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房地产行业持续高烧,成熟地段的住宅开发已经基本完毕,在成熟地段只剩下“商业”可以继续淘金。许多人都知道房地产的收益结构以及收益来源的4个主要渠道,即一次性收益、持续性收益、增值式收益和溢价式收益。大多数的开发商是通过住宅或商铺的销售来实现一次性收益的,这种方式在上海俗称“369拉现钞”;但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是难以得到更大的利润。一次性收益的方法不适用于已经拥有资本实力的开发商,它难以得到持续经营带来的租金收入,难以享受地段变化带来的物业增值,难以取得商业品牌所带来的溢价。因此,在成熟地段的住宅开发基本完毕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纷aihuau.com纷转投商业地产的开发。比如珠江地产早已全面启动了进军商业地产的发展战略,富力、复地均加大了长期持有物业,特别是商业物业的比例;绿地成立了商业地产事业部,开上海到处开采;SOHO中国则退出商品住宅市场,专心去做商业地产开发;至于一直从事开发商业地产的万达现在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大红人。商业地产开发终究会成为市场上利润最高的行业——但这仍需要一大批人长期不断的努力。
另外,商业地产开发已经逐渐有了其自身价值链延伸的规律。比如上海赵巷的奥特莱斯起初的选址比较偏僻,在付出巨大努力后,终于把那个区域培育成了商业旺地。北京的燕莎也是如此,如果后来燕莎不进行二期、三期开发,则东四环那个地段将由别的商家来坐收其力。自己开辟的沃土,却让别人来种植,这是任何商家都不愿意开到的,所以商业企业开始顺着价值链向上延伸,转向了上游房地产开发,以享受地段变化后所带来的附加值收益。还有的商家进军房地产行业是出于减少租金支出的战略考虑,从而转向收购房地产物业的。在这些商家看来,与其每年支付高额的租金给地主,还不如利用从资本市场圈来的钱收购所租的物业,这样既可以一劳永逸的占有地段不错的物业,避免支付高额的租金,回避了租金年年涨的风险。
这方面的代表企业就是红星美凯龙、国美和宜家,红星美凯龙的经营水平当初真不怎么样,甚至还比不过月星。不过就是车式家族出于减少租金支出的战略考虑,在房地产行业尚未爆发的那几年购买土地;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上涌,红星美凯龙也成了其家居流通业的大佬。国美在资本市场大举融资65亿港币后,为其购置物业提供了充足的现金储备。还有那个跨国巨头宜家,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就是以收购土地、自行建店为主。购置或者自建店不仅能保证企业连锁发展获得连续和稳定的经营周期以及经营场所,而且有利于企业在驻地进行长远规划。
我个人认为商贸流通企业延伸到商业地产的开发会做的比原先开发住宅后转向商业地产开发的企业更好。这是因为商品住宅开发做惯了“369”的一次性收益方法,虽然开发商在商业地产的前期开发能够驾轻就熟;但开业后的持续经营通常这些企业会出问题导致最终的项目失败。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