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疆域变迁视频 60年致富项目变迁史



 60年,弹指一挥间。

  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衣食丰足,从小米加步枪到牛肉加土豆……这波澜壮阔的60年,记录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发展史。

  今天, 《城乡致富》杂志从一个小小的切口入手——邀请你一同来见证推动中国发展的经典项目流行史。

  在这60年里,一个个小人物凭借他们敏感的商业嗅觉,推动中国从僵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一桩桩诸如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小事件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动力。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才逐步打破禁锢迈向开放,突破传统走向未来。

  也许你并不是那个引领流行的人,但你一定参与过、见证过那个时代的流行元素,或者你就是推动流行的实践者。

  一部60年经典项目流行史,就是一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从最初流行的解放鞋、中山装到今天的网吧、笔记本电脑,中国的每一个进步都留下了一些不可磨灭的印记;从原始的偷偷卖鸡卖鸭到今天火爆的市场,每一个生存符号都引领着我们逐步走向繁荣。

  沿着各个时代的流行项目足迹,我们寻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四个字:生生不息! 

  上篇:1949年-1978年改革开放前

  【综述】

  “吃”、“穿”是主流

  从1949年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时代。

  建国之初,当时国家受旧社会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农村,几乎没有地方可购物,只有在大城市,有一些老字号的布店,药店,杂货铺之类的可供市民选择。而这时候,真正意义上的生意人还没有完全出现。

  后来,国家根据中国的现实状况,制定了定点、定时、定量供应的政策,农村合作社与供销社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那时购物需要持各种各样的够物票,肉票、布票、粮票、油票、化肥票、农药票,生孩子还有娃娃票。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得靠供应。

  再后来,有胆大的人,开始偷偷地在人潮涌动的马路边摆一个简陋的凉茶铺,将自己丰富的小人书拿到街边的一角出租……新中国成立后真正意义上的生意人开始步入历史的舞台。

  综观这一时期流行的项目,第一个特点就是几乎全部都与“吃”、“穿”等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相关,说明在那个物质严重缺乏的时期,吃饱穿暖一直是老百姓的主要话题。

  第二个特点就是生意品种单一、流行范围广泛。因为物质条件还欠缺,可供老百姓选择的余地少,所以这一时期,倘若某个生意流行起来,那阵势几乎是全国流行。以至于到了今天,人们仍然能够准确地回忆起那些项目来。

  尽管今天的物质生活大为丰富,但是人们仍然时时怀念那个时代。虽然那时候没有人打出“诚信经营”的招牌,但大多都是在诚信经营;虽然那时候的物质条件仍然十分匮乏,但相对于新中国成立前,这已经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流行项目】

  1.茶水摊

  2.缝纫店

  3.小人书摊

  4.流动匠人

  5.磨坊

  6.砖瓦厂

  下篇: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

  【综述】

  个性追求、娱乐享受成主流

  1979年11月30日,随着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颁发,标志着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迈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个个流行符号旋风般登陆内地,一个个流行项目在质疑中摸索前行,书写了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的传奇。

  我们没有忘记“洋装穿在身”的日子:西装、喇叭裤、牛仔裤、蝙蝠衫,以及街上流行的红裙子,再到各类服装的千姿百态,品牌林立。过去满街一个款,如今追求穿绝版。服装行业的变化,带来人们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出现多个项目的流行,让无数人从个体户变成商业大亨;我们难以忘怀曾经那些“提劲”的文化类产品:迪斯科、KTV让我们神魂颠倒,大三洋收录机传出的悠扬歌声,任天堂游戏机、网吧无不让我们着迷。这些的兴起,又有多少人从游摊变成工商大户,从散兵游勇变成真正的商人?

  我们记忆深刻的一定还有餐桌的变化:从食不果腹到解决温饱,再到吃饭讲档次讲营养,从可口可乐、汉堡、热狗、果汁、冰淇淋、奶油冰棍的出现到麦当劳、肯德基,喝可乐、咖啡,吃汉堡。众多的食客,让一座座城市的夜晚变得灯红酒绿,从而使减肥变成了“时尚”。餐桌的变化,诞生了无数个项目,让数不清个体户赚得盆满钵满。

  我们见证的还有很多:从自行车、摩托车到面的、出租车,再到私家车;从土墙屋、茅草屋到砖瓦房、水泥房,再到小区房、别墅;从劳累倒头便睡到桑拿浴等等,每个变化的背后都有无数个项目作支撑,从而把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各个时期的流行项目也体现了这一法则。

  求变化,求发展,求进步。这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脉络,流行项目在“求”上或许比谁都更强烈。

  改革开放后,中国用突破刻下足迹,各个时期流行项目多如牛毛,每个项目的发展足迹就是中国的发展足迹。

  无数项目风云际会,我们虽然不能一一展示,但不妨短暂驻足,一起细细品味这光阴的味道。

  【流行项目】

  1.街头游戏

  2.录像厅

  3.专业农活队

  4.迪斯科

  5.毛衣编织机

  6.电子游戏厅

  7.寻呼台

  8.瑜伽

  9.洗脚城

  相关链接:60年财富记忆碎片

  合作社:在上世纪50、60、70年代人的面前,提起合作社,多是会想到卖东西的供销合作社。这种合作社是每人投资几块人,然后由生产大队进些货物,在村子里销售。等到经济慢慢放活后,合作社逐步消散了。

  三大件:所谓结婚“三大件”,就是结婚必需品,各个年代结婚必需品都在不断变迁。而结婚“三大件”在变迁中演绎了各个时代的时尚风潮。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冰箱、彩电、洗衣机;90年代:空调、音响、录像机;21世纪:房子、车子、票子。

  粮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的粮食。

  万元户:存款在万元以上的家庭,称之为万元户。这个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特指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他们大体上是由农村的专业户和城镇的个体工商户构成。

  中国第一张个体户执照

  个体户:指除农户外,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单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基本上就是待业青年、劳改犯的代名词。

  大款:“有钱人”的一种通俗叫法,指财大气粗,讲气派,花钱不在乎的人。一般指综合素质低、品位低的富人。出身高贵,品位高的人被称为“贵族”。也有时候是对年轻时候比较贫穷而奋发自己创业或在其他领域有所得,成功之后却又大手大脚花钱的也会成为“大款”。

 中国历史疆域变迁视频 60年致富项目变迁史
  包工头:包工头是指工程承包商,能把一项工程成本控制在工程建设方发包价以内就可以挣到钱,一般属于建筑、装修行业。

  投机倒把:是指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方式扰乱市场、牟取暴利的行为。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清理修改过时法律条文,拟删去并修改计量法等四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规定,“投机倒把”将成历史名词。

  走穴:“走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演艺界出现的新名词。“走穴”是指“演员为了捞外快而私自外出演出”。“走穴”一词出现之后,现已引入各个行业进行运用,如医生、教授、节目主持人、画家、官员等等避开单位工作,运用自己技能到外面赚外块,也称为“走穴”。

  打工妹:主要指从边远地区到城市打工的年轻未婚女子。大多在农村长大,学历不高,从事工厂里基层管理员及普工、饭店服务员、等工作。

  富二代:指80年代出生,继承过亿家产,他们被称为富二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

  结束语

  所谓的沧海桑田,仅仅60年,就让我们这一代创业者都看到了。

  通过做本期策划稿,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的项目越来越多,各个项目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了,经营者和消费者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

  也许在很多年后回望,人们会说,这60年是一个多么世俗的年代,人人以物质追求为目标,道德底线被轻易穿越,心灵焦虑无处不在,所有的财富故事都暧昧不明,很多企业家前途叵测。不过,更多的人也许会辩护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它成就了无数人的财富梦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434.html

更多阅读

评析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

娓娓道来的“历史老师”——评析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2015年1月30日 10:01 中国纪检监察报【字体】 大 中 小陈治治拿到习骅所著的《中国历史的教训》,一口气读完,花了不到半天时间。掩卷遐思,三句话在脑海里不断盘桓。第一句话,一切

《新中国60年语录》 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

大换藏书屋dahuan5856 《新中国60年语录》编辑:大换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出“60年60句”专题,因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话语言说,是最鲜活的历史记忆,我们期望在寻找话语变化的小叙事中,把脉时代变迁的大意义。(绿色积极健康版)1949

钱正英:中国水利60年功过

前水利部长钱正英讲述中国水利60年功过独角兽资讯 发表于 2010-6-21 12:25:00钱正英,历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长期主持中国的水利电力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者:钱正英 马国川父亲带来的美国梦马国川(以下简称“

声明:《中国历史疆域变迁视频 60年致富项目变迁史》为网友爱你爱得太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