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17.5度橙 农夫山泉“砒霜门”由谁买单



  行政机构的工作失误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或损失时,企业该如何应对?而损失又该由谁来买单

  文  本刊记者 吕斌

  从2009年11月底开始,舆论就未曾停止对农夫山泉的关注,有关其产品“涉毒”的事件,如同一场侦探电影般愈演愈烈。

  11月24日,海口市工商局发布商品质量监督消费警示,指出农夫山泉、统一企业等厂商的多种饮料总砷含量超标,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农夫山泉对此事发布声明表示,不认可海口市工商局的检验结论。随后海口市工商局又进行了二次检验,其结果与第一次大相径庭——相关产品全部合格。

  然而,此事件对农夫山泉的影响已然显现,由于造成市场恐慌,许多地区的超市将农夫山泉产品下架,其销量受到很大影响。据农夫山泉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损失已达十亿元。

  农夫山泉方面认为,海口市工商局的做法存在检验程序、检验结果宣布、与被检企业沟通等方面诸多违规的地方,甚至认为工商部门压根不具备检验并发布食品成分的权力,属于严重越位,并与海口市工商局打起了口水仗。

  截至目前,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依旧是个谜,相关双方各说各话,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调查结论出炉。但农夫山泉的经济损失已经造成,谁来做最后买单者?

  突遇“砒霜门”

  2009年可谓是农夫山泉的多事之秋,6月“水源门”、8月“捐款门”余波未了,在11月又遭遇“砒霜门”。

  11月24日,海南省海口市工商局发布消费警示:包括农夫山泉30%混合果蔬、农夫山泉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统一蜜桃多汁等饮料在内的9种食品总砷或二氧化硫超标,不能食用。

  砷是一种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其氧化物即为通常所说的砒霜,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均有极大危害。因此,此消息一经媒体披露,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处在风暴中心的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均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农夫山泉方面表示,其产品在最近由国家和省市各级组织的产品监督抽查中均为合格。

  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公开表示,消费警示中提到的产品已经交由国家指定的检测中心检验,结果显示为合格。

  在舆论及涉检企业的强烈反应下,11月27日,海口市工商局将涉嫌总砷含量超标的3种抽检产品备份送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复检,并在12月1日发布复检结果——抽检产品全部合格。

  12月2日,农夫山泉董事长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海口市工商局复检过程不予认同。同日,海口市工商局副局长王建禄承认,此事处理存在失误,主要是没有将检测结果及时告知厂家。

  “像这种政府机构误发信息的事情应该说经常都会有,在这起事件中,海口市工商局前后两次所作的抽查检验,结论截然不同,就说明至少有一次是错误的。”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林景新研究员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

  工商局监管争议

 农夫山泉17.5度橙 农夫山泉“砒霜门”由谁买单
  “我认为此事件的问题就出在对外披露方面,行政机构在核查的过程当中对外发布核查结果的程序可能存在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刘旭涛教授告诉《法人》记者,行政机构肯定应该依法行政,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行使监管权力,对于核查出的问题,应进一步复查、检验,这套程序是肯定应该有的。

  刘旭涛教授表示,企业的产品有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企业的问题是否应在没有确凿证据和不完备的程序下对外披露?十分值得商榷。

  在该事件过程中,农夫山泉方面也表达了对海口市工商局检验行为的质疑,认为其在检验及对外公布的程序上存在错误,并拒绝认可检验结论。

  关于两次检验结论为何截然相反的情况,海口市工商局副局长王建禄曾对媒体表示,此次检验是正常的例行检查,并非针对某个企业,而两次检验结果迥异确实不太正常,但工商部门只是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初检和复检结论都由检测机构做出,工商部门认可复查结果。王建禄也承认,海口市工商局存在工作疏忽,但不是故意违法。

  而海南省工商局局长黄成模也认为,相关检验结果应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海口工商没有公布消费警示的权力。

  无论如何,此次事件对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多少都会产生影响,各方都期待权威部门能尽快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对外公布。

  “假如说监管部门核查的结果是确凿的,企业确实存在问题,那么经过复核程序之后,以适当的形式对外公布,是完全应该的。”刘旭涛教授认为,但前提必须是真实的、确凿的检验,正式的检验需要通过特定的程序,比如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并且允许被检企业通过一些渠道拿出合格检验结论,结论不相符的地方都可以进一步核实。

  何为公关上策

  “从危机角度来看,此次事件对农夫山泉还算是一场虚惊。至少目前情况表明,他们并不存在产品方面的问题。”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林景新研究员对《法人》记者表示。

  实际上,由于行政机构的工作不严谨导致企业危机的事件屡出不穷,在2004年爆发的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中,当时国内乳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如今已经倒闭的三鹿奶粉就受到了牵连。

  在毒奶粉事件被曝光后,由阜阳工商部门发布的问题奶粉品牌中就包括了三鹿。但是三鹿公司进行核查后发现,被查出问题的产品并不是三鹿生产的,而是假冒的三鹿品牌。这起事件和农夫山泉“砒霜门”非常类似,都是因行政机构发布的失误信息,给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鹿方面当时并未和政府强硬对立,他们把事实摆出来,和政府部门沟通,最后由政府出面澄清这个负面消息。”林景新认为,三鹿当年的做法是比较漂亮的。

  在此次事件中,公众的焦点都放在了高调的农夫山泉身上,很多人似乎忘了被检企业中还包括另一个知名品牌——统一。

  与农夫山泉的强硬相反,统一企业在此事件过程中除发布了产品检验合格的声明之外,一直三缄其口。林景新认为,统一的做法和当年的三鹿很像,“他们都把政府作为危机公关的协作者而不是对立者。”

  “一直以来,农夫山泉都是一家比较强势的企业,选择强硬的处理方式,也是农夫山泉本身企业理念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林景新对《法人》记者表示。

  但是他认为,相比较而言,统一企业的做法是优于农夫山泉的,政府难免有失误的时候,作为企业来讲,永远要将政府作为企业发展的协作者,而不是对立者。否则从长久来看,对企业的害处是多于益处的。

  农夫山泉损失谁买单

  农夫山泉方面表示,“砒霜门”事件给农夫山泉带来了高达十亿元的损失,尽管此数据目前未经考证,但是损失肯定是难免的。负面消息传出后,消费者会恐慌、经销商会退货,这都需要企业在承担巨额损失的同时,做大量的公关工作,其损失不会是个小数字。但如果最后调查能证明是因为政府机构的失误造成的,那么企业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呢?

  “从法律角度来讲,原则上是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的。”国家行政学院刘旭涛教授告诉《法人》记者,行政部门存在工作失误,就应该承担一定责任,但是责任多少就很难界定了。而行政部门在行使职权时,既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也要保护厂商的利益,如何做到两者兼顾,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林景新研究员也认为,企业因行政部门失误而造成损失时,更多的应该是和政府沟通,并和政府一起来处理危机。从政府角度来看,参与到企业危机处理当中,发布相关澄清公告等做法是必要的。但是企业想直接向政府索赔,虽然可能相关法律有所规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国家赔偿,但是可行性并不大,也并无先例。

  “所以我认为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讲,出现这样的危机,企业能做的只能是声誉上、市场信誉上的挽回,经济上几乎是不可能了。”林景新研究员表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289.html

更多阅读

5.4橙斧任务流程-影之哀伤入手指南 妖精入手指南

5.4橙斧任务流程-影之哀伤入手指南——简介在85年代橙色斧头(影之哀伤)一直是一个近战的痛他任务繁琐,复杂只有少数人在当时的版本获得,今天给大家带来5.4橙斧任务流程,让大家找回遗憾。看看外观图和属性图把呵呵。5.4橙斧任务流程-影之

农夫山泉17.5°橙 农夫山泉,确实烦

     从“农夫山泉水源地污染”的新闻事件报道开始,到市场竞争的阴谋论、再到瓶装水的国标与地方标准……,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不仅是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甚至是华润怡宝等也成为媒体报道和社会关注的热

农夫山泉“标准门”危机公关反思:“真相”并不重要

     农夫山泉“标准门”爆发至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仅仅是一个“产品执行标准”的问题,而非水质问题,却引发旷日持久的争论,最终致使农夫山泉关闭其北京工厂,退出有超过10万用户的北京桶装水市场?  但是今天在这里我不

声明:《农夫山泉17.5度橙 农夫山泉“砒霜门”由谁买单》为网友我不能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