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16字 《完美陈述》第2章之错误4 “晓之以理”但从未“动之以情”



1995 年5 月8 日,法院的电视台报道,“当公诉团的第一位DNA 专家向陪审团炫耀自己的专长时,法庭几乎变成了一堂生物课。”

难道这还不足以为他们敲响警钟吗?

我在广告界摸爬滚打了多年,却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形:电视制作人在新业务推介中夸夸其谈,解释电视广告冗长乏味的制作过程。自从那辆坚固的蓝色Volvo 汽车在1985 年被撞坏以后,我先后又买过几辆车,但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但是,你能仅凭这一点,就说我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吗?能因为我的广告代理商没有解释电视广告的制作技术,就认为他们不够格吗?会因为没有把脑筋用在了解汽车工作原理上,就让我在这些汽车上的钱白花了吗?我想不会。

在辛普森审判进行到第16 个星期时,来自塞尔马克(Cellmark) 诊断实验室的分子生物学博士、生化学博士罗宾8226;科顿(Robin Cotton) 出庭讲解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过程,她指出,这个过程是检验脱氧核糖核酸最有效、最精确的方法。她还解释了所谓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 该检测占用的时间更短,而且需要的血样也更少。在陈述过程中,她采用了很多大图板,上面布满了复杂的图示,用以解释双螺旋和一些多音节的术语。在整整6 天的法庭证词中,她无非是想告诉我们,被害人尸体旁边发现的血迹属于辛普森之外其他人的概率稍大于1.7 亿分之一。而辛普森袜子上的血迹属于其前妻之外其他人的概率,则在97 亿分之一左右。

到了第17 个星期的时候,意犹未尽的科顿博士才不得不让位于来自加州司法部的第二位DNA 专家。加里8226;西姆斯(Gary Sims) 继续阐释深不可测的学术,他指出,加州进行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验与科顿博士在塞尔马克诊断实验室进行的检验有所不同。5 月18 日,DNA 专家又根据检验结果提出了一个新的概率:辛普森袜子上的血迹属于妮科尔8226;布朗8226;辛普森以外其他人的概率为210 亿分之一。

尽管这些数字的确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辩护团提出的种族歧视引发的串谋、法医无能以及现场破坏等证据面前,这些证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如果带有种族歧视意识的警察在现场伪造证据的可能性极大,那么,这210 亿分之一又有什么意义呢?

|www.aihuau.com|21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公诉人的所有这些解释和科学试验只能让陪审团感到迷惑不解,即便结论再有力,恐怕也会让他们无动于衷。实际上,我在此介绍罗宾8226;科顿和加里8226;西姆斯在审判中的作用时,仅用了2 个小段,但是,这也许足以让你感到这些内容是多么的索然无味。其实,我在写这些内容时,又何尝没有这种感觉呢?假如有一次,你坐在冰冷硬实的椅子上,整天都在听着垃圾一般的废话,你会作何感想?而且一天接着一天,一连3 个星期。

罗伯特8226;夏皮罗在审判之后说,“公诉团的法医证据让陪审团坐立不安。公诉团并没有验证证人的专业性,然后就去征求他们的意见,而是一味地去解释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理解的科学原理……当你让陪审团感到烦躁不安的时候,也就失去了他们的信任。”

同样,在新业务推介中,如果你让自己的听众感到抑郁烦闷,你就已经失去了这笔生意。

即便是在进行案件总结的时候,马西娅8226;克拉克和克里斯托弗8226;达登(Christopher Darden) 检察官还在咬文嚼字地一再陈述公诉案件的基本因素,说明各种证据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并证实辛普森有罪,最后又煞有介事地用图例把所有观点汇集成所谓的铁证。“我们所掌握的,完全符合逻辑,是不可否认的证据,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克拉克对陪审团如是说。

而作为回应,辩护团却讲述了一个充斥着谎言、渎职和腐败的故事:一个对辛普森心存恨意的洛杉矶警察局警员,伪造了一个辛普森谋杀前妻及其男友的现场。约翰尼8226;科克伦引用了《圣经》的话,并试戴了辛普森那顶黑色滑雪帽告诉大家:他的假设并非空穴来风。提到警员马克8226;富尔曼(Mark Fuhrman) 的时候,他甚至想到了阿道夫8226;希特勒,他把马克描述成“一个极不诚实、极富偏见,甚至主张种族灭绝的种族主义分子”。面对陪审团,科克伦说:“只要你在美国长大,你就知道,这里有很多富尔曼之类的人。” 他提到了公诉团让辛普森试戴那只带血手套的失败试验,实际上,辛普森根本就不可能把自己的大手塞进这只小手套。他说,“既然根本就戴不上,你就只能宣判辛普森无罪。”他的同事巴里8226;夏克问陪审团:“究竟要在盘子里找到多少只蟑螂,你们才能拒绝吃这盘面条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条这样的证据已经足以说明辛普森无罪。——译者注)

他说:“这一点绝对是毫无疑问的。”

最后,与克拉克死死抓住逻辑、证据和常识的做法迥然相异,科克伦敦促陪审团不仅要用理智去判断,还需要用他们的心灵和情感。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16字 《完美陈述》第2章之错误4 “晓之以理”但从未“动之以情”
不到4 小时的独具匠心的陈述,这就是他们所做的一切,当然,这也是最需要他们做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170.html

更多阅读

品《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不惊》 道德经十三章

作者 / 张维彬老子·《道德经》·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商朝历史很靠谱1 燕子:商人的图腾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 商朝历史很靠谱夏朝讲完,我接着讲商朝。如果说第一王朝夏朝的历史还是朦朦胧胧、带有很多传说成分的话,商朝的历史就要靠谱多了。因为,我们发现了商朝的文字,而且,还读出了其中不少文字的意思。这种文字就是大

离婚开庭陈述示范稿 《完美陈述》第9章之第35 版陈述稿

7 月6 日,安妮公主殿下手中拿着讲稿,庄严地走上主席台。对于这个稿子,戴维8226;马格里亚诺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他清楚其中的每一个词,这已经是这篇稿子的第35 个版本了。这35 个版本中包括7 次颠覆性的改编,以及对某些部分进行的实质性调整

声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16字 《完美陈述》第2章之错误4 “晓之以理”但从未“动之以情”》为网友精灵之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