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馄饨十年不涨价 田桂荣这十年
从回收废旧电池开始,在环保的路上,这名普通农村妇女的脚步一天也没有停歇。 打开田桂荣环保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田桂荣的照片,朴实的面孔,淡淡的笑容,如此安静的一个人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十年的时间,田桂荣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是她十年环保的见证。 从卖电池到收电池 田桂荣是河南省新乡市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1991年,田桂荣离开农村,一个人到城里做起了电池生意。她为人谦和,又很实在,人们信得过她,所以,都愿意来买她的电池。时间不长,田桂荣的生意就红火起来了。1999年,田桂荣去北京旅游。她在一家饭馆吃饭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叫《电池虽小危害大》。报纸上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够一个人用一辈子的。 田桂荣惊呆了!因为她是卖电池的,光从她手里就卖出过数不清的电池,何况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商场超市以及像自己一样的个体经营者也在卖电池呢?如果人们用过之后,把这些电池扔进地里或水里,那得造成多大的污染! 田桂荣坐不住了。从这一刻起,她就决定,把能造成重大污染的废旧电池收起来。从北京回到老家后,田桂荣立即找人印了一万张宣传弹,做了三千面环保小旗,制作了上百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大张旗鼓地搞起了环保宣传。但回收废旧电池的头3个月,回收箱一直空空地。没有人主动来送,田桂荣就拿出自己做生意赚来的钱,以每节2分钱的价格自费收购。 这一招式终于有了回应。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给田桂荣送来了第一批回收成果——9节废电池。随着废电池越收越多,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田桂荣出名了。伴随出名而来的是,四面八方的电池都朝她这里汇集。2001年,田桂荣收的废旧电池已达20余吨,堆满了她的店铺和住房。这时,田桂荣开始感到压力和苦闷。 因田桂荣痴迷于回收废旧电池,家里生意日趋滑坡,店铺亏损得一塌糊涂。家里的矛盾逐渐升级,儿子的新房被电池占着结不了婚,外孙女也不认姥姥。满腹委屈的田桂荣,把家里的阳台当成了“哭台”。2001年,骑虎难下的田桂荣去北京取经,《中国环境报》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刊登了田桂荣的呼吁:《谁能帮我处理20吨废旧电池》。田桂荣没想到,“真经”没取到,媒体的关注再次引发更多的电池涌向她这里。在那几年里,田桂荣投入了9万余元回收废旧电池65吨,使近700万平方米的土地免遭废旧电池污染。 正当田桂荣被几十吨废旧电池压得直不起腰的时候,2001年,她获得了福特汽车环保三等奖。田桂荣希望得到一等奖,那样就能获得比两万元更多的奖金来回收废电池。某报记者曾和她开玩笑,别人都是有环保组织的,你没组织,所以只得三等奖。听罢,田桂荣心中一动,如果成立环保协会,就不再是自己孤军奋战了,会有更多的人来一起关注环境、宣传环保,会有更大的力量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田桂荣开始筹建环保协会。全国第一个农妇想成立环保组织,没这样的先例。田桂荣跑环保局、跑民政局,前后跑了200多天,光环保局就跑了几十趟。有人讽刺她,废旧电池都没法处理,还想成立环保协会?努力的结果只换来一堆“难吃难咽的话”。这时,有人建议,建不了协会就建网站。 2001年底,田桂荣投入3000元,请人建起了“田桂荣环保网站”,并开始学习打字和网站管理。有了协会和网站,大家称田桂荣为“双枪老太婆”。此后,“双枪老太婆”还先后帮助一些学校、公司建立了环保组织。目前新乡市几乎每个县都有环保协会的分会,全国会员已达1万多。协会和网站每年的运转费用支出,最少需要3万。为了协会的活动,田桂荣也去企业拉过赞助,但收效甚微。所以,目前大部分活动经费还得田桂荣自己掏腰包。 2002年12月,田桂荣的废旧电池终于有了新家——河南省环保局在新郑市建起临时仓库。此时,除了以100多元钱卖给某单位10多吨搞科研外,田桂荣收集的废旧电池已达65吨。 建立生态村 电池有了着落让田桂荣的心总算是放在了肚子里。而田桂荣的环保路程却一天没有停歇,在偶尔一次听到同乡说到自己居住的村庄附近建起了不少化工厂、镀锌厂,河里不仅鱼儿绝了迹,发臭的河水让人几乎不敢走近之后,田桂荣的新工作随之而来。 从2005年秋天开始,田桂荣对卫河和共产主义渠的污染情况作了全面调查,并把自己的调查结果汇报给政府主管部门。没想到,有关排污企业不但没有关停,当地一些人还说她举报企业偷排污水,是为了自己出名而断大家财路。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真的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抱着一试的心理,田桂荣参加了范岭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在竞选演说时,她提出要建设生态农村,让大家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2006年4月19日,她被深受污染之苦的新乡县合河乡范岭村的群众选举为村委会主任。 临上任前,一位领导官员对她说,作为一村之长,你既要搞好环境保护,又要努力发展经济,要力争做到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和谐发展。有关人士认为,素有民间环保大使之称的田桂荣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并被寄予治污重任,表明了公众对民间环保力量的期待和重视。但从一个热心环保事业的志愿者,到一个重污染村庄的领头人,田桂荣能否适应这一角色转换?她要把污染村变成生态村的梦想能否实现?
田桂荣上任后,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托人给她捎话说,我办企业这么多年,挣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现在想回报社会。你当了村长,以后村里有啥难事,尽管开口。另外村里的几个小镀锌厂更让人左右为难。明知有污染,也不好让他们关停,只有想办法让他们治理污染。因为村里有300多人就在这些企业上班。还有村东头的那家颜料厂,不但污染水源,还经常向外排放有毒的氯气。每次排放氯气时,整个村东头......
更多阅读
计算机系创业计划书 创业卖馄饨计算机系学生不开IT公司
复旦大学网络学院计算机系大四学生蒋鹏和张勇去年9月选择了“品牌加盟”的方式,在学校附近的武东路和松花江路接连开了两家馄饨店,每家店平均每天能卖出250碗馄饨。为了尽量节约成本,小店只请了三个伙计,打杂的事情则是老板包办。“别
曲田桂的管理秘诀:快人一步的思想
【编者按】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曲总不仅朴实,而且很直率。闲谈的时候,又不乏幽默,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感。这正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特质,比起现在的年轻创富者们,更应该多向他们学习。 快人一步
张海斌:武汉大学高材生弃总监转行“卖馄饨”
武汉大学会计学硕士,放弃了注册会计师考试、也放弃了年薪十几万的财务总监职位,转而“卖馄饨”,这犹如丁磊卖猪肉一般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如今,张海斌已是吉祥馄饨在武汉的总代理,高峰时期店面数量达到60多家,年销售额达几百万。
花样百出 我卖花样竹子 年赚两百万
我卖花样竹子 年赚两百万竹子浑身都是宝,围绕竹子的开发也是丰富多样,如竹笋、竹编、竹炭,大多从小作坊走向工厂化生产,在竹产区,逐步诞生了一些有影响的企业。浙江德清县的竹制品加工户牛今冬,他的生意与别人相比有些另类,不仅显得冷门,而
老人卖馄饨十年不涨价 大学生考研失败卖馄饨 欲创立自己的品牌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王欣欣2008年毕业于东北师大。大四那年,他曾经闯荡深圳找工作,后来考研没有成功,便选择在济南开起一家馄饨店。当起小老板的王欣欣依然一脸学生气。 为找工作闯荡深圳 毕业后考研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