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四)



日本政府在2009年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中重点强调了发展节能、新能源、绿色经济的主旨,其措施是延伸和细化2006年提出的“新国家能源战略”,如提高太阳能普及率措施、发展环保车措施、发展生物技术和产业措施等。2009年4月,日本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提出,将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86.8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相关就业岗位也将大大增加。其目的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这份政策草案除要求采取环境、能源措施刺激经济外,还提出了实现低碳社会、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等中长期方针,其主要内容涉及社会资本、消费、投资、技术革新等方面。此外,政策草案还提议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和征收环境税等。日本未来加强能源和环境领域研发的思路还体现在2009年度各部门的预算申请中,根据日本内阁府2008年9月发布的数字,在科学技术相关预算中,仅单独列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性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55亿日元。日本期望通过“低碳革命”和“引领世界二氧化碳低排放革命”来“建设健康长寿社会”并“发挥日本魅力”。

2009年9月,日本诞生了以民主党为首的新政权,但日本政府致力于实现低碳社会的目标并没有发生变化。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形势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还将进一步扩大环境领域的经济规模,希望以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联合国组织呼吁发展低碳经济

早在1992年,15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订了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性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公约》)。《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1997年,《公约》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举行的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又签订了《京都议定书》,对2012年前主要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都特别强调,发达国家应该严格履行减排目标,并在2012年后继续率先减排。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清洁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而其中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尤为引人瞩目。即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其在国内就可相应多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即多获得一吨二氧化碳排放权。2005年2月16日,由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促进了全球碳市场的发展,而全球碳市场承载低碳经济的发展希望。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CO2的数量。 (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四)

2007年2月至11月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陆续发布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四个部分,从不同方面就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原因、预估、影响、适应和减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该报告为解决气候问题上长期争论的三个基本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结论。其一,气候变暖的现象确实是在发生,按照现在的趋势到21世纪末地球温度有可能上升摄氏1度到6度;其二,地球变热的主要原因,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六种温室气体(GHG)的持续排放有关;其三,温室气体的持续排放,来源于过去100多年来工业革命的化石能源消耗,因此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就是大幅度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报告指出,在当前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和相关可持续发展措施下,未来几十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持续增加。如以等于或高于当前的速率持续排放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进一步变暖,并引发21世纪全球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从而对全球人类的基本生活元素一一水的获得、粮食生产、健康和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12月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巴厘岛路线图”确定了今后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在1997年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公约》实施取得重大突破,缔约方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做出了具体规定。此次出台的“巴厘岛路线图”,将为进一步落实《公约》指明方向。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具体议题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方法,以及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确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核心就是进一步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重点解决减缓、适应、技术、资金问题。同时,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巴厘岛路线图”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是希望国际社会能够重视并采取措施使低碳经济的共识纳入到决策之中。可以说,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在环境日当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正式发行了一个新的刊物——《改变碳释放联合国气候综合指南》。显然,联合国已下定决心,要让全世界各个国家、城市、组织和公司都重新审视绿色选择。

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低碳经济再度升温。这是联合国历史上就气候变化问题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在这次峰会上,发达国家一方面希望利用“2度目标”,“全球2050年减排50%”,“发展中国家减排”等推卸自身减排责任,分化发展中国家,让所谓“新兴发展中国家”承担跟发达国家相似的减排义务,另一方面希望尽快形成全球碳关税、排放总量控制和碳贸易体系。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则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基本需求。重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及非洲国家的困难处境,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尊重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提高发展中国家发展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在即将来临的“低碳经济”时代的重大关切。

2009年11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报告表明,与利用煤炭和石油发电的1100亿美元投资相比,2008年全球绿色能源发电的投资首次超过传统能源,达到了1400亿美元。低碳经济中的最重要领域—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等)发展的状况表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重要分水岭,它已开始对各国经济结构,投资和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2009年12月7日-18日召开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15),此次大会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甚至有人称其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从1990年代开始,绿色经济的研究者就预言,按照著名的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D. Kondratieff)经济长波理论或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创新周期理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内容的第五次创新长波之后,即将来临的是以资源生产率革命为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而这个长波的意义就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哥本哈根会议将会实质性地启动这个绿色经济的新长波,并到2020年进入高潮。虽然哥本哈根峰会会场内只是达成了“有限共识”,没有实质上的协议,但是在会场外,更多世界各国的人们却在这次坎坷而令人失望的峰会中达成了共识:通过减排遏制全球变暖就是在拯救地球,就是在维护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而这点共识将会鼓励更多的人自觉加入到减排的行列中来,哥本哈根留下了遗憾,但越来越多的“地球村”村民达成这样的共识才是地球真正的希望。在哥本哈根大会之后,这种建立在体谅、妥协基础上的弥补,已无多少缓行余地,及早践行,现实才能托起我们的绿色梦。无论如何,世界毅然会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560.html

更多阅读

实体店营销策略 金融危机环境下实体经济突围的营销思考(1)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正在健康运营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行的中国经济,突然之间遭遇全球范围内金融海啸的冲击,消费恐慌、市场萎缩,出口导向型企业已经在这轮提前过冬的寒流中群体冻倒,以银行、房地产、汽车等金融依赖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珍园文化   赵梅阳在世界的版图上,只有中国这块最难为投资者看懂,中国进入投资迷局的混沌时代。为此,笔者将撰文四篇,分别为:直面中国,投资迷局;聚焦全球,高端消费;共赢珍园,玉品人生;创新模式,财

声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四)》为网友可惜不是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