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纽曼(W. Russel Neuman),是密歇根大学媒体科技学教授,曾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利亚大学任教,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办者之一。在任教密歇根大学前,他是美国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的高级顾问,主要负责信息和通讯安全技术政策,著有《The Gordian Knot: Political Gridlock on the Information Highway》、《Affective Intelligence》、《Media Technology & Society》等。 关于微博客,我们总是会谈到三个问题。 其一,微博客为什么受欢迎? 通过手机或者文本信息系统,用户可以利用微博客更新对特定的朋友圈或同事圈进行信息发布。目前,微博客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在美国和欧洲非常火,我们也看到其在亚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全球涌现了一大批风格迥异的著名微博客网站,比如Twitter、Plurk、Tumblr、Jaiku等。Facebook、MySpace、LinkedIn许多社交性的网站也具有微博客特征,它们有着自己的“状态更替”记录栏。当下,社会各界名人也爱上了微博,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微博客将自己的最新活动和新闻等讯息传播给自己的“粉丝”,保持自己较高的曝光率。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他们是将微博客视为人际对话互动和广播之间的媒介工具,通过大量文本信息的发布,跟相关群体的朋友分享想法和近况。 其二,微博客会昙花一现吗? 短时间内,一些用户会疯狂地迷恋这种沟通方式,他们会将大量的空闲时间投放在收发简短文本信息的微博客上,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将减少大量的相关活动。我预测:经过短暂的狂热期后,绝大部分的用户将会稳定下来,找到跟自己生活方式契合的使用方式。他们将放弃一些名人和朋友,加强跟另一些名人和朋友的联系。总之,微博客将会演进成一种礼节行为,是人们保持人际沟通的方式,用户会适当地选用这种沟通方式,因此,微博客不会消失。 但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反对声。在最近的针对特定群体的研究中,一部分经常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上网的用户强烈谴责着微博客。在他们看来,微博客记录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是非常无意义的浪费时间的工具。他们提到:“对我兄弟午餐喝的例汤,我一点兴趣都没有。” 尽管如此,我们预期他们将会接受这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方式,将会乐意与家人和朋友分享所有的乐事。毕竟,微博客能够发布人们的情绪状态,也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性。目前,微博客的现状是一小部分人群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内容,比如在Twitter的1100万用户中,约10%的用户贡献了86%左右的内容。 其三,微博客会有商业价值吗? 是的,微博客有着其独特的商业价值。各种商业活动开始进入到微博客的世界。微博客一般发布的是最新新闻和最新时尚。在美国西部,约10%的活跃微博客用户的背后都有着各种商业团体的支持,这些微博客用户都积极地发布着各种跟产品相关的信息。不像传统电视媒体那样30秒盲目的“狂轰滥炸型”销售,这种形式的市场活动跟谷歌等搜索引擎提出的“精确营销”非常类似。微博客针对的是那些真正有兴趣和购买欲望的消费群体。这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初音未来的微博 微博客的未来](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16405887669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