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来,有关醉驾致人伤亡的事故不断,并由此引发社会的公愤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整治酒后驾车的行动在全国各地展开。而迫于舆论的压力,对于醉驾致人死亡的涉案人员,法律也表现出步步趋紧的态势,对于醉驾致死案,已经由前案的无期徒刑上升为死刑判决。但是,这都是亡羊补牢之举措。而且,对于逐步走向法治的国家来说,法的适用前后不一,也容易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虽然,施以重典,可能在一段时期内遏制醉驾行为,但是,这毕竟都是事后的补救措施,也就是无论是对于受害者来说,或是对于加害者来说,都是一种事后的处理。也就是说,这样处理方式都是在实际损失造成之后。这固然也是一种积极的处理办法,但是,如果能够把问题防范在事发之前,在损失造成之前,岂不是更好么?
那么,这个源头究竟在哪呢?博者以为,咱国人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朋友聚会或者公务商务接待,似乎无酒不成席,不仅如此,在“宁愿胃里喝个洞,也不让感情有裂缝”这样带有自虐性的酒文化浸润下,坐到饭桌上不喝酒,简直就是诚信和人家过不去。开车人想不喝成吗?加上现在经济发达了,私家车已经成了代步工具,稍微有点实力的人都是一车代步了,更遑论那些身家万贯之富人及其子弟呢?看来,从这里还是堵不住。
找人代驾?也不是个根本的办法,无利不起早,现有的代驾市场因为代驾需求少,形成不了气候,再者酒后代驾车主难以说清楚地址,导致难以送到目的地。更重要的是财物损失责任认定有难度。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制约,代驾业务还没有起步就面临着夭折。
那么我们再把目光向前移,这一移,就转向源头,直逼汽车制造商了。汽车制造商怎么能防醉驾?从理论上讲,完全能,而且切实能。看过007电影的人应该有这个印象,邦德特工所使用的座驾就能听懂人话,还能自己跑路。这是信息技术的产物,自动驾驶仪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防醉驾的技术难度系数相对来说小多了,只要在安装一种防醉驾系统,这样,想醉驾都不成了。
据有关的事故调查统计,大约50%-60%的车祸与饮酒有关。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几率高达27%,驾驶员酒后开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没有饮酒情况下的16倍。所以,防范醉驾是汽车社会必然面临的长期任务。发明出这样的控制系统,分别使用在用车辆和新生产的汽车,作为一种必须的配置,再由公安部门作为强制性标准配置,那样的话就会尽量减少马路杀手,保障行人的生命安全,更加有益于社会;同时,全国1.6亿多辆的汽车保有量,年产1000多万辆的汽车,还会给相关的商家带来无限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