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供销社 供销社改制之难



  供销社改制大幕已经拉开,但这艘庞大的商业“航母”何时能够真正启航,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文  本刊记者 吕斌

  2009年11月4日,由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也意味着供销社系统改革的大幕再次拉开。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务院就曾发布过促进供销社系统改革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但一直以来供销社改制问题进展并不顺利。现在时隔十余年,供销社改革的问题再次引起外界的关注。

  作为国内零售网点最密集,且在一定程度上具垄断特性的供销社系统,是计划经济到目前为止仅剩的产物之一。鉴于其定位于村镇市场的独特之处,其前景也被看好——随着三农经济的发展,广袤农村地区的商业零售市场开始培育起来,农村地区潜在的消费需求也是各大零售业巨头觊觎的目标。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改制顺利,国内将由此诞生世界级的“流通巨无霸”。

  然而,供销社的改制肯定不会一帆风顺,鉴于其计划经济的运营体制根深蒂固,如何摆脱低效率、不灵活、高成本的国企通病;如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寻找更为准确的市场定位,这都是供销社改革的难题所在。

  此外,鉴于其国企的背景,许多专家担心供销社在未来的运行中逐步体现出垄断特征,这显然将与改革初衷相悖。

  或成就“流通巨无霸”

  无论哪家身居世界500强的零售业巨头都不可能具有如此规模——遍布全中国三分之一行政村的50万家零售网点、10多个直属企业、8个科研院所、15个归口管理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和社团、全系统销售总额占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10%、2008年全国销售额超万亿元。

  以上数据是对中国供销合作社的规模描述,中国供销合作社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以农民为主体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一度在国内零售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零售业市场的放开,它的作用并非不可或缺。

  尽管如此,这家到现在仍有50万家零售网点的流通企业,还是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曾经多年的商业“老大”,如今成为落后体制的最后典型之一,供销社的每一次改革努力都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

  现在,供销社改革大幕又将开启,有专家认为,鉴于供销社系统目前的网点规模,如若改制成功,它有望成为一家世界性的流通巨无霸,并彻底改变中国商业零售布局。

 山东省供销社 供销社改制之难
  “我非常同意这种说法,虽然供销社改革比较艰难,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一旦改革成功,它的规模是其他任何经济组织无可比拟的。”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系主任洪涛教授表示,由于供销社的改制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农民,并直接影响到城乡商业环境等问题,所以它的作用、地位和意义再怎么说大也是不过分的。

  从市场角度看,供销合作社的网点遍布于农村市场,而这一级市场恰恰比较缺少成规模、服务质量靠得住的流通企业,供销社的改制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各地供销社一直在推广一些标准化的、连锁经营的模式,在一些地区形成了一些比较大的企业,他们的效益还是不错的。”洪涛教授表示,尽管改制尚未完成,但各地供销系统早已开始尝试了多种转型模式。

  改制难题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特色产物,供销社如何顺利转变成一个纯粹的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改革方向,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供销社本身体制已经不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选好一条改革的道路,这才是当务之急。

  实际上,供销社改制问题并非首次提及,早在1995年2月,国家就发布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1996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研究解决供销社政策性亏损问题的会议纪要》的通知;1999年,国务院又下发《国务院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此次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是至少第4个有关供销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但时至今日,供销社改革进程似乎收效甚微,从内到外都还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改革之路。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销体制,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销体制,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销合作社体制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还在探索过程当中。”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系主任洪涛教授告诉《法人》记者。

  供销社的改制过程还远未达到最终目的,目前的改制还无法评价是成功或者不成功,因为虽然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但同时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那些成功的案例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销合作社应该是多种模式、多种形式组成的,在保持供销社本质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其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洪涛教授认为,供销社的本质还是其合作性,而且在保持合作性的同时,还应保持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盈利性。

  “如果不既保持合作性又没有盈利性,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能有生存的空间呢?”洪涛教授表示,供销社的改制必须要兼顾这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其他的原则都可以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洪涛教授认为,“供销社改制的关键还是观念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往往存在有的愿意改、有的不愿意改的情况,或者改来改去就把供销社的本质丢了,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改革。”

  如何定位是根本

  一直以来,中国庞大国企的落后管理体制、低下的工作效率、臃肿的管理机构、高额的经营成本,都是摆在供销社面前的难题,也是其改革的核心障碍。即使其改革得以成功,需要国家给予多大程度的政策支持?会不会牺牲产业内民营企业的利益?其庞大的零售渠道激活后,会不会构成垄断,从而成为另一个中石油、中石化?这些也是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关于供销社的改革,过去我们总是想把它搞成国营化,这样就很容易具有以上特征。所以我们要从观念上有所改变,要让供销社彻底地走向市场,有利于其走向市场的多种合作组织形式都是可以借鉴的、允许的。”洪涛教授表示,时代早已不同,如果还固守一些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观念,那么改制永远不会成功。

  一直以来,供销社都是定位于村镇一级的市场,其网络习惯于按照行政区划来布局,洪涛教授认为这是一种亟待改变的现状,体制应该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市场规律,他认为应该按照经济区划来布局,甚至有些地方可以设置一些流动的网点,这都是适合村镇市场的形式。

  “供销合作社本身就具有公有制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又是连接小的个体户之间的一个桥梁和纽带。”洪涛教授告诉《法人》记者,供销社改制的目标之一就应该是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从而充分调动相关各环节的积极性,使人、财、物资源的调配更加合理,形成在产业链上的重要作用,不被市场经济边缘化。

  “只要改革合理,供销社完全可以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特别是在城乡市场体系中发挥更大的最用。”洪涛教授表示,在这些体系当中,供销合作社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既不要被市场边缘化,又不要被体系边缘化。

  此外,针对业内人士呼吁的供销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洪涛教授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合作制在一定程度上和现代企业制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合作组织在改革过程当中可能会转变成为公司制,而有些则不合适,“如果都叫他们转成公司制,那不又形成一种教条了吗?”

  由此可见,供销社改制大幕已经开启,但这艘庞大的商业“航母”何时能够真正远航,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285.html

更多阅读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读《贾谊论》有感 贾谊论 ppt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难”(“才能的获取并不难,难的是才能的施展”,简而言之,最让人郁闷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苏轼《贾谊论》的开篇之句,说尽了自古英才的窘境,也说尽了自古英才的无奈。可是,即便看透了这些,苏轼的人生不还走在类似的路上?苏

甲申国难,华夏之悲剧 甲申之难

做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满清是要本能的推行“民族主义”的,与蒙元简单粗野的赤裸裸的“四种人”制度相比,满清推行的是“全方位的民族主义”,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方位的“民族主义”,这种满清民族主义成为中国近代动荡和举步维艰的重要原

北宋“靖康之难” 靖康之难电视剧

  这是靖康之难后抗金英雄岳飞写的一首《满江红》的词。岳飞为何“怒发冲冠”?为何“仰天长啸”?为何“壮志饥餐胡虏肉”?为何“笑谈渴饮匈奴血”?因为靖康之难一直是南宋军民心中得非常之痛。靖康之难不仅是宋朝广大军民深重的苦难,也

北宋“靖康之难”:中国史上最耻辱的六千女俘

北宋末年,金兵第二次南下包围了汴京城,为了苟延残喘,宋徽宗、宋钦宗竟以上万名宫廷、宗室和京城妇女为抵押品,明码标价地抵押给了金军。在金军的营寨中,她们遭到强暴和蹂躏。北宋政权灭亡后,金兵北撤,这些女性在金军的押解下随同北迁,在途中

声明:《山东省供销社 供销社改制之难》为网友蒲公英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