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 移动支付产业当由谁主导?



 手机支付VS手机银行:融合争夺战

  今天,手机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超越了基本的信息沟通的作用之后,手机已经成为一个聚合个人生活、娱乐、交易的平台。而且正是由于在信息沟通的需求使得手机成为个人的基本工具而变得不可离身,才给了各种应用和业务向手机聚合的可能。

  这要是移动支付或者说手机支付的业务的发展成为可能,金融业务和电信业务在手机终端上产生了融合。尤其是进入2009年,中国的运营商利用自己庞大的用户规模优势强势介入而使得移动支付变得星光璀璨。以中国移动为例,其借助世博会契机,基于非接触式的RF-SIM卡,推出了可以刷卡、购物、快餐等功能的——“世博手机票”,同时在广东等省市积极开展小额支付的试点。

  资源禀赋不同,选择的发展路径也是不同的,在移动支付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则选择一条与电信运营商殊途同归的道路,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也都在2009年高调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基于WAP或者客户端方式提供账务查询、转账、费用缴纳等金融性银行业务。这些国有银行在推广手机银行上,也是不遗余力,以工商银行为例,办理手机银行的客户可以在促销期间享受免首年年费以及汇款两折的优惠。

  可以说,电信运营商的手机支付和银行的手机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实现对现金替代的交易支持,即使具体到运营商的手机支付上,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中国移动选择的非接触式的SIM卡方案,而且手机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是独立,中国电信则采取的是手机号与银行卡绑定的方式,中国电信并不独立设置单独的资金账户,其操纵方式也与银行自己推出的手机银行类似。

  两条路线:运营商主导的理由?

  由于采取的方式不同,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两条基本的产业发展路线,一条就是运营商占据主导地位,类似中移动的移动支付,从独立的资金账户、移动终端的发卡、商户刷卡终端以及个人和商户的拓展,基本是由运营商独立运营。另一条就是电信运营商与银行的松散合作,所有的基本金融业务操作基于银行卡的,电信运营商除了提供用户和通道之外,其提供的移动支付的业务功能以及目标市场更多的与银行的手机银行类似。

  那么,那一种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市场需求结构呢?或者说在金融与电信业务的融合中,对于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金融机构和电信运营商来说,问题的关键是,在促进围绕手机开展的金融业务的产业链到底应该如何构建,以及由谁主导更有利于产业成熟和发展,业界却有些不同的争论。

  笔者以为,从移动支付对用户便利性的支持、交易安全需求、产业成本结构以及国外的经验来看,或许由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产业模式更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主导产业 移动支付产业当由谁主导?
  首先,移动支付能够发展的前提是大幅度降低用户的操作门槛。我们知道各大银行都有自己的电子银行,能够提供大部分的金融业务操作,例如查询、转账、缴费等。可是电子银行的推出并没有在极大的降低银行的服务成本,在四大行的储蓄所你依然可以看到排的很长的队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子银行的操作门槛比较高,对那些缺乏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客户来说,通过电脑来进行金融业务操作是令人生畏的。在功能完备操作手段多样的计算机上操作尚且如此困难,我们可以想象在手机上下载客户端或者通过WAP浏览器输入银行网址、登陆、找到按键或者触摸屏点击页面按钮对于用户来说的门槛有多高。

  因此,从使用的便利性和降低用户门槛的角度来说,如果说能够覆盖上亿的各种层次、各种终端类型的手机用户,非接触式的SIM卡方案或许是最佳的选择之一。通过更换一张SIM卡,用户就可以方便的靠近刷卡终端完成资金支付,其便捷性要远远大于WAP或者客户端版本的手机银行。

  其次,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解决用户对资金安全的担忧。手机银行可以解决用户的身份认证,可是由于不能像电脑那样可以提供外部密钥确保交易过程中的数据加密,在交易过程中,通过手机的金融业务操作就很容易截取,而且以基于WAP浏览器的手机银行为例,很多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如果用户没有及时清空,就有可能在手机丢失后成为黑客们的破解的盛宴。因此,此时独立的资金账户和非接触式的SIM卡方案的优势就显现出来。这是因为,非接触式的SIM提供了一个独立的存放交易安全数据密钥的地方,通过与运营商建立的证书管理中心和认证数据中心的交互,不单能够解决用户身份认证,也能够同时确保交易数据的加密。而且独立于银行账户的运营商设立的支付资金账户的存在,能够确保在银行账户被暴露之前,存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缓冲和隔离防护带。

  再次,从产业成本结构来说,如果说非接触式的解决方案是符合市场需求结构的选择,那么其最大的成本结构在于用户终端上SIM卡的更换以及在商户侧刷卡终端的大规模部署上。这些成本成为制约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巨大资本门槛。对于银行来说,可能其并没有足够的利益动机来承担这两部分成本,因为对于银行来说,早已大规模部署的银行卡刷卡终端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激励。但是对于运营商来说,不管是出于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空间还是出于竞争需要实现对手机用户的高度黏着以及从自身数亿的用户快速获得规模效应迅速降低成本的可能,都给了运营商足够的动机去承担最开始的成本。

  最后,从国外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经验来看,大部分也是移动运营商推动和主导的。以日本为例,其运营商巨擎NTT DoCoMo在成功推出i-mode手机互联网服务后,于2006年10月份正式推出基于手机的手机信用卡服务,深度介入金融服务业。而在韩国,移动运营商SK Telecom也作为驱动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主要力量,也向市场提供手机信用卡服务。这也是由于运营商掌握着用户,也掌握着用户的入口和通道,相比银行机构而言在用户的掌控力度上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

  结束语:争夺只是开始

  其实,从业务定位来讲,银行的手机银行和电信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是不同的,所要解决问题也不同,银行的目标是降低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而运营商是寻找新的增长和捆绑用户,不过殊途同归,为了利益或许还会有新的争夺,那就要看谁能掌控用户,方便用户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7383.html

更多阅读

武则天的第一位面首是由谁引荐的? 武则天首都

武则天的第一位面首是由谁引荐的?文/乐奀面首,即男宠,也就是供贵妇人玩弄的美男子。面,貌之美;首,发之美。其基本条件是:年轻、貌美、健壮。在中国历史上,女强人秘招男宠(面首)之事屡见不鲜。最知名的当属中国第一位正统女皇武则天(624-705年

清朝皇帝的性生活由谁负责打理:敬事房太监--说古论今

清朝皇帝的性生活由谁负责打理:敬事房太监朋友们都知道,清朝太监的管理与明朝根本有很大的区别,明朝大内事务是由太监组成的机构内务衙门自行管理,它直接受命皇帝,除皇帝外再没有人可以制约他们。而清朝皇宫的事务虽然也由太监负责,可是

声明:《主导产业 移动支付产业当由谁主导?》为网友喂别离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