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生态水利的新机遇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以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这样三个进程来划分水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话,生态水利意味着,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水利事业的发展面临着生态保护的挑战,水利工作要同时肩负起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重担。最近,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结合从事的水利水电科研工作,对生态水利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机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议》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在深刻总结长期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发展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

  《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此指导“十一五”规划。这表明,对前进中问题的解决,将立足于科学认知、依靠科学技术、建立科学机制、实施科学管理。对水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生态保护问题,当然也不例外。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压力是巨大的。国际上,在全球开放、合作的一体化形势下,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而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重这一瓶颈问题,《建议》明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议》明确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第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三,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针对国家战略需求,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新时期人水和谐的治水新思路,源于对我国水资源、水环境、流域生态的特点和问题的客观认识和历史治水实践的深刻总结。要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科研面临许多新挑战,同时也迎来了许多新机遇。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活动,交流下面两个方面的体会。

  8226;  河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科技需求

  河流是流域生态系统的轴心,而良好的河流水质是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和前提。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河流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恶化,流域自然生态退化,发展态势堪忧。《建议》指出,“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状况。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的“十一五”目标。为此,必须切实加强我国河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生态水利的新机遇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护河流、修复生态,无论是在科研技术还是在管理机制方面,都任务艰巨。从技术的角度,由于河流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流域性的、长期积累形成的复杂问题,其学科基础涉及到河流自然、流域经济、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等交叉学科。客观地,我们现有的科技基础还比较薄弱,有关河流生态修复的系统性理论、技术方法等尚在初期研究阶段,难以有效支撑迫切需要开展的河流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

  从西方发达国家河流保护的历史进程看,首先从水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着手,经过长期努力,河流水质得以改善后,开始小型河流的自然栖息地和自然景观重建,即从局部河段、河流进行自然生态修复,发展至今,能够从流域尺度来整体考虑河流生态修复问题,并有初步的实践。国外经验表明,从流域尺度来整体规划生态修复,具有更好的效率和更低的风险,但工作必须从修复水质这一基础开始,从局部开始,逐渐扩大。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河流污染和水质恶化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必须下大力气改变边污染,边治理的状况。同时,对于已经在局部水域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生物栖息地重建等的实践探索工作,应加强科学理论的指导,降低大量修复工程投入的风险。通过有效地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流域生态保护中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具体国情和河流自然环境特点,推进河流环境改善和流域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以此指导河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实践。

  8226;  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科技需求

  当前,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水电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已成为水电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回顾我国水电发展的历程,从 50年代的技术制约、70、80年代的经济制约、到90年代的市场制约,现在,生态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水电开发的制约因素。这一制约作用意味着,如果不切实解决好河流开发的生态与环境影响问题,水电事业就将面临挫折。但辨正地看,这同时也给水利水电科研事业带来了新机遇。如何优化江河资源开发,切实保护好河流生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于水利水电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支撑。

  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源于筑坝对河流的阻隔,以及对自然径流的调节,由此引起河流水文和水动力过程的一系列巨大变化,进而引发河流地形地貌过程、河流水质物理化学过程、河流及其洪泛平原生态系统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在流域尺度内,各种要素如水文因子、水力学因子、地形因子、生态因子等交互影响的结果,并表现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因此,对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需要从多学科加以综合研究,从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不同开发建设阶段加以统筹考虑。

  水利水电工程一直是江河开发和建设的基础学科。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科研技术体系,主要服务于工程安全和工程经济效益的目标。随着对河流生态保护的认识和需求的不断提升,出现了新的制约因素。代表性的两个问题是:(1)如何基于流域或区域尺度来考虑具体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从而协调河流的梯级开发与环境保护?(2)如何将水文等物理(非生物)因子的变化与生物因子的变化关联起来,从而定量回答江河开发对生物的影响?

  西方国家在经历了一百多年对河流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之后,反思认识到:流域开发利用工程不仅要符合工程规律,而且要符合生态规律,由此展开水利工程技术和生态学的交叉理论和技术研发工作,推进了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和生态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对实践的科学指导。实践层面上的行动如改进水利工程的设计,增加过鱼设施等河流生态补偿工程措施;改进水利工程的调度,修复水系的自然通路、自然水文周期和径流脉冲等调节措施。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流域生态水文、河流生态水力学、生态水利工程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水利水电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强大科技需求,决定了这一领域十分广阔的学科发展和应用前景。

  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如果能够密切结合工程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将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使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体现科学研究的真正价值。水利水电科学是一项传统的学科,为支撑国家基础建设,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曾经是那样的气势恢宏。在国家发展战略不断调整的今天,新的机遇,同样赋予了它新的活力。《建议》号召,“ 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 ”。这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要求。作为水利水电科研工作者,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工作要做,要抓紧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552.html

更多阅读

企业家 危机 机遇 业外资本涉足白酒的新机遇还是新危机?

在白酒行业又一下行拐点周期的开始年2013,业外巨头资本却纷纷大手笔地涉足白酒行业:荣程集团在四川泸州合江县投资约12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白酒、码头、酒庄和健康养生中心;中国平安集团携5亿元投资宜宾红楼梦酒业;娃哈哈持巨资与茅台

智能电视:新生态下的新风险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运行安卓系统,能够上网、打游戏、安装多种应用智能电视机迅速升温,成为各大家电卖场的大肆宣传热点。据统计智能电视零售额渗透率从2011年1月的7.6%一路走高,到9月已经达到23.3%,这个增长速度比CRT电视向液

海南省卫生厅科教处 科教大省的新机遇

     陕西近几年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上,不但落后于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也落后于部分中西部省份。作为科教和文化大省,陕西如果能够抓住此次机会,将会在新一轮的信息产业发展浪潮中占据先手。  随着《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

在云端闲人有闲 浮在云端的新机遇

     苹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更炫更酷的设备,其“iTunes(音乐电影)+App Store(软件服务)+iBook(书籍)+iCloud(个人云服务)”的一体化服务更是为业界展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云服务+硬件+软件”。  新商业

宁夏枸杞和甘肃枸杞 甘肃、宁夏太阳能市场的“新机遇”

太阳能在甘肃、宁夏的“市场插位”在多种再生资源利用上,太阳能的比例是最大的,是人类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近段时间,在太阳能利用上,太阳能热发电利用以其环保经济逐渐受到业内的关注。如今,在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环境危机的影响之

声明:《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生态水利的新机遇》为网友翻恨游丝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