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最沉重的飞机”起航(二)



  李书福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尽管吉利多年来坚持以销售额的6.2%用于研发投入和设备更新,但仍然由于投资有限、设备精度不够,导致产品质量提高受到限制。而且,为了提升竞争力,必须加大在汽车底盘和车身设计上的投资。那么并购沃尔沃,正是其要求快速扩张进入高端市场的一个信号。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吉利从进入汽车行业就一直在寻求政府层面的认同。在中国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的夹击下,吉利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市场中寻找出路,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取得的成绩来引起决策层的重视进而获得资源。

  2007年吉利进行了战略性转型,要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品质至上和服务优秀。企业理念也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变为“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战略转型最显著的表现就在于产品的更新换代——由低端经济型轿车向功能齐全、高性价比的中高端轿车进发。在尚有市场空间的情况下,吉利让曾经的主打产品逐渐淡出市场,毅然用远景、金刚和自由舰替代。2008年初吉利宣布了自己三大产品系列——全球鹰、帝豪和英伦帝华,分别覆盖低、中、高端,原先的“Geely”与华普将逐步淡出市场。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营销公司总经理刘金良对《商务周刊》表示,未来一两年里,吉利将实现市场的品牌转型向三个子品牌过渡。目前仍然挂着吉利车标的自由舰、金刚和远景将伴随着2011年年初的全新换代并入新品牌。吉利4S店也将由目前的五种形式归入三大品牌,全球鹰标准店正在建设;帝豪目前有超110家在售,而标准店已经超过60家;上海英伦4S店目前只有一款车型,随着明年新车的上市,标准店建设也将推进。

  李书福称“自有技术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但他并没有排斥技术设备的引进,2002年他耗资数千万元从大宇引进了相关设备来改造吉利生产基地。站在同行的肩膀上后,他对技术发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必须做到与众不同,既不能完全否定同行的方法,也不能完全照抄同行的方法”。

  刘金良认为,吉利战略转型分三个阶段,目前处在战略转型的初期,这个过程最少要持续3-5年。

  2009年上半年吉利实现净利润5.959亿元,而上年同期为2.428亿元。刘金良表示,吉利汽车今年销售会突破30万辆,明年可能要达到40万辆。在新能源车方面,吉利目前正在积极研发电动汽车、甲醇动力车、油电混合动力车型。据刘金良透露,吉利明年有好几款新能源车会在明年北京车展上亮相,熊猫电动车明年末将可能上市。

  星巴克:暂时放弃属于自我的那一部分

  □ 记者 张娅

  经过19个月的变革,2009年的星巴克开始有了复苏迹象。截至2009年6月28日的第三财季,这家咖啡连锁商实现利润1.515亿美元,时隔一年之后总算扭亏为盈。在11月9日最新发布的第四季财报里,虽然净利润有所下降,星巴克还是保持了赢利。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重新出山后采取的一系列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调整举措显现出成效。

  继2008年关闭欧美的600家门店之后,舒尔茨今年再次决定关闭300家业绩不好的门店,并裁减近7000名员工。此外,星巴克新店开张的速度也降低了近30%。尽管如此,在今年4月份接受记者采访时,星巴克大中华区总裁王金龙就已表示,在中国并没有放慢发展速度的打算,他说:“在中国市场,星巴克的首要任务仍旧是扩张。”

  从1999年在北京开设大陆第一家门店到2008年底,有超过350家门店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6个城市,整个大中华地区的星巴克更是接近700家。按照王金龙的说法,中国逐渐成为星巴克最大的海外市场,2009年起,中国的店面数量和规模可能超过美国本土市场。

  与全球一样,星巴克中国也正在掀起一场利润革命。此前“利润”这个单词在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中仅名列最后一位。面对麦当劳在咖啡市场的异军突起,以及英国Costa、日本真锅、台湾上岛等连锁咖啡品牌的正面冲击,星巴克加大了产品的本土化力度。这被星巴克中国新闻发言人励静总结为:“除了咖啡等主打产品要保持星巴克原汁原味外,星巴克的食品和其他饮品都可以本土化。”

  继加入中国茶的抹茶星冰乐、茶拿铁两款咖啡外,星巴克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的芒果鸡肉卷、豆腐蔬菜卷、彩椒蘑菇等相继面市。连续8年在中国市场推出月饼产品的同时,今年端午节,星巴克还在苏、浙、沪三地卖起“星冰粽”。针对那些没有泡咖啡馆习惯的中国消费者,两款更为大众化的星巴克瓶装咖啡饮品出现在便利店货架。一些融合中国元素的特色商品,如随行杯、马克杯、生肖储蓄罐等都成了星巴克中国的赢利增长点。

  此外,就在2009年1月庆祝星巴克进入中国大陆10周年的庆典上,星巴克推出了第一款含有中国咖啡豆的“凤舞祥云”。这款咖啡被称作“星巴克与云南省保山地区的咖啡种植农和供应商通力合作的结晶”,是星巴克中国改造供应链的典型之举。此外,星巴克中国门店的牛奶供应商从雀巢换成了蒙牛,最具星巴克特色的咖啡杯由美国进口改为中国制造,除了本土化的考虑之外,这些举措大大有利于星巴克压缩成本。

  但自从星巴克复兴计划推行以来,各方褒贬不一。此前,星巴克正是依靠其独特的体验文化成长为全球咖啡连锁品牌的航母。星巴克刚进中国时,英国《金融时报》曾经专门做了一个调查,结论是:在中国喝一杯星巴克咖啡显然要比买一件“维多利亚秘密”的国际名牌内衣更加时髦。现在,一些星巴克的中国拥趸批评说星巴克店已经面目全非。诸如“灵魂被扭曲”、“堕落”的尖锐指责不绝于耳。

  在《商业周刊》发布的2009年度全球最佳品牌百强名单里,星巴克的排名从去年的85位下降到90位,品牌价值下降了16%。但这份排名表清晰表明,创新、产品多元化、积极扩张、市场领导力和对未来的先见之明已成为艰难岁月中新一代全球最佳企业的特有基因。对拥有强大品牌形象的公司来说,在坚守和变革中实现矛盾统一确实是一个难题,如同舒尔茨所说:“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星巴克需要暂时放弃属于自我的那一部分——这也是让梦想重新起航的必经过程。”

  中国钢研:改制的力量   

  □ 记者 王强

  到了年底,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才让异常忙碌,他一直在出差,走访宝钢、鞍钢、武钢、攀钢和马钢等钢厂,与中国钢铁行业的这些大佬们深入交流。

  “10月份的20天里我只有一天在北京。”才让说,在改制前,如此密集的与钢铁企业的面对面简直不可思议,“过去我们很少直接拜访他们,因为我们的任务都是通过冶金部协调的,现在不同了,我们被推向市场后,这些钢铁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

  前身为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的中国钢研已经不吃“皇粮”10年了。10年前,这家承担着国家冶金行业重大关键与共性技术研究、金属新材料研究开发以及致力于工艺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系统集成的科研院所总资产仅有10亿元,10年后变成而来的科技型央企总资产达到100亿元。旗下已拥有两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40亿元。

  在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钢研总院负责或参与了整个冶金行业50%以上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承担了90%的冶金军工配套材料的研制任务。1999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原国家经贸委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

  “从1999年开始,钢研总院直接改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才让告诉《商务周刊》,随后通过战略重组、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步骤,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确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这家计划经济下建立的科研机构在体制、机制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都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为确保科研与产业齐头并进,钢研院对原有的22个研究室实施了大范围重组,形成了一支面向经济建设,以共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为主攻方向的精干科研队伍;在科技产业体系的改革上,通过对院属产业中的优良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了安泰科技并成功上市,让科研优势和资本市场获得紧密结合。

  改革显示了巨大的推动力,1999年至2000年一年间,钢研院的总资产便从10亿元上升到24亿元,新产品试制合同和技术合同分别上升了258%和296%。2006年12月,为推进我国钢铁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为先进钢铁材料、冶金行业流程技术、成套装备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钢铁研究总院与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合并重组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二者的重组实现了优势互补,才让告诉记者,自动化院的优势是自动控制和传动技术,钢研总院的优势在新材料研究、工艺研究和分析测试上,重组后中国钢研成为国内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有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完整的产业技术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

 东航:“最沉重的飞机”起航(二)
  在改制过程中,一直有人士担忧,承担共性技术开发的科研院所成为企业后,会为了生存和市场竞争而进一步忽略对共性技术的投入,最初,才让等公司高管们也有类似担忧。

  “但现在来看,当初的担忧是多余的。”才让回忆,改制前的十几年间,钢研总院每年从国家拿到的科研经费也只有2000万元左右,最多的时候也不超过5000万元,这些经费还不能全部用于科研领域。但改制后,中国钢研除每年从国家获得2亿—5亿元的科研经费外,公司日益强大的产业收益已经反馈向科研投入,公司自身的投入基本是国家投入的两倍。

  这种强大的自我支撑能力,除了保证科研队伍能安心实验室,同时还有能力和资金进行系统化的长期科研项目。才让举例,目前正在首钢曹妃甸项目中开展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项目”,就是由中国钢研作为会长牵头单位的“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的核心研发项目。这种流程思想指导下的新一代钢厂,不再是传统下的高能耗、高排放工厂,新工厂每生产1000吨钢铁,能利用高炉煤气发电120万度,炉渣还能被利用起来加工成近300吨水泥,并能消化30万吨的废塑料和120万吨废钢铁。

  今年6月,中国钢研正式成为国资委确定的24家央企董事会试点企业中唯一一家科技型央企,中国钢研制定了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经理班子的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聘请了4位外部董事,形成了有效制衡的决策体系和集中统一的执行体系。

  看似抽象的试点工作对于中国钢研的推动可谓立竿见影,今年一季度,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钢研应收账款和库存增加,各项指标只达到了去年同期的40%,当时大家都认为今年的指标肯定完不成了。但随着董事会试点工作的展开,责权利的进一步明晰,到今年10月,各项指标已经达到了去年同期的水平,而且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都比去年有所增加。

  “现在看来,在今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完成今年的目标。”才让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589.html

更多阅读

阿迪王:“山寨品牌”的“山寨营销”(二)

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流行:“山寨广告”的“无处不在”    现在看来,在猫扑的大红大紫仅仅是阿迪王揭开了登台亮相的序幕,接下来,阿迪王的一系列推广则彻底将这个“山寨品牌”演绎为一种流行。    百度百科被称为“网上的百科

隐者三井:“影子”帝国的幕后推手(二)

曾有人问起“三井这个综合商社究竟有多大”,时任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社长的上岛重二在列举了丰田、东芝、东丽以及王子制纸等典型的日本企业之后这样回答,“在此不便列举过多的企业,比如说美国有通用公司,比如说UNISIC,在欧洲还有德国的西

岳宁:弹钢琴的娱乐大亨(二)

商界在线:这就是一个经营策略。 还是谈谈刚才的话题,现在有一些类似于白宫的小酒吧的行业,比如说咱们谈谈格调的问 题,有人说只是喝酒,大家买醉,一醉方休,白宫有什么不同呢?  岳宁:我们在经营中从细节透露我们的经营里面和经营的文化。我

付文丽:中国最美的亿万富翁(二)

3、坚韧 付文丽喜欢较劲儿,喜欢挑战极限,喜欢在人们的绝望中创造奇迹。在工作中,曾有许多瓶颈问题无法解决,执著的韧性让她放大每一分成功的希望,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广开思路,最终打开局面,扭转乾坤。因此她常说:成功胜在细节

声明:《东航:“最沉重的飞机”起航(二)》为网友岛与暮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