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周年国庆阅兵已经落下帷幕,梳理过去60年里中国经济产业发展脉络是最近各界都较为关注的话题。前几日,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先生撰文探讨了中国经济走向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从经济学、汽车产业发展的特殊性来看,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多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值得探讨。 以华晨、吉利、奇瑞、荣威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阵营,以各自特有的方式迅猛发展,呈现出被外界称之为“吉利模式”、“奇瑞模式”、“华晨模式”等各种形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企业也站在了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风口浪尖上。伴随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复苏,自主品牌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品牌建设+资金+研发技术缺一不可。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必须建立真正的品牌,单纯的并购、购买只能是昙花一现。从这个角度看自主品牌阵营中,华晨汽车算是走在前列的。它从中端车进入,国内、海外两大市场同步进入,并树立了以中华和金杯为核心的家轿系列和轻客、MPV车型系列,这种模式打破了大多数自主品牌由低端产品进入、以价格突围市场的格局。而华晨模式的品牌创新之路将为未来自主品牌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经验。
![自主品牌:掀起中国汽车产业浪潮](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145899264405.jpeg)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国际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萎缩,重创国际汽车行业,其中一个重要诱因是,汽车工业拥有超长的产业链,如何保持充足的资金来源? 一般意义上看,吉利最显著的特征是民营资本进入汽车行业;奇瑞是地方政府大力扶植;而华晨则是少有的打通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自主品牌,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资本市场再融资等资本运作手段,为其发展提供资金。同时利用资本市场的对接和开放性,先后与宝马、通用、丰田等五家国际大汽车公司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培育核心研发能力。而这种方式,联想、TCL、海尔等这些走向世界的国有品牌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这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向前推进的方向。 最后,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掌握主动权这是汽车工业不可否认的事实,核心技术的缺失曾是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障碍。但近年来,以奇瑞、华晨、比亚迪、一汽等品牌在这方面投入较大,如比亚迪依托之前在电池领域的积累在新能源车型方面进行突破,而华晨在涡轮增压发动机、平台化战略的发展方面可谓是“独步”自主品牌行列。华晨汽车的当家人祁玉民也在多个场合提出“以我为主,外部为辅”的研发创新思路,这些都是带有明显华晨色彩的发展模式。 无论是华晨模式,还是奇瑞、吉利模式,都是中国汽车企业道路上的珍贵财富,因为特殊的市场和消费者,决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能照搬任何一个成熟汽车市场的发展经验,而无数次的创新带来的,掀起的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真正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