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股东利益还是社会责任?

 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股东利益还是社会责任?


  又到年终盘点时。每年年底,各类年终评选、年度流行词汇频频见诸报端。如果梳理2009年中国企业界的流行词语的话,“企业社会责任”一定会位列其中。2009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热衷于公益活动,关注环保,而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成为更多上市公司与发布财务年报同等重要的规定动作。

  与企业对公益事业的空前热情相对照的,却是媒体与公众对企业越来越多的质疑与责难。经历了汶川地震、三聚氰胺、金融危机、频发的食品安全危机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很多企业在公众眼中的形象变成了唯利是图的“奸商”。捐款、赞助公益活动的行为也被很多人当作是企业买声誉、树品牌、卖产品的功利手段,就连“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这样一个企业根本目标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追逐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似乎成为两个相互矛盾的对立面,企业要对股东负责还是要对社会负责也变成了两难的选择。

  2009年12月初《数字商业时代》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题为“商业智慧推动公益创新”的圆桌论坛,企业与公益组织的参与热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位来自乳品企业的代表说,企业在参与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时,应该“做本位、不越位、不缺位”。企业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控制产品的品质才是企业最根本的社会责任。有些公益活动与企业有关,有些与企业无关,必须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缺位”是指企业在国家和公众遇到大灾、大难时必须站出来,承担起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缺位就会受到社会和公众的指责。另一位来自咨询公司的代表不无担心地指出,现阶段很多企业在参与公益活动和履行社会责任时存在着本末倒置的倾向。一些企业过分关注公益和环保,而像供应链、消费者这种非常关键、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环节却很少见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踪影。公益和环保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而道德、法律、生存才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经济学教授许小年在近期的一次演讲中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的一段话:“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赚钱”。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它的开办和经营就是为了赚钱,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为股东赚钱不仅是它的社会责任,而且是它的法律责任。许小年教授认为,企业不需要太多的责任感,它需要的是理性。因为只有理性才能带来长期的可持续盈利,因为理性也包含了公众所希望的各种社会责任。

  作为2009年的最后一期杂志,我们在这一期年终专刊中专门刊发了一组题为《倾听德鲁克给中国的提醒》的文章。在谈及企业社会责任时,德鲁克曾这样告诫我们:“企业是社会的器官,它不能在身体不良的情况下独善其身,但组织承担社会责任必须以履行好自身的主要任务和使命为前提。”“经济绩效是企业的基础,离开了它,企业就无法履行任何其他责任。如果有一些社会责任会影响企业完成其主要的任务和使命,那么不要说主动去承担这些责任,连盲从的态度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504.html

更多阅读

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案例

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是分析那些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关的所有个人和组织,主要包括银行、客户、供应商、股东、员工和工会等。利益相关者既不能完全算是外部环境,也不是企业内部问题,但却对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搞不懂社会文化,就搞不好企业文化

每一个企业,既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又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单位。每一位员工,既是企业人,又是社会人。一个企业的文化,如同漂浮在汪洋大海上的孤舟,受到社会文化的左右沉浮。在现代开放透明的社会里,一个企业无法形成独家别院式的企业文化,里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奢侈品的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SR)不是奢侈品,却事关奢侈品公司的未来存亡。  2011年,消费者道德研究协会向许多家服装设计公司发出问卷调查,希望了解他们在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不过,没有一份问卷得到完整的回答,更有些公司对企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存在底线

   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企业其实比现在更具社会责任感。我们如今还能记忆犹新的是,那时很多企业都会提供给员工良好的社会保障,例如食堂、房屋、教育等。但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反而被抛弃了,只是一味地为股东服务

声明:《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股东利益还是社会责任?》为网友画扇悲风殇月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