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 六要素点评 吉利“蛇吞象”之要素点评



最近,中国经济界夺人眼球的事件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蛇吞象”行为。一个2008年总收入入为42.89亿元的吉利收购了总收入约1000亿人民币的沃尔沃,称之为“蛇吞象”显然并不过分。吉利可以与福特达成初步收购协议,照李书福自己讲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具备。天时:美国金融危机令福特面临经济困境;中国的外汇储备面临美元贬值,因此鼓励企业并购和收购国外资源性资产,为消化大量外汇储备提供另一种路径(国家商务部支持)。地利:吉利是中国企业,背后有着巨大的汽车市场是提振沃尔沃产销量的大保证。人和:欧盟同意瑞典政府为沃尔沃贷款改进生产技术提供担保;高盛的联营基金出资认购吉利可换股债券及认股权证,其中认购权证就多达3亿份,这就利用上了资本界大佬的人脉。

中国人常说:“无利不起早”。如果不是合作共赢的模式,福特也不会同意吉利这样的小企业并购沃尔沃。因此吉利和李书福要特别的感谢共产党和政府,没有中国的背景李书福是无法成为世界级富豪的。如果正式收购成功,李书福有可能将跻身福布斯排行版。

一夜暴富的神话在虚拟经济里经常发生。很明显的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行动为吉利带来了几个很实际的好处:一.吉利在发布收购沃尔沃消息后的股价从每股最低的一毛五涨到了现在每股四块钱以上。照李书福说:“吉利市值从30亿恢复到了300亿”。第二.吉利收购沃尔沃可间接获得福特和沃尔沃先前投入技术科研费用(电动车生产技术,据李书福自己说这一技术有百亿的投入)。第三收购的行为不管成功与否都为吉利带来了巨大的广告效应,这样的广告效应是世界性,即使投入三五十亿也难以达到这样好的效果。第四吉利可以获得沃尔沃的生产和销售的管理经验,人家摸打滚爬一百年积累下来的管理经验,吉利可以从收购后获得。第四.媒体常说的福特收购沃尔沃是64亿美元,而吉利签的协议价格是20亿美元,同样还是那个工厂,却只需三分之一的价格,当然便宜。

但是吉利的收购行动也并不是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虽然收购价格只是原来福特收购价格的三分之一,但吉利要承担沃尔沃欠福特木公司30多亿美元的债务,此其一。第二沃尔沃在售卖给美国福特时有相关的限制条款,如不得无故随便裁员,保证员工福利,不得将整个生产线转移出瑞典。这些附加的限制条款是福特属下沃尔沃亏损的主要原因。沃尔沃两万四千多员工,平均每年近50万人民币的支出确实是一个大负担。如果吉利在进口沃尔沃时没有获得海关和商务部的支持,那么久没有税收上的便利。那打开销路,大幅增加销量就不可能。而每年一百二十亿人民币的沃尔沃人工和福利支出将拖垮吉利。还有很多人考虑在中国设厂降低费用路子,但也会很困难,因为沃尔沃工会和瑞典政府首要的目的是维持沃尔沃工人的就业。即使到时达成协议,一而又可能是将即将淘汰的低端生产线迁往中国(可大量免除海关税收,这等于是国家的优惠),而高端和新的生产线则留在瑞典。

而福特在本次的出售中也有他们的利益考虑。首先他们认为沃尔沃是一个亏损的企业,是累赘,卖掉沃尔沃是一种止血行为。第二,购买方是吉利,可以扩大沃尔沃的中国份额。沃尔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在贫富悬殊的中国有这巨大的销售潜力。这就为沃尔沃以后偿还拖欠福特母公司30多亿美元债务提供了很必要的保证。只有沃尔沃有前途,债券才不会损失。而福特最主要的商业考虑应该是兜售中国概念。因为福特和通用虽然是大型的汽车企业,但他们在西方经济理论的错误指导下也积极的发展金融业务,并很依赖金融部门业务的获利。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福特借贷和发行债券都十分的困难。等于说资金路子不畅顺。出售沃尔沃可以暂时获利,解燃眉之急。但福特主要的资金流转和金融套利产品时各式各样的衍生产品。中国企业收购沃尔沃将为福特很多金融衍生产品提供“中国概念”,增添人们对福特金融衍生品的信心。这才是福特最关心的,因此可以估计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行动应该能够成功,但不会顺利。因为福特希望拖延时间来利用中国概念,为福特的其他金融衍生产品解套。

对中国政府来讲,如果能够以二十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最先进的电动车生产技术是十分合算的。而吉利在收购中要非常注意将吉利与沃尔沃切割,要做到财务各自独立。因为沃尔沃是一个定时炸弹,巨量的人工费用和各种限制的条款会让各种各样“沃尔沃老板”赔得精光。这就是虚拟经济的特性,你拥有所有权,但管理和其他的财产实有控制权却没有。你有钱就是主子,可以发号施令(有条件的),但一没有钱,不能负起企业花费的责任时,瑞典的政府和工会就有可能实行自救,脱离控制。有这资产和没有这资产是一样的。只要在沃尔沃以后获利后才能考虑到你投资者的权益。而一旦破产改组,瑞典政府要求大股东拿出大量的救助资金来,吉利却不愿意拿钱添这无底洞的时候,吉利只能够眼看着投资沃尔沃的资金在破产改组中慢慢流失。

 诗歌教学 六要素点评 吉利“蛇吞象”之要素点评

但总体来讲对于在资本市场上的“平民百姓”李书福,原来就没有什么损失的,抓住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应该不会吃亏。光是广告的效用所获得的间接利益就足够吉利乐的。何况还有在资本市场上的大获利,“蛇吞象”收购沃尔沃有着强劲增长的中国经济,这样的“中国概念”为吉利扩大资产规模和投资途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管收购沃尔沃最终是否成功,吉利签下初步收购沃尔沃都是一个成功的资本操作例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7210.html

更多阅读

人心不足蛇吞相——源于南召玉藏的警世传说 警世通言txt下载

人心不足蛇吞相——源于南召玉藏的警世传说人们经常说起贪心不知足时,总是用“人心不足蛇吞象”来形容,好像贪心之人就如细小的蛇妄想吞下庞然大物——大象一般。其实这是一个口误,实为人心不足蛇吞相(宰相)——这一警世传说就源于河南

转载 看看吧!人心无举蛇吞象 人心不足蛇吞相

原文地址:看看吧!人心无举蛇吞象作者:善良几种说法: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无举蛇吞象贪心不足蛇吞象....引用或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罗洪宪诗:“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不古蛇吞象 人心不足蛇吞象 寿县

释义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来源《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示例罗洪宪诗:“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清·翟灏《通俗编·禽鱼》)“人心不足蛇吞

贪心不足蛇吞象 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

近日从网上看到一组图片(附文后,饭后勿看):在南非大草原上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一条大蟒紧紧缠绕着一头比它的嘴巴大好多倍的角马并试图将它吞下。据有幸拍下此组照片的摄影师鲁迪讲:蟒蛇一般捕食松鼠、兔子、鸟类等体型较小的动物,捕

绿地香港待遇怎么样 做大冲动 绿地香港否认“蛇吞象”

     市值40亿港元83亿元拿地 明年销售目标增三倍  按照绿地集团老大张玉良的设想,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00337,HK,以下简称“绿地香港”)会是绿地未来重要增长极。有着强烈做大冲动的绿地香港,今年在注资、发债、拿地等方面频频发

声明:《诗歌教学 六要素点评 吉利“蛇吞象”之要素点评》为网友欧美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