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大国》人之轻重:东西欧的历史分水岭



这一历史发展轨迹,对崛起的中国设计大国战略非常有帮助,也给当今的中国以强烈的危机感。中国虽然经历了奇迹般的经济起飞,但是中国的现状依然不是“人重物轻”的局面,而是“人轻物重”。中国的经济,是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衬衫经济”。《经济学人》几年前就报道说,由于中国的劳动力价格过低,一些外商到中国投资设厂后,宁愿放弃已经使用多年的先进生产技术。因为即使是二流的设备,也比中国的劳动力要贵得多,用贵机器替换廉价的人力显然不合算,由此形成了“低薪陷阱”、“低技术陷阱”。这和英美工业化的模式几乎是背道而驰的。另外,虽然中国的能源、资源匮乏,中国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又属于能源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需要依赖大量的石油和原材料进口。中国的经济越是崛起,对这种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就越大,使之变得更紧缺、更昂贵。到2008年为止,石油、农产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就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屏障。如果中国经济没有战略性的更新,随着未来几年世界经济的恢复,这种屏障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逾越。

 《怎样做大国》人之轻重:东西欧的历史分水岭
怎么摆脱这种“人轻物重”的困局?我们还要参照西方的经验。固然,中西的历史和社会境况非常不同,不可简单地照搬。但是,工业革命毕竟由西方所发起,现代世界的经济秩序也是建立在这种西方体制之上。从西方的经验中,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人重物轻”的优势是如何形成的,这会为解决中国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发。

先说“人重”。如今欧洲史学家们的一个主流意见是,东西欧从中世纪起分途为落后地区和先进地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之轻重。14世纪中期黑死病打击了整个欧洲,欧洲人口至少减半,土地荒芜,经济凋零。这对中世纪的封建秩序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在黑死病之前,人口膨胀导致人力贬值,土地紧缺,粮价上涨。拥有土地的封建领主在经济上自然强势。但是,人口减半以后局面就不一样了。大量的荒地,使农民和农奴不再需要依附于封建领主,可以找块地方自立。劳工因为稀缺,其价格比黑死病前高出3倍,靠卖力气吃饭的人意识到自己的价格在看涨,岂愿屈就于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封建的人身控制越来越难。

面临这样的挑战,东西欧的封建势力有两种回应方式,并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后果。在东欧,国王的中央权力几乎不存在,地方的贵族势力掌控一切。他们利用自己对政治权力的垄断,面对减少的人口,强化封建人身控制,把农奴拴在自己的土地上,不准他们利用新的经济现实讨价还价。西欧特别是英格兰,情况则复杂得多。在这里,国王和贵族一直处于竞争状态,谁也无法垄断政治权力。封建领主和农民发生冲突时,农民便跑到国王法庭上进行诉讼,国王也经常站在农民一边。同时,英格兰基层社会丰富的自治传统对小民百姓多有庇护。比如,即使是农奴在与封建领主发生纠纷并在封建领主法庭受审时,也可以受到初期陪审制度的保护。农奴如果找出几个同伴为自己无罪作证,封建领主经常告不倒他。所以,尽管英格兰的封建领主们面对危机也希望使用政治权力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可惜农奴和农民在社会中有种种制度资源可利用,在关键时刻坚决反抗,往往使领主无法得手。最后,大家只好回到市场规则上来。比如封建领主降低地租,特别是通过固定的低租把土地使用权永久转让给农民,以吸引人力资源维持自己庄园的生产。要知道,黑死病导致了人贵地贱,粮食也便宜,封建领主只要能从佃户那里收一点租,就不在乎转让大片土地的使用权,这样总比放任土地荒芜要好得多。但是,当日后经济恢复、人口数量反弹、粮价大涨、土地变贵时,低价转让给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则无法收回。黑死病后定下的低地租是永久性的,在通货膨胀中其实际价值降到微不足道的地步。这就使拥有这种使用权的农民大发其财,发展成为了大佃户阶层。

也恰恰是这样的制度安排,使东西欧发展出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东欧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强化,封建领主用政治权力强迫农奴在庄园里为自己生产粮食。当封建领主希望享受奢侈品时,就把这些粮食运往西欧的先进地区进行交易,用其所得购买自己所需。这样,东欧的“比较优势”就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种成本不过是维持农奴生命的基本费用,和养牲口的饲料等成本大体相同。西欧特别是英格兰则完全不同。人口的增长刺激了粮价的飙升,土地经营的一点点改进和产量的微增都会获得可观的市场回报。同时,佃户是按照黑死病之后定下永久的、已经变得微不足道的租率缴纳地租的,佃户几乎可以把土地增值的利润全部独吞。这就更加刺激他们寻求技术革命了。另外,人口的增加固然压低了工资,但是封建控制的松弛使大量过剩人口转向了手工业。因为城市手工业的利润率更高,这也算是一种产业升级,使经济变得更加多元化。比如,人口最密集、城市化最高的荷兰地区,在17、18世纪时工资是最高的。英国到了18世纪紧随其后。总之,西欧和英格兰更依赖市场、依赖劳动生产率来提高收入水平。相对而言,这一地区的劳动者免于东欧式的封建压迫,权利比较有保障,工资价格也比较高。更何况,后来西欧大量人口移民新大陆,不仅开发了新资源,也减缓了人口压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7048.html

更多阅读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怎样做大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9世纪末,面对西方列强的侵夺,李鸿章感叹中国碰上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非改革不足以生存。其实,21世纪的中国,也将同样碰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只是这一变局没有19世纪时来得那么戏剧性,因此也更容易被忽视。这一变局,就是中国的

为什么印度不控制人口 《怎样做大国》以市场控制人口

中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是,许多政策还是遵循着计划经济的模式;如果不进行改革,这些计划经济所遗留的旧制度将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的人口政策,即所谓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这一政策的核心,是以行

中国老龄化危机 《怎样做大国》教育与老龄化的双重危机

中国的教育开支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长期过低,在2002~2003年度还一度下滑,农村教育面临的困难极大。根据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玉林的研究,1999年全国2 036个县和县级市中,有1 021个县的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不足10元。虽

《怎样做大国》新人口论:全球老龄化与中国的应对

2004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并不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改变人类命运的事件,而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突变。这种认识一旦转化为行动,就会对人类命运产生本质性的影响。自马尔萨斯提出人口论以来,人口的过分增长,一直是人

声明:《《怎样做大国》人之轻重:东西欧的历史分水岭》为网友败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