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在国际汽车市场的惨淡中,国内汽车销量再次飘红。中国乘用车联席会数据显示,4月份乘用车单月销量达到630837辆,比上月增长了25511辆;自主品牌占据乘用车市场份额的达到29.82%,而市场份额最高的合资企业品牌——日系车的份额为20.54%。自主品牌在这个时期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一”了,自主品牌似乎也可以弹冠相庆了?!
且慢!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徐长明主任分析后认为,自主品牌能够保持4个月市场份额第一,更是得益于政策的帮助。今年车市销量的回升应该说主要是政策带来的,与整个经济不挂钩。况且自主品牌销量最大的都是1.6升以下的微型车和小型车,在紧凑型及以上车型中,自主品牌的踪迹就寥寥无几了。
自主品牌还没到庆贺的时候,还有很多的功夫要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彻底的解决,才能扫清自主品牌发展壮大的障碍。
一是提升公关能力。
合资品牌的价格下延政策表明,合资品牌已经开始对自主品牌进行打压。丰田雅力士、现代雅绅特、上海通用乐风和乐骋等车型正在跟自主品牌抢客户。合资品牌还有一个杀手锏,运用标准和政策对自主品牌进行打压,这也是最狠的一招。
如何利用标准和政策打压呢?你只要看看奇瑞、长城、吉利、力帆等企业的轿车准生证的出生是如何艰难就能明白。自主品牌,尤其是民营汽车企业的领导人奔走呼号和超过合资企业的投入标准仍然让轿车资格证还是晚来了一些,断送了一定的市场时机。
二是形象问题。
形象仍然是自主品牌的硬伤。自主品牌低质低价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老百姓钱少的时候会考虑自主品牌,一旦钱多了,大部分仍然会选择合资品牌。虽然,合资品牌随着价格的下延,产品品质也在下延,质量问题多多,但是在广大中国消费者心目中,仍然感觉买合资品牌车才会有面子。你看,某品牌制动有问题,但有钱的消费者不还是趋之若鹜吗?这是不好革除的痼疾。
三是品质问题。
品质是一个品牌存身立命的根本。品牌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厦,品质则是品牌大厦的根基,没有品质的支撑,品牌大厦轰然倒地是必然的事情。
自主品牌也意识到了品质的问题,也在努力做出好的品质。例如奇瑞A3的品质就比先前的奇瑞车有了不小的进步;长城的两款轿车也让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品质有了更多惊喜。但是迫于成本方面的压力,在产品设计、零部件的采购、组装制造等方面还是在原谅着自己。
严于律己、危机意识和采取行动才有可能解决品质问题。
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自主品牌的奋斗之路还很长,当政策推手把自主品牌推向一个高度之后,正式自主品牌实现脱胎换骨的绝佳时机。能否跟合资品牌分庭抗礼甚或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就看自主品牌以什么样的心态练好自己的内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