的力量(Team—Power)。
三期服务:“售前、售中、售后”,48所注重完善的销售模式(Sales—Pattern)。
交钥匙工程:48所注重全程的贴心服务(Intimate —Services)。
三大价值:高质量、高技术、高稳定性,48所追求每一台产品的完美(Products—Perfect)。
为求证 拓展新领域 众所周知,太阳电池生产的最大特点是规模大、产量高,一台工艺先进、性能可靠的装备要经历无数次的实验验证改进提高,才能用于大生产线并真正得到客户和市场的认可。 48所是国内唯一拥有自己的太阳电池生产线的装备厂家,拥有对设备更好更快捷的验证手段和能力,可以得到及时、准确的应用反馈。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规模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了其抗风险能力,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合理有效地拓展产品领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互动、互促发展方式,没有哪一个企业会让摆在面前的机会溜掉。 从容面对 化危机为机遇 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都必然经历起起伏伏的过程,高速永远是相对的。经过连续几年的爆炸性成长,2008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前三季度一路高歌猛进后,却在四季度略显悲切的气氛中落下帷幕。在全球经济低靡的今天,大多数光伏企业都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个需求趋缓、订单减少、价格下降的生存态势。言及当前的经济形势对光伏行业造成的影响时,王所长却表示了一种十分乐观的看法。他认为,此次经济危机实际上只是光伏产业调整的一个诱因,近几年的爆炸式增长,产业内部已经积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现了不可回避的混乱和隐患,如质量参差不齐、技术同质化、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调整及洗牌已在所难免,我们的光伏企业不应该惧怕这种暂时的产业调整,而应把它看成一次强身健体、修身养息、完善提高的机会,应该乐观的面对这种状况,并抓住当前调整过程中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的机会,提升产品品质、精细化管理流程、降低生产成本,谋求更高层次上的一轮新的发展。根据了解,在这场经济危机中,48所依据其敏锐的市场判断力,提前预警,及时地做出运营调整,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损失,使48所继续保持了良好健康的运营状态。居安思危,在过热的发展势头下能理智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并果断地采取防范措施,而面对不佳的局势时又能乐观地看到长远的发展趋势,着实的体现了一个睿智成功人士的风范。 谈及2009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王所长表示其速度将会明显放缓而呈现温和性增长。中国由于近几年产业链各环节产能的急速扩大,短期供大于求的局面已初步显现,各环节产品价格逐渐回归理性,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换,技术、品质、资金、管理和成本等将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因素: 中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整体格局不会根本改变,只注重发展速度、忽略企业运行质量的短板会得到空前改善,整体规模继续位居全球前列;各环节利润水平会重新分配,价格逐步回归理性,暴利时代结束。 新的工艺技术开始规模化应用,以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为代表的产业技术水平将全面进入17% 阶段,部分领军企业向 18%迈进,多晶硅电池比例和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提高;薄膜电池尤其是非晶/微晶薄膜电池生产成为新的发展和竞争热点,规模化生产开始。 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多晶硅原料,产量将首次突破万吨。技术能力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其生产成本将从现在的60美元/kg左右快速下降,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SiHCl3等回收利用和环保处理技术逐步完善。 国产太阳能光伏装备将从现有的电池、组件制造和硅材料加工(单晶拉制、多晶铸锭)扩展到多晶硅生产领域,技术能力将全面适应17%以上转换效率、薄硅片(厚度170mm左右)工艺,份额稳定扩大。 长期看好太阳能光伏行业,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王所长还表示,为紧跟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趋势,48所正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协同业内企业,持续研发适应新型高效电池、引领国内装备技术发展的晶体硅太阳电池装备,并积极地投入到薄膜太阳电池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中。相信在成熟的运营理念,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以及实现“设备国产化”这一信念的支持下,48所必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光伏装备国家队的作用,用更多更好的一流装备来装备中国光伏产业,成为全球重要的光伏装备制造基地,挺起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业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