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和西欧,企业经济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其着重发展的时间很短。比较突出的企业是早期的福特汽车制造厂,老福特与列宁的很多想法相似。如列宁主张技术革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国推行电气化、机器化、工业化。老福特也相信技术革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他不断地细分生产环节,改进生产方法、提高产量,使福特汽车不断降价,在全国普及了汽车。有人说,是福特汽车给美国装上了轮子。 企业经济迷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虽然企业走向垄断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市场,避免无序竞争,但垄断企业实际处在重生产、轻市场的阶段,仍然是产品相对过剩为主要经济矛盾。
![美式全球化的终结 《终结美式公司》第四章第一节 典型结构单元的评述 (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171245715760.jpeg)
企业经济是垄断条件下的工厂经济,重视生产以及生产技术的应用。苏联的国有企业,十分侧重技术发展,是技术至上的典型代表,把整个社会限制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发展,是苏联计划经济的特征。苏联国有企业的做法也有优势,就是能出高精尖产品,目前全球制造航母、核武、飞机等高精尖技术,除了美国,仍然是前苏联。因此,集中财力物力,按照一定计划目标,提高技术,生产高精尖产品的方法,仍然是未来公司可用的方法。 中国的企业经济,师承苏联,但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超越,这就是在注重技术提高的同时,注重对工人生产积极性的提高。随着丰田汽车、通用汽车等著名企业开始注重人的因素,这种潮流以后福特主义的名义,在全球的公司中开始了应用,也对提高车间的劳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公司结构 美国选择公司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比较自然。|www.aihuau.com|41 1886年,美国法律宣布,公司是受宪法保护的法人,标志着美国开始告别工厂经济,进入公司经济时代。但在公司经济实施前,即1886年至1914年之间,美国垄断企业最为活跃。 美国自1933年罗斯福新政之后,迅速告别垄断经济,政府强力干预宏观经济,进入以分权为特征的公司经济时代。 美国现代公司和20世纪早期的垄断企业,没有本质区别。大的不同在于,早期的垄断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会往往三会合一,透明度不高,分权不彻底。进入公司时代后,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会坚决分离,分权彻底,透明度高。早期的垄断企业,不管是横向垄断还是纵向垄断,涉及的产业面都很宽。但进入公司时代,由于生产环节分权的彻底化,即使最大的垄断型公司,也不能涉及过宽的产业面。如20世纪末美国最大的垄断公司——微软公司,也仅仅垄断一种技术。这也是为什么在20世纪末,反垄断不再成为美国司法界关注重点的原因。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有企业开始走向公司化。199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国策,经济得到更迅速的发展。2005年,中国仍然保持着稳步的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1991年,苏联解体,分解成俄罗斯、阿塞拜疆、乌兹别克、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哈萨克、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克罗地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13个国家。同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全部放弃计划经济,走上市场经济道路,走向公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