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征兆:企业衰败的13种表现(一)



  一家优秀的企业突然土崩瓦解,数位管理学专家被邀请前往会诊。专家们认真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很多条:第一,资金链断裂,企业没有好的现金流;第二,管理失控,偌大的公司山头林立,好的战略方针得不到执行;第三,没有注意到环境的变化,对新的变革难以适应……林林总总,每一条都一针见血。

  从某种程度上说,专家们都分析得头头是道,理由充足。但另一方面,却又让人觉得颇为滑稽。企业都已经倒掉了,分析再多的原因又有什么用?对于企业而言,这样的分析和论断更像是纸上谈兵,因为事后的推测和揣摩已经于事无补。

  反过来,这给了我们沉重的思考:那些后来被总结为失败的理由,个个都触目惊心,一目了然,但为何在事发之前,在可能出现致命一击之前,却没有人发现它和规避它?反过来,形成这些失败理由的根源又在哪里?

  每个企业在衰败之前,都会有些微妙的征兆。这些征兆潜伏在企业的机体内,通常不被人发觉,但事实上,正是由于这样的忽视,而导致最后惨痛的结果。中国从来都不缺乏管理方面的理论,但恰恰没有一种理论,是在事发之前就能准确预见企业的危机,并提前治病救人。而我们要探求的,就是像扁鹊见蔡桓公一样,从那些微妙的细节中,第一时间找出“君之病在腠理”,对症下药,并消除那些可能导致企业衰败或死亡的隐患。

  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逃过盛衰起落的客观规律,任何一个企业或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残缺和不够完美,其实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麻痹和惰性。因为,隐患就像疾病:在早期很难察觉却很容易治愈;在晚期很容易发现却已经很难治愈。一个组织也许从外部看上去很强大,有可能内部却早已出问题,处在极速衰落的危险边缘。

 致命征兆:企业衰败的13种表现(一)
  强势者如何走向衰落?辉煌的公司为何一夜倒掉?一些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司也会从偶像标杆沦为无名小卒,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其他公司又如何避免同样的命运?能否及早发现衰落的迹象并扭转局势——或者更好的是,我们能否提前预防?而这,在我们看来,正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识别征兆的路径

  那些既定路径的改变

  也许有人马上会说,的确,征兆是存在的。但处在一个习以为常的企业环境中,处在每天看起来都没有太多变化的进程中,如何才能发现它?并知道这就是对企业可能不利的征兆?同样,征兆有何特征?有何特性?在种种表象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征兆?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读。万事万物都有其机理,企业运营都有其客观规律。征兆之所以成为征兆,一定是由某种原因所引发。而这个原因,就是我们所说的隐患。

  通常,在企业这个庞大的系统中,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一般都会表现为一种平衡的格局。只有隐患积累到一定程度或受到外力的强力干扰,这种平衡的格局被打破,征兆通常才会显现出来。

  从组织学的角度分析,这意味着某种既定路径的改变。比如,一个从来不穿西服的人,突然穿起了西服;一个从来不打高尔夫的人,突然打起了高尔夫。从表象上,也许认为是本人着装习惯或口味发生了改变,在其背后,可能是此人大喜日子将近或为了搞定一个喜欢打高尔夫的大客户。

  任何一种既定路径的改变,其实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聪明者,就在于能够从这种路径的改变中准确判断,然后作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任何一种征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蒙蔽性,愚钝者,往往忽略了这些细小而不易察觉的差别,他们习惯于在事发后再去弥补,事实上,很多时候,已经不救。

  在美国体育界有一个著名的“黑猫规则”,有人做过调查后称,凡是登上著名体育杂志《体育画报》封面的体育明星,几个月内必然会走下坡路。虽然这些看似没有必然的科学道理,但从现象中发现规律,并将之作为决策的一个参考依据,也是发现征兆的一种方式。在中国企业界,似乎也存在类似的“黑猫规则”。

  2003年,媒体聚焦到“上海首富”周正毅身上。这年初,有媒体曝出消息:号称上海首富的周正毅缺钱,旗下的房地产开发处于停滞阶段。

  就在媒体对神秘的“上海首富”刨根问底时,周正毅却主动站了出来,这年5月中旬,周正毅的上海农凯集团向上海市科委捐出2000万元人民币,以资助抗非典科研。周不仅一改先前低调、从不显山露水的形象,而且还在各种大小场合大放厥词:“我要是没钱了,我能随便拿出2000万现金捐赠?”

  故事到此并未完结。有分析人士当即就指出:周的这一反常举动,其实无异于是在说明,“首富”真的遇到了麻烦。因为,一贯低调的周正毅,之前媒体想得到他的一张照片都难,现在主动站出来,有求饶的嫌疑;其次,周的2000万元捐款也很蹊跷,因为,作为“上海首富”这么多年,周从未有过这么大手笔的捐款,而且其本人,也从不热衷公益活动。果不其然,仅半个月后,周在上海被捕,农凯系最终瓦解。

  串联毫不相干的细节

  另一方面,辨认征兆的又一个方式,是学会有机地串联那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细节。

  一位曾经在河南华林集团工作过的员工如是描绘他所见到的企业崩溃前的征兆:

  “大约七八个月前,企业不能正常发放工资,生产一线,老是传来差这样差那样的消息,后来听说是没钱买原料,很多一线员工都离开了。”

  “两个月前,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公司特别勤,给人感觉很意外的是,以前银行的人来来去去都是有说有笑的,而现在感觉突然换了副面孔。同样,老板孙树华之前从来不送银行的人下楼,而此时每次都要坚持送到楼下。”

  “大概一个月前,情形又有了些变化,银行的人来到公司,开始在工厂里走走看看,还不时地拿本子记录些什么,最后没有去会见老板。”

  “大概半个月前,原来每天上下班都能在集团里看见的老板突然间消失了,公司上下很多中高层干部都不知道去了哪里。联想到华林集团这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我预感,企业一定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于是我决定辞职。”

  他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很快,有媒体曝出华林集团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再之后,孙树华因为涉嫌贷款诈骗锒铛入狱,“河南首富”及其庞大的企业就此走到尽头。

  其实,在各个不同的环节内,隐含着各种不同的征兆。企业不能正常发放工资,说明遇到了资金问题,也许是暂时的,也许不是暂时的,但至少说明,企业已经暴露问题;银行的人来得特别勤快,而老板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举动,说明这个困难已经引起了银行的关注;银行的人再度来到公司,不再去见老板,说明银企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再联想到老板莫名消失,而企业已经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说明老板已经没有办法改变格局了。

  一些伟大的结果,其实就隐藏于个体的表现细节中。华林集团哀败的渐变过程就恰恰说明了:一个企业的倒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致命的隐患也存在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倘若在七八个月前,在企业已经出现差钱的苗头时,就有效地使用其他融资手段,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那么,华林集团,是否还会是如此结局?!

  其实,若仔细分析会发现,任何征兆都具有一反常态、渐变式改变格局、长阶段内边际效应递减等特征。比如,某个企业、某个企业的领导者、或企业内的某个群体,突然间以异于平常的姿态出现;某个原来习惯的现象、某个原先正确的决策,在一个时间阶段内,突然间变得所有人难以适应;原来的格局在一个时间阶段内,出现了不利的因素,虽然也运用了不少办法,依旧得不到有效扭转……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一些不利的征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7931.html

更多阅读

链接二:企业衰败的5个阶段

     当然,征兆可能是企业衰败的开始,但并不是说,有了征兆企业就一定会衰败。吉姆·科林斯,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学家之一,《基业长青》等畅销书的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衰败方面的研究,并将企业衰败的过程总结为五个阶段。  针

兵法权谋:中国企业现代化的最大陷阱(一)

从政治、军事活动中吸取智慧,是中国企业的一大智慧。    毛泽东著名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就是兵法中“集中优势兵力”、“就实避虚”等策略的引申和发扬。当年的三株口服液,就是采用了这一策略,创造了在一年之内崛起为行业龙头的

创业:影响成功的31种原因(一)

   世界创业实验室报道:曾经努力地去奋斗但结果却失败了,这也许是人生的最大悲剧。除了少数的成功者之外,绝大多数人都遭遇过失败或正在失败。研究证明失败的主要原因有31项,而积累财富则有13个主要原则。在这里我将陈述失败的31个主

致命征兆:企业衰败的13种表现

  作者:鲁渝华   一家优秀的企业突然土崩瓦解,数位管理学专家被邀请前往会诊。专家们认真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很多条:第一,资金链断裂,企业没有好的现金流;第二,管理失控,偌大的公司山头林立,好的战略方针得不到执行;第三,没有注意到环境的变

致命征兆:企业衰败的13种表现(四)

  很多人都同情时珍阁的遭遇,觉得时珍阁死得很冤,并将原因归咎为大环境恶劣、竞争惨烈、市场秩序混乱等客观因素——但认真分析,时珍阁真的死得冤吗?   其实时珍阁一直都存在着致命的隐患,那就是始终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健的盈利模式,而

声明:《致命征兆:企业衰败的13种表现(一)》为网友青灯古佛度流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