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五)



六、低碳经济:中国在行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践行者。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在客观上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我国先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三个大的纲领性文件。前者明确提出把解决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位置,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研究”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列入国家科技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并加强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研发。后者指出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进技术创新,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新增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指出要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等。除了发布纲领性文件外,2003年以来,国务院还先后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扫敝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2006年底,第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中国在编制完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于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成为第一个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的目标、基本的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2007年6月,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分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落实国家方案。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2007年9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短短的一篇讲话中有四句话讲到了“碳”:“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增加碳回归。” 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决心。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在2008年4月温家宝总理举行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和重点企业,并落实为政绩和业绩的考核指标。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决心和国家意志。2008年6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还首次把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学习内容。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政府实现科学发展、低碳发展的强烈意愿。2008年7月,胡锦涛同志又在G8峰会、日本“暖春之旅”及国内会议等多种重要场合提倡和肯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2008年10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详细阐明了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和诸种积极措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性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中国一直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愿意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在2008年新增的4万亿刺激经济投资计划中,共有58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工程、调整结构、技术改造等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其中直接用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资金达2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达3700亿元人民币。

2009年5月,中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应当承担的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根据本国国情采取适当的适应和减缓行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2009年7月27-28日,中美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该机制将推动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政策的讨论和交流;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务实解决方案等。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 》。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2009年8月24日,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制订《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在特定区域或行业内探索性开展碳排放交易。2009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这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首次专门就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决议指出,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精神,进一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根据自身能力做好应对工作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决议提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并要求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显示了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进行的不解努力。

2009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胡锦涛指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这一个非常强的政治信号。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中国将致力于采取各类面对气候挑战的措施。

2009年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为了保护地球气候和环境,中国人已经而且正在以最积极、认真的行动,向世人展现一个负责任国家的风范。在2009年12月7日-18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中国没有被纳入强制减排计划中,但中国政府仍然对外宣布将在2020年将单位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表明配合国际社会承担大国社会责任的决心。

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将不断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中国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中国应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国沿着低碳经济的道路和平崛起,将为人类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年第2期第34-36页。

[2]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nergy,Feb,2003[R], Http://www.berr.gov.uk/files/file10719.pdf。

[3]N.Ster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The Stern Review [R],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7。

[4]王宇:《绿色经济政策渐渐流行》[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10月13日第3版。

[5]陈志恒:《日本构建低碳社会行动及其主要进展》[J],《现代日本经济》2009年第5期第12-15页。

[6] IPCC:《气候变化2007:综合报告》[R],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作组的报告[核心撰写组,Pachauri R K,Reisinger A(编辑)],日内瓦:IPCC,2007:1-104.

[7]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年第48—51,61—67页。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五)

[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Z],2008年10月29日。

[9]唐丁丁:《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J] ,《世界环境》2009年第5期第62-64页。

[10]胡振宇:《低碳经济的全球博弈和中国的政策演化》[J] ,《开放导报》2009年第5期第15-19页。

[11]姚立:《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就业压力》[N],《光明日报》2009年12月17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55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人口迁移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2016中国人口迁移数据

前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与人口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近现代更是如此。纵观近现代的发展,每个时期都与人口的迁移密不可分。地的人口移动以及发生在各经济类型地区之间的和个自然类型地区之间的具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一、能源家族1、能源: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2、分类: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3、按能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如何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体系

 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直接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资源条件的制约使得我国的能源供应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了有关院士及专家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声明:《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五)》为网友皒没莣妳没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