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从种到界ppt 《终结美式公司》第二章第二节 俄罗斯由公社到公司的突变 (3)



五是实行公社民主。公社由于涉及大量的决策性事务,形成了“5个人作出决定便可剥夺第6个人”的原则。公社可以对社员私行刑罚,甚至可以公社之法剥夺人的性命。这种管理,也使国家行政管理的压力大为减轻。

  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时,俄国形成如下关于公社的统一理念: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宁可全部土地归沙皇,也不要归地主。俄国的一切不为了强者,而是为了弱者。这也是1861年俄国为适应现代化而进行农民改革的精神结果。

  从上述内容看,公社这种结构单元,是当时建立组织性社会的成功经验。其最初是组织生产力对抗恶劣的自然气候,接着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吸收来自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国经验,吸收西方工业革命发轫期的果实,形成了以农奴制为特征的公社制度。

  公社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集约性地使用人力资源。大规模征兵,征集到军工厂工作的工人,公社的便利要比家庭好得多。假如没有公社,自彼得大帝以来的各位俄国大帝,想组建大规模的军队,肯定会搞得妻离子散,民不聊生。因为单一的家庭很难从事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的农业耕作,一夫一妻制家庭在抽走丈夫和儿子后,就没办法生产,即使不抽走,也可能难以完成农耕生产。

  而公社则从社会结构单元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大部分生产是集体完成的,少部分环节交给家庭,而且公社或贵族的所得相对稳定而透明,公社向国家纳税,在公社和国家之间,没有更大的中间环节来剥削,天下财富确保只向国家集中,国家则可以集中财力从事军事工业和军队建设。

  因此,公社作为结构单元,一方面是组织社会,另一方面则是支持和维护国家的对外扩张。

|www.aihuau.com|4

  因此,俄国真正形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在17世纪彼得大帝时期。能稳定地形成超级大国,是因为那时创建了公社结构,它符合了该地区的生产力及生产因素特点。俄国兴盛的时期,是一个半农奴制的社会,农奴依附于土地,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但农奴也不像奴隶社会那样可以被公社头目自由买卖。这种公社组织是发挥集体力量的很有特色的社会组织结构,它与苏联推行的集体农庄的结构很相近。

 第二节从种到界ppt 《终结美式公司》第二章第二节 俄罗斯由公社到公司的突变 (3)
  公社结构被计划制企业结构所取代的原因,其一是公社结构适应组织农业生产,而相等部门的苏联大规模导入工业化生产力,公社结构无法适应这种生产力的进步。其二是公社结构不适应即将到来的工业和商业型组织需求,更不适应新的知识产业发展需求。其三是公社所倡导的文化,与苏联共产党的理想追求不相适应。这三个基本原因使公社在社会结构单元的进化过程中遭到了淘汰。

  从历史渊源上看,俄国的社会基本结构单元,由部落氏族转向公社的时间约在17世纪,公社单元存在了约250年后,即进入短暂的家庭单元时期,而此时,工业革命大面积爆发,家庭单元正在全球范围内遭到抛弃,这就是苏联共产党当时面对的状况。

  2苏联计划制企业结构的产生与衰落

  苏联的经济体制格局,是斯大林创建并定型的,也叫斯大林模式,其主要做法是把整个国家变成一个大工厂,工厂内实行计划生产和调拨,是空前绝后的工厂经济。其调节的手段为五年计划。

  因为五年计划的出现,苏联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来从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核实工作,它包括计划的管理机关体系、计划和指标体系、计划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程序。

  计划管理机关以苏联国家计委为中心,包括加盟共和国计委、自治共和国计委和州(边疆区)计委、区计委,以及各部、管理局、托拉斯和企业的计划局、处、科,形成纵横交错的计划官僚系统。这些人的本职就是编制计划、修改计划,并进行计划总结。

  计划的内容相当广泛,一般以数千种产品为主线,包括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工业、建筑业、农业、商业、运输业、邮电业、文教卫生等各个领域,以及人、财、物的各个方面。

  计划任务由指标体系来体现。计划指标以数量指标和实物指标为主,质量指标和货币指标为辅,形成一个以总产值为核心的详尽的国民经济操作的法律文件体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13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第二节从种到界ppt 《终结美式公司》第二章第二节 俄罗斯由公社到公司的突变 (3)》为网友哑紫风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