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演讲者模式 《演讲力》第十三章之一、演讲者的道德标准



如第九章中提到过的,任何演讲的评判标准必须包含演讲者的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对应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信誉证明”。劝说在本质上立足于信誉,因为除非听众认为演讲者品德良好,否则另外两种证明方式,即逻辑证明和情感证明,是不具有说服力的。如果演讲

者的人品让人怀疑,听众就会质疑证据的可靠性,拒绝被任何有企图的情感诉求所感动。

一、演讲者的道德标准

罗马哲学家昆提连( 公元40~118 年) 认为演讲者的道德品质是评判其演讲的基本要素。他认为,目的高尚的演讲必须由“口才很好的正直男性”发表。先将这句话中明显的性别歧视放在一旁,我们注意到,从传统观点看,演讲者的人品与演讲本身的质量密不可分。而在昆提连之前4 个世纪,亚里士多德也有过相同的评论:

演讲者自身有说服力有三个原因,它们是实践智慧……美德和善意。……未能展现所有这三条或其中任何一条,演讲者就会在其言论或建议中犯错。……没有实践理性,他们就无法正确地形成观点;因为人品不良,他们就不会说出心里所想;或者他们谨慎而且公正,但是缺乏善意。[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38 页。]

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亚里士多德的三个标准:(1)“实践智慧”和“理性”意味着演讲者是有洞察力的,能够进行明晰的推理;(2)“美德”是指演讲者是诚实的,不会故意对听众撒谎或者不把听众需要知道的信息告诉他们;(3)“善意”是指演讲者只会支持对听众最有利的东西。

|www.aihuau.com|48

13.1 有洞察力并且十分理智

 ppt演讲者模式 《演讲力》第十三章之一、演讲者的道德标准
如果演讲者必须有洞察力并且十分理智,那么大部分人就根本不可能站到讲台上了。不过谁有这个决定权呢?总有人为最不合逻辑的演讲鼓掌或被其影响。我们只能说要由“明智的评论家”来判断演讲者是否十分理智——明智的评论家是指那些在听众中用批判的耳朵倾听并且能了解演讲者的信息是否符合理性标准的人。

不符合拥有实践智慧这条标准的演讲者可能会凭一时之计取得胜利,然而当听众明白他们的伎俩后,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听众的青睐。约瑟夫8226; 麦卡锡参议员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掀起了将“共产主义者”从政府中清除出去的运动,这项运动持续了多年,在这些年里他得到了支持者的众多赞誉。而当绝大多数参议员意识到他是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指控无辜者的时候,他最终因一份谴责决议而止住了脚步。

13.2 讲真话

也许良好人品最明白无疑的标准就是诚实了。我们希望人们在公开讲话的时候说的是真话。如果一个政客的鼻子像皮诺曹那样,一说谎就会变长,那该多方便。不过谎言不易被发现,而且很难证实。1986 年,在伊朗军售事件调查中,奥利弗8226; 诺思上校被要求作证,他公开承认在上一次调查中对国会说了谎,说曾向伊朗销售武器并用资金资助反政府军在尼加

拉瓜作战。诺思上校试图为他的谎言找出正当的理由,他称说谎是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但是,亚里士多德的标准是不容有例外的。

13.3 听众的最高利益

善意或者听众的最高利益是指什么?哪些听众?例如,当烟草公司经理大力支持香烟销售和消费的时候,他们的做法并不符合将来会患上肺癌和心脏病的人们的利益。不过当烟草公司经理对着烟草种植园和仓库的工作人员讲话时,他们的语言就会赢得听众的善意,听众们知道继续受聘会让他们受益。问题是:对一个团体的好处是否能弥补对另一个团体的损害?我们不可能总是对这种事立法,因此我们需要道德标准。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7555.html

更多阅读

品《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不惊》 道德经十三章

作者 / 张维彬老子·《道德经》·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商朝历史很靠谱1 燕子:商人的图腾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 商朝历史很靠谱夏朝讲完,我接着讲商朝。如果说第一王朝夏朝的历史还是朦朦胧胧、带有很多传说成分的话,商朝的历史就要靠谱多了。因为,我们发现了商朝的文字,而且,还读出了其中不少文字的意思。这种文字就是大

十一演讲稿 《演讲力》第十一章之三、信息的各种层面

11.9 非言语沟通被我们称为非言语沟通的视觉印象可以是辅助信息的形式,也可以是次要信息的形式。不论这种沟通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与演讲者可信度的确立有很大关系。想想你自己的认识:作为一名听众,当听别人演讲时,你想看到什么?通常,人们

声明:《ppt演讲者模式 《演讲力》第十三章之一、演讲者的道德标准》为网友尽心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