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大汽车集团在自主品牌上终于开始“亮剑”,先后推出了不少新车型,尤其像荣威550、奔腾B50、东风S30等推出,正在改变目前自主品牌的形象和产品结构;另外,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也开始引人关注,如朗逸和锋范等介入,出现了与本土汽车正面抢夺市场份额的新态势。而非主流车企的自主品牌开始面临全面地挑战。由此,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出现了两个历史拐点和一个突出的新动向。
首先,过去以引进技术,合资经营模式发展汽车的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本土自主发展汽车的能力业已形成,将由对峙而逆转。此趋势已形成共识(舆论和国家导向)。这是本土汽车发展出现的历史拐点。其次,以合资企业介入开发和生产“合资企业自主品牌”为特征的业态发生变化,被看作是合资企业进入后合资时代的标志。表明以合资企业主导产业发展,以及以合资产品主导市场的格局发生变化。这是汽车继“引进潮”、“合资潮”后,出现的又一历史拐点。再是,以“国家队”为主的本土车企(三大汽车集团为代表的主流车企)开始全面介入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并以战略转移为特征的一些列动作(围绕此战略实施的兼并重组,资本运作和不同合作和开发方式等),表明“以我为主发展汽车产业”的大环境已经形成。以三大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为核心的品牌形象开始凸现。
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连续几个月稳居第一。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95.5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45%,比上年同期提升4.21个百分点。其中上海荣威550、奔腾B50、东风S30上市之后表现格外引人关注,创下了市场炙热现象,不仅显示了竞争优势,还首次打了破本土汽车跻身不了主流汽车阵营的格局。
这种逆转,代表了“国家队”战略转移的正确性得到了证实,不仅为高端自主品牌大发展增强了信心,而且代表了发展方向和趋势(寻找技术和品牌的突破口)。
毋庸置疑,在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方面,三大汽车集团避免不了“狭路相逢”,将会以不同的理念和思路及方式展开竞争。就目前来看,大家都在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加大开发自主品牌车型的力度。显然在开发理念和思路及手段上都有明显的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但有一点不可回避,即还没有完全摆脱对外来技术的依赖,尽管都打着自主品牌的旗号,但底气还是不足,不够自信(在产品传播和市场营销中还常以“一身名牌”为耀,借洋人抬高自己)。由此,本土汽车开发正面临着不同创新思维的抉择,背后则是眼界、观念、方式的比较。
中国汽车不管用怎样的方式和模式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到“自主发展汽车的道路上来”。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了今后汽车的发展方向将以自主创新为主,市场将以自主品牌为主导(占60%以上),政府公务车采购不得低于50%的要求,鼓励节能减排,发展小型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等,业也已成为路人皆知的国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队”转型和回归已然人心所向。然而,“如果我们只是重复发达国家过去的东西,即使我们成为世界第一,也不是最强大。因为从历史上看,没有一个国家不去创造一个新产业或一项新技术,就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反观三大集团的自主品还不能乐观,离原创型开发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尚未摆脱“学习型”和“扩张型”开发的尴尬。
尽管在三大汽车集团中上汽在创建品牌上意识很强,但在理念和运作方式上依旧没有摆脱模仿的痕迹,缺少自己的独创,对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还比较生疏(相对于技术和原创),尚未有进入文化层面的创新与开发,与国内其他的自主品牌拉开竞争的档次。所以,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不仅是为了满足生产制造型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诉求型的突破(在注重硬技术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软技术的同步发展)。
由此看来,自主创新还是要在文化上找出路,离不开现代文化的支撑。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如果没有行动,口号没有意义”。而现代文化,无论是其物质的、制式的或是精神的方面,都必须要有传统作为根基,才能生生不息。反过来,也要有现代的意识,才能从现代文化和技术中吸取精华,以获得新的生命并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叫“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这也许是本土汽车突破自主创新瓶颈,别立新宗最好的出路。
2009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