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灰色清关背后:普京大打如意算盘



  “莫斯科的确不相信眼泪,因为这里总是让人欲哭无泪。”

  “你是想进去一百次吗?!”2009年7月25日中午,在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行动指挥部现场,一位正准备进市场取货的中国妇女,被一名魁梧的俄罗斯保安像拎小鸡一样从货车驾驶室中粗暴地扯了出来。该保安接着又朝这名妇女的胸部来了一记重拳,同时对她大吼大叫。但这一幕丝毫没有影响周围其他中国商人的心情——他们在烈日下焦急等待着取回被扣留在市场中的货物,这是中国代表团与俄方交涉取得的最大成果。

  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这个俄罗斯最大的自由贸易市场曾经是数万华商的淘金天堂,如今正在成为他们的噩梦。与此同时,中俄两国政府的博弈、俄罗斯内部的政治斗争、华商们的艰难商史……围绕着这座市场一一上演。

  关闭大市场

  6月26日凌晨4时,周五。李泽像平常一样很早就来到切尔基佐沃大市场点货。这个从1998年就来到俄罗斯淘金的小伙子,现在已在市场中拥有4个货柜。

  在俄罗斯,不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国人,几乎无人不知这个市场:90%商铺主营小商品批发;每天大约800辆来自俄罗斯全国各地、乌克兰、白俄罗斯,甚至中亚的大巴前来进货;要是赶在复活节、新年等节假日前,每天甚至会有多达5000辆大巴前来这里进货,车水马龙蔚为壮观。

  这天进入市场后,管理人员告诉李泽,由于周末附近要举办足球赛,为了安全起见市场要停业两天。这个早已习惯“安全第一”的中国商人,顺从地离开了大市场。

  当新的一周来临,所有的中国商人再次来到市场时,第一眼看见的却是紧闭的大门和显眼的“关闭”牌子。当天,市场管理人员以检查卫生和防火设备为理由,再次禁止商人们进入市场。

 俄灰色清关背后:普京大打如意算盘
  李泽心中泛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除了货物,很多人的护照和钱都放在了市场里,有的人身上的钱只够一天的生活费。但随即他又安慰自己,这个俄罗斯人眼中的“走私品集散地”经历过无数次类似的检查,仍然运转如常。他开始暗暗祈祷,希望这一次也没什么不同。

  从2001年起,俄政府曾三次下令关闭该市场,但最后都没有下文。用俄政府的话说:“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因为集装箱市场的存在与否,关系到数10万人的工作和去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政府只拥有其中20%的股份,莫斯科市政府无权独自关掉这个市场,其最大股东是私有的AST集团。

  而市场的幕后老板更是俄罗斯大名鼎鼎的富豪伊斯梅洛夫。凭借多年以来在政商两界的左右逢源,切尔基佐沃市场为中国商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庇护所”:这是一个伊斯梅洛夫的“国中国”,他那里有自己的警察、自己的海关、自己的法院、自己的检察院。那里有很多人常年不用外出,所有生活设施应有尽有,甚至包括妓院。

  7月1日,一个令人稍微安心的消息如愿传到了李泽的耳朵里:市场将在7月3日继续开放。

  然而,这个消息并没有让他高兴多久——7月3日,市场门口已经聚集了近10万人,大门却依然紧闭。“当时有很多人试图进入市场,但是都被人高马大的俄罗斯警察拦在了门外。”李泽回忆说,他们毫无办法,只能远远地看一眼即将吞噬他们命运的入口通道——仿佛一张张开的巨口。

  这一次,俄罗斯政府似乎要动真格了。

  “所有中国人和越南人将离开莫斯科”

  7月7日,商人们抱着最后一丝侥幸来到了市场门口。更出人意料的事情却发生了,对于聚集在市场门口的外国商人,俄罗斯警察开始盘查和抓捕。由于去得较晚,李泽接到了同伴传来的短信,连忙半路返回。而他的一个同乡却没有如此幸运,被扣押7个多小时,交了2000多卢布之后,才被放回。

  “当我们已经不再去‘招惹’市场的警察后,移民局开始上门‘招惹’我们,开始对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进行彻底的检查。”李泽说。在市场被关闭之后,俄罗斯移民局共检查了365个中国公民,在受到检查的中国公民中147人失去工作,81人被认为违反移民法,21人被罚款,54人被遣返。

  对于包括华商在内的外国商贩的艰难处境,莫斯科的“父母官”们却似乎无动于衷。俄罗斯移民联合会为露宿街头的切尔基佐沃商贩们设置了露天食堂,但却被莫斯科警方以违反卫生规定为由取缔,并将部分前来就餐的人员拘留,以检查证件。

  7月14日,莫斯科市长尤里8226;卢日科夫表示:“切尔基佐沃市场再也不会营业,我们已经把它关闭。安置以及为本国商人找地方的问题我们正在解决,而安置我们中国朋友的事情就不是我们的工作了……所有中国人和越南人将离开莫斯科。”

  俄罗斯政府的强硬手段,迅速引起了商人们的强烈抗议,冲突开始升级。7月15日,在莫斯科“中国城”地铁站附近,包括华商在内的近500名切尔基佐沃商贩举行集会,抗议者爬上普列文纪念碑的基座,并占据了纪念碑前的整个场地。

  随后,人们开始冲向纪念碑对面的总统府大楼,但被警察阻止,场面一度十分紧张。抗议者表示,如果政府不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就要将抗议无限期举行下去。不久后,俄总统办公厅官员让30名抗议者代表进入了总统办公厅接待处,同时接受了他们递交的请愿书。

  参加抗议的不仅有华商,还有乌克兰人、阿塞拜疆人以及俄罗斯人等。这些商贩的命运与华商一样,都是货物被扣,无法取回。俄移民局官员表示,如果切尔基佐沃市场问题不尽快解决,局势可能失控。

  尽管如此,在俄罗斯随便找一位华商问问,他都会抱怨这儿的经商环境和腐败,但他们依然执着地留在这儿,只因这儿赚钱比国内容易。

  等待

  拿一套普通运动衫来说,这样的中国货从集装箱市场进货只要400卢布,可以卖到700卢布。同样品牌的服装,如果正规商场里卖到1.1万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4.55卢布),在大市场内起价才3000卢布。相比之下,一个俄罗斯普通教师月均收入是6000卢布,而一根腊肠售价在俄罗斯的超市里就将近300个卢布——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商品仅为俄罗斯商品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低廉价格,拥有巨大的市场。

  实际上,俄罗斯对中国货物的封库拉货事件从几年前就开始屡屡发生。但因有高额利润吸引,加上侥幸心理的作用,许多华商还是不愿下决心与“灰色清关”决裂。

  事到如今,像李泽这样的普通商人所能做的,仅仅是默默地等待事情好转。

  7月19日,他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市场管理部门开始叫号,被叫到号码的商人允许带车辆进入拉货。“起初这只是给俄罗斯商人的特权,我们只能耐心地等待。”由于身上的现金所剩无几,李泽每天只能以方便面充饥。

  像李泽这样的中国商人,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多达3万余人。“但只有15%至20%的华商拿出货物”。莫斯科北方华人商会会长关百新说,除了市场管理人员和不法警察对商贩有敲诈行为之外,华商取出摊位内货物后,一些来自中亚的搬运工还趁机抢劫,“华商被打伤,甚至有的被打成重伤,身上财物和证件被抢走——几乎每天都有类似事件发生,俄罗斯政府应该采取切实行动保护华商。”

  7月20日,仍然没有被叫到号的中国商人,只有再次使用他们一贯对待俄罗斯官员的方法——赎买:贿赂一些保安和警察获得进入市场的资格。进入市场的价码也由原来的2万卢布叫到3万乃至4万卢布。李泽和朋友在交了3万卢布后进入了市场,他们对取出货物不抱任何希望,他们只是想带走自己放在市场的证件和财物。

  当他们走出市场时,早已等在那里的警察拦住了他们。搜身之后,警察从他们身上拿走了10万卢布,理由是——假币。这下李泽彻底蒙了:“中国商人一向谨慎,对钱的检查格外严格,即使收到假币,也只会自认倒霉,撕掉了事,而且我们花这么多钱进来,难道是为了取出那些假币?”

  斡旋

  李泽们在“前线”遇到的困境,迅速导致了国内的恐慌。大市场的关闭,意味着国内企业大量订单的流失。

  7月22日晚,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率领的一支由中国商务部、外交部、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官员,以及浙江、黑龙江、福建、河北四省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代表团,风尘仆仆地抵达莫斯科,与俄方就关闭市场一事进行交涉和磋商。

  在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的记忆中,这已是中国商品在俄罗斯第22次遇到查封问题了。这次被封的1万多个货柜中,有八九成是温州的鞋袜。对此,谢榕芳气愤难平,“温州的货品出口到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在俄罗斯遇到这种问题。灰色清关是俄罗斯自身的腐败造成的,却让中国商人来承担。为什么不对海关官员进行处理,却让华商成为替罪羔羊?”

  “我们在国内都是正常报关。” 俄罗斯中国南方商会会长王广源也表示。不少华商为了货物能够顺利、及时抵达俄市场,因此委托“清关公司”代办手续,所交费用并不比正规清关少,但“清关公司”却在操作时从中捞取大量好处,并且不向货主提供相关单据。

  俄联邦海关局局长普鲁索夫却在同中方代表谈判时表示:“什么‘灰色清关’?那是你们的叫法!我们一直都叫‘走私’!”

  尽管俄方官员言之凿凿,但当地反对的声音已经开始出现:“想取缔市场?我们必须决定,我们在我们的国土上、在我们的企业当中,能否找到合法的、含所有税款并且以同样价格出售的商品?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答案——找不到!”有俄罗斯学者强调说,“即使现在我国出现一批‘不奉公守法’的制造商,他们的产品仍然会比‘中国制造’贵。”

  “如果我们想以低廉的价格让人们穿上光鲜亮丽的衣服,那么,一方面必须提高那些去市场买东西的45%人口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必须实行全方位的合法化,引导中国制造的商品进入文明贸易的领地。”该学者建议。

  多方力量的博弈,终于让当地政府作出了让步:7月29日,莫斯科市政府官员与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及华商代表见面,就货物运出、存放和销售及部分人员安置等问题进行磋商,同意进一步采取措施以维护市场内秩序,保护华商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等。

  普京的算盘

  发生的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李泽在俄罗斯的窘境,表面上是因为灰色清关,但实际上,他更应该去责怪市场老板——伊斯梅洛夫。

  今年53岁的伊斯梅洛夫,凭借从政府廉价租地、高价转租的中介手法,逐渐积累起高达10亿美元财富,位列俄罗斯富豪榜的第61位。伊斯梅洛夫旗下公司包括俄罗斯AST集团、布拉格大饭店,以及切尔基佐沃市场等。

  7月20日,仍然没有被叫到号的中国商人,只有再次使用他们一贯对待俄罗斯官员的方法——赎买:贿赂一些保安和警察获得进入市场的资格。进入市场的价码也由原来的2万卢布叫到3万乃至4万卢布。李泽和朋友在交了3万卢布后进入了市场,他们对取出货物不抱任何希望,他们只是想带走自己放在市场的证件和财物。

  当他们走出市场时,早已等在那里的警察拦住了他们。搜身之后,警察从他们身上拿走了10万卢布,理由是——假币。这下李泽彻底蒙了:“中国商人一向谨慎,对钱的检查格外严格,即使收到假币,也只会自认倒霉,撕掉了事,而且我们花这么多钱进来,难道是为了取出那些假币?”

  斡旋

  李泽们在“前线”遇到的困境,迅速导致了国内的恐慌。大市场的关闭,意味着国内企业大量订单的流失。

  7月22日晚,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率领的一支由中国商务部、外交部、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官员,以及浙江、黑龙江、福建、河北四省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代表团,风尘仆仆地抵达莫斯科,与俄方就关闭市场一事进行交涉和磋商。

  在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的记忆中,这已是中国商品在俄罗斯第22次遇到查封问题了。这次被封的1万多个货柜中,有八九成是温州的鞋袜。对此,谢榕芳气愤难平,“温州的货品出口到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在俄罗斯遇到这种问题。灰色清关是俄罗斯自身的腐败造成的,却让中国商人来承担。为什么不对海关官员进行处理,却让华商成为替罪羔羊?”

  “我们在国内都是正常报关。” 俄罗斯中国南方商会会长王广源也表示。不少华商为了货物能够顺利、及时抵达俄市场,因此委托“清关公司”代办手续,所交费用并不比正规清关少,但“清关公司”却在操作时从中捞取大量好处,并且不向货主提供相关单据。

  俄联邦海关局局长普鲁索夫却在同中方代表谈判时表示:“什么‘灰色清关’?那是你们的叫法!我们一直都叫‘走私’!”

  尽管俄方官员言之凿凿,但当地反对的声音已经开始出现:“想取缔市场?我们必须决定,我们在我们的国土上、在我们的企业当中,能否找到合法的、含所有税款并且以同样价格出售的商品?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答案——找不到!”有俄罗斯学者强调说,“即使现在我国出现一批‘不奉公守法’的制造商,他们的产品仍然会比‘中国制造’贵。”

  “如果我们想以低廉的价格让人们穿上光鲜亮丽的衣服,那么,一方面必须提高那些去市场买东西的45%人口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必须实行全方位的合法化,引导中国制造的商品进入文明贸易的领地。”该学者建议。

  多方力量的博弈,终于让当地政府作出了让步:7月29日,莫斯科市政府官员与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及华商代表见面,就货物运出、存放和销售及部分人员安置等问题进行磋商,同意进一步采取措施以维护市场内秩序,保护华商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等。

  普京的算盘

  发生的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李泽在俄罗斯的窘境,表面上是因为灰色清关,但实际上,他更应该去责怪市场老板——伊斯梅洛夫。

  今年53岁的伊斯梅洛夫,凭借从政府廉价租地、高价转租的中介手法,逐渐积累起高达10亿美元财富,位列俄罗斯富豪榜的第61位。伊斯梅洛夫旗下公司包括俄罗斯AST集团、布拉格大饭店,以及切尔基佐沃市场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401.html

更多阅读

德国人惊呼:普京送给中国礼物真是太大了!

综合外媒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二开始对中国进行两天的访问,首站上海。  路透社认为,普京此行的首要目标是要在乌克兰危机中争取北京的外交支持。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对越来越被西方社会孤立的俄罗斯而言,能否实现其预定目标,还完全没有把

俄罗斯清关:白色清关与灰色清关的区别

俄罗斯清关:白色清关与灰色清关的区别这两年,在与一些货代和外贸人员的接触过程中,经常被问到:俄罗斯清关是否真的好麻烦?什么是白色清关,什么是灰色清关?就这个问题,向大这解释如下:灰色清关白色清关虚假品名、材质、海关编码等

俄罗斯的灰色清关 俄罗斯包清关物流

什么是清关.用一句话来说:清关是海关对一般货物收取关税后放行.又叫结关.灰色清关怎么跟俄罗斯搞上关系,这是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也是因为当时的经济以及物资各方面所造成的.他独特的国情.政策,导致了灰色清关这一词的出现.简

声明:《俄灰色清关背后:普京大打如意算盘》为网友深海夜未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