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与腾中重工你来我往的转售游戏总算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双方9日在美国刚签署的有关转售悍马的最终协议还不是此事的终结, 一旦不获中美双方政府部门任何一方审批同意, 此事就将搁浅或告吹。
悍马汽车是“老通用”的烫手山芋, 既常年赔本赚吆喝, 又被社会众目睽睽视为环保“公敌”,割除悍马的“脓疮”将是“新通用”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的标志。“新通用”既想尽快脱手,又想买个好价钱,但是新通用的软肋是不能久拖不决,那将无颜对联邦政府和美国社会交代,加上买家寥寥,国际汽车企业都自顾不暇,没心思对悍马多看两眼,惟剩中国投资者挺身而出想“捡漏”,上演一出“英雄救美”热剧。
从当初通用汽车的喊价5亿美元,到双方签署最终协议后传出被腾中重工砍到1.5亿美元的落槌价,通用汽车也尝到了“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滋味。通用汽车是国际巨头中最擅长资本运作的,通用汽车的历史就是一部“吞并”多幕剧构成,8年前成功斩获大宇汽车就能见到通用汽车手腕之老练、眼光之老到、砍价之老辣。
根据媒体披露的最终协议条款,腾中将获得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同时,拥有生产悍马汽车所必须的具体专利的使用权。买方还将承接悍马与现有经销商签订的经销协议,在一个约定的过渡期内,悍马将委托通用汽车为其组装整车、提供关键部件以及商业服务。
悍马汽车易手,腾中重工便成悍马新主人,获得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是基本的和必须的。我们一直最为关注的几大要点却没在已经披露的最终协议条款中得以体现,不便令人顿生狐疑。无非只有两种情形,一是没谈成,而是谈成却没披露。最终协议中的相关财务细节尚未公布披露,理由完全正常。但所有涉及可转售的悍马车系的车型平台技术等知识产权的去向和研发团队的掌控却无下文,知识产权与品牌、商标等所有权都是车企并购中的核心价值体系,厂房和设备等硬件是非核心资产,经销商与供应商则是车企本体外的商业合作伙伴,不在并购体系中,车企中的管理团队可以留用或重新雇佣。
腾中重工并购悍马汽车的真实商业意图究竟在哪里?腾中重工没必要对通用汽车据实坦露,也不会在国内张扬,所谓真人不露相,非上市和有私募背景的民企也没有义务和责任对外披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的进展,一切将会自然而然水落石出。按照协议要求,腾中重工既要让悍马原来的管理团队留用,不砸经理们的饭碗;悍马产品仍旧按照原来的路子继续让通用工厂代工组装生产,让工厂继续有活干;让经销商继续有悍马车卖,不必为改换门庭而奔忙。这样看来腾中重工入主悍马汽车确实为美国的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充当了“拯救者”或“救世主”的鲜亮角色。这种承诺在非常时期内对一宗跨国并购是必须付出的经济代价,否则,美国各方就不会基本赞许。
但是,腾中重工扮演这种角色与悍马的“老主人”-通用汽车并无本质的不同,在市场环境和产品结构基本如旧状态下,“老主人”难办之事,“新主人”也必然重蹈覆辙,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作为企业,腾中重工不会不明其中奥妙,相信也不会花费大价钱只为博得众人好口彩。
虽然腾中重工对其真实意图三缄其口,明眼人也能揣摩出几分。显然,要想让悍马汽车起死回生到重振雄风,在美国市场复兴是没指望了,对产品结构作重大调整后充其量能维持一定的产销量就足矣,不管用什么灵活燃料和可替代燃料改善燃料使用结构,或者在动力与传动系统上做改进,甚至在车身轻量化上做点努力,如果悍马产品的类型不大变,仍是一种耗能高的移动机器,全尺寸SUV在北美市场的总趋势是日薄西山;一旦悍马瘦身并且转化变成其他类型,此马非马,不靠特色生存,很容易被其他车企的庞大躯体压扁。因此,悍马的复兴只能“暗渡陈仓”,到中国这块大市场来发扬光大,但是又不能简单地把在美国严重滞销的车型直接引进组装,拿老悍马到中国养,那将死得比北美还难看,十几年前通用汽车不是没有尝试过,沈阳金杯通用的“开拓者”SUV的市场教训令人记忆犹新。如果腾中重工善用“嫁接术”,依靠美国留存的研发团队和整合国内技术人材新力量,运用悍马积淀的独特车型底盘技术等知识产权,结合国内市场的独特需求,重新开发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悍马就有希望在中国市场获得新生,有中国更大的市场做了依托,悍马在美国市场是死是活就无关大局了。
总之,拿到品牌、商标和商标名称等只是能在市场上合理合法吆喝,但要理直气壮吆喝,一靠过硬的技术,二靠适销的产品,三靠可观的市场。否则光自己吆喝,市场却无人喝彩。所以我们特别关注围绕悍马汽车的知识产权的不明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