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谊执掌下的北汽又有了新动作。 日前业界传出消息,北汽收购萨博资产的谈判接近收尾,此次谈判终于要显现成果,收购的一系列清单中覆盖了萨博的整个整车开发体系。这些资产据称都是北汽意欲在国内生产萨博9-3、9-5等车型必不可少的技术。我们真的要对敬业的北汽领导人致敬。从最早接触克莱斯勒,再到对欧宝、萨博、沃尔沃表示出浓厚的兴趣,闹得沸沸扬扬的北汽海外收购终于修得“正果”。 很明显,从克莱斯勒到欧宝、沃尔沃、萨博,这四大品牌的定位和技术特点截然不同,北汽的海外收购思维很跳跃,似乎从头到尾它都没有明确自己需要的汽车技术是什么。在几次的海外收购经验上,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都总结过失利的经验教训,他也坦言:“北汽集团在国际谈判上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改进。” 不过,北汽仅仅只总结了失利的原因,至于根本的为何收购则并没有给大家一个很好的交代。 从一年之内对国际几大汽车巨头频频抛出绣球又频频失败,北汽像极了一个未婚大龄青年,为了找老婆而找老婆,不惜自损身价,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我们可以理解,在北汽的发展战略中,自主品牌的缺失让这家最早曾是“三大、三小”之一的北汽一直很没面子,不过,这种对自主品牌的欲望过度膨胀导致了北汽“病急乱投医”。 试想,在收购了萨博的核心技术之后,北汽是否有能力将萨博好好“消化”?在国际化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各方面并无明显优势的北汽,倘若出现“消化不良”之后,北汽身子骨原本就很羸弱,滞胀后的北汽又如何能够面对整个北汽员工?中国的汽车海外收购并非没有镜鉴,如今已经纳入了上汽体系的南汽名爵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其实呢,放大而言,北汽就是一个缩影。
![北汽收购沃尔沃 北汽的收购有点“疯”](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151745577059.jpeg)
这只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收购重组的一个小小的案例。从2009年的第一天开始,中国不少汽车企业就萌发了“买一个海外品牌,踏步迈向自主新生活”的不良想法。对于中国汽车技术的积累途经,不少企业都努力地进行过各种尝试。包括直接买品牌和技术、邀请海外设计研发、自己完全设计、一边抄袭一边创新……不少企业都已经大胆地进行过各种探寻,其实大家对于自身的技术研发模式,哪种模式比较现实,哪种模式适合自身,大体上都有一个明智的判断。 或许若干年之后,我们将会集体反思一下中国的汽车海外收购,也希望国内的汽车巨头的大佬们今天下手之前不会短视,在拿钱去收购的时候,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