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最沉重的飞机”起航(一)



 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正在接近实现让东航“起死回生”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曾表示,受全球经济危机冲击,2008年全球航空业损失高达104亿美元,未来两年还将亏损近200亿美元。不过,中国航空市场却“逆市飘红”。2009年10月27日,国内三大航空巨头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以及南方航空分别公布了三季财报,国航当季实现净利润8.85亿元,同比增长144.90%;东航净利润2315.6万元,同比增长100.99%;南航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133.22%。虽然在三大航中净利润最低,但东航已然是来之不易了。

  自2006年第一季度亏损9.55亿元,东航就一直在泥潭中苦苦挣扎。2008年前三个季度,东航亏损22.92亿元,资产负债率近100%,航油期货套保合约也令其浮亏高达55亿元。此外,飞行员“集体返航事件”也让东航蒙羞,诸多乘客已在刻意规避这家航空公司的航班。

  2008年底,刘绍勇出人意料地从南航总经理任上调来东航。事实上,当时政府高层对东航主要考虑了两种方案:一是“死而后生”,将东航肢解,分给国航和南航;另一种方案是“起死回生”,通过调整、注资,让东航重振雄风。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并选择了“具备驾驶所有机型能力”的刘绍勇,驾驭这架“最沉重的飞机”。

  今年2月3日,刘绍勇在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0115.SH,0670.HK)临时股东大会上当选为董事长。当天,他便宣布了东航“输血、止血、断臂、造血”四项系统化措施。

  为了给“每天都在亏损”的东航输血,国家在2008年12月注资30亿元之后,2009年1月再度注资40亿元。但这远远不够。刘绍勇到任后,东航分别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1060亿元的授信额度。

 东航:“最沉重的飞机”起航(一)
  在“止血”行动中,东航一口气推出了令人震惊的256项措施,包括严格控制运力增长,已订购飞机能延迟的延迟,能退租的退租。2009年原定新进飞机29架,如今则被控制在13架。而对于令人闻之色变的航油套保,东航也制订了比以往更为细致的操作机制和风险监控体系,另外在财会审计部门还分设了交易员和复核清算员,风险控制力度也被加大。其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约为人民币27.94亿元。

  在“断臂”行动中,东航果断撤出了原定合资的西藏航空,降低了投资幸福航空的股份比例,原计划成立的6个分公司也都被暂停。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压缩投资规模,东航减少了近80亿元的现金流出。

  “造血”行动中,东航确定了全新的战略目标,要把东航建设成为规模网络型航空公司,重点抓好上海、西安、昆明等三个枢纽的建设。

  成功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东航成功渡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财务危机,避免了被收购和倒闭的危险。刘绍勇原本给东航制定的目标是,2009年大幅减亏,2010年持平或微赢,2011年彻底赢利。只是他没有想到,“东航将在3年内赢利”这一计划,在不到一年内即变为现实。

  但更多的问题不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能解决的,比如东航服务不到位的印象和人们对品牌的负面认同。在硬件方面,东航运行大厅建成之初曾拥有令国内同行羡慕的最先进系统,现在已远远落后于国航和南航。为了更好地完成集中配载、提升系统水平,东航运控中心目前正与全球最先进的软件开发商进行合作以升级系统。

  在改造自身的同时,东航并未停止市场的扩展。今年7月初,东航宣布其北京分公司正式运营,开始攻入国航的“老巢”。刘绍勇的打算是在5年之内将东航在北京市场的份额由13%提升到20%。

  而东航和上海航空的重组更是奠定了东航的市场地位。今年6月6日,传言已久的东航、上航合并一事落定,上航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将并入东航,从而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重组后,东航占据了上海航空市场5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次重组和民航历史上的任何重组都有区别,过去是面上广度的重组,这次是点上深度的重组。”刘绍勇说。

  尽管东上重组在下半年还要完成法律程序的整合及审批,但两家的业务合作已经全面展开。暂时缓过劲来的东航,大概不会让重塑辉煌的曙光从手中溜走吧。

  康师傅的变与不变

  □ 记者 周烨彬

  11月17日,康师傅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该季营业额上升16.29%至15.37亿美元。这家知名食品企业几乎是全线告捷:方便面营业额同比上升9.59%至5.94亿美元。根据AC尼尔森的数据,康师傅占中国方便面市场销售额的54.2%,稳居第一位;饮品业务营业额同比上升26.26%至8.88亿美元,茶饮料和瓶装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8.7%和24.1%,同时居中国茶饮料以及瓶装水市场的首位;稀释果汁也取得了14.2%的市场占有率,居市场第三位。

  “2006年到现在,我们保持了约25%的年平均增长率。财报显示的业绩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们在渠道建设和品牌经营上的工作。”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公关部发言人余国雄告诉《商务周刊》,“在过去的18年内,我们的渠道是在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之中。在变化中,我们以市场认知为基础,尽量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在康师傅看来,中国市场平均每3—5年就有一次大的变化,过去是农村经济,现在是都市化经济;现在的经济布局是以城市为主体的点状分布,未来则会是以城市圈为基础的面状分布。这样的认知让其渠道建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康师傅先于1992年卖方便面,1995年开始卖饮品。最初,饮品和方便面是共用渠道,5年后康师傅开始细分渠道——因为饮品的运送半径只有300公里,而方便面的运送半径则能达到500公里。

  “运送半径跟产品的重量有关。运送路线越长,成本就越高。我们就慢慢地细分方便面跟饮品的渠道。”余国雄解释到。2005年后,家乐福、沃尔玛、乐购等大型超市开始主导中国方便面和饮品的销售渠道,“这时候,我们就得考虑怎样跟他们建立更好的关系,怎样在这类渠道内部取得更大的销售面积,通过价格的竞争优势经营这些渠道。”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尽管变化是常态,康师傅也有着自己不变的原则。过去的18年内,康师傅一直不断的加大工厂方面的投资。在中国,可口可乐走的是品牌行销之路,重点做品牌,其他的业务都是委托国内企业来做,但康师傅却选择了自己建厂,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亲自动手。“如果单独做品牌,就会很容易受到代工企业的影响。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产能、技术和投资。”余国雄解释到,“最近可口可乐也宣布投资20亿美元建厂,他们也在逐步重视这块的竞争优势。”

  从长期上看,康师傅更重视各条产品线的市场份额。在饮品业务方面,康师傅不断通过开发新的口味,继续强化茶饮料和瓶装水的优势地位。2009年,康师傅推出了乌龙和铁观音茶饮料。在方便面方面,康师傅将在天津建立世界上最大方便面厂。据余国雄介绍,该厂有4个制面厂,24条生产线,年产48亿包方便面,相当于全日本一年的方便面产量。另有数据显示,康师傅新厂全部建成后,方便面产能将提升30%。

  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康师傅有着将中华面食发扬光大的使命感,它将于两年后在天津经济开发区建立面食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光有康师傅的面食馆,也会涵盖全球的面食文化营销,近到山西的刀削面,远到日本的拉面、欧洲的意大利面。这里不光会有供观光客进食的餐厅,也会有很大的展厅,展示老祖宗做面的工具和原料。

  “狡黠”者吉利 

  □ 记者 吴丽

  2009年中国车企“走出去”浪潮中,吉利无疑是“绯闻”焦点。在和沃尔沃并购传闻越来越接近现实的演进中,人们开始知道吉利到底在追寻什么。

  11月23日,今年的广州车展,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没有现身。早在一周之前,他已经踏上飞往伦敦希斯罗机场的航班,在伦敦稍事逗留后,他的下一站是哥德堡——沃尔沃汽车总部。第二天,福特即宣布双方对知识产权谈判的最新结果——福特将保留沃尔沃品牌的技术所有权,而吉利获得此权利的使用权。

  10月28日,福特汽车公司对外正式发表声明称,吉利汽车在沃尔沃品牌收购谈判中为首选竞购方。所谓“首选竞购方”仅仅意味着吉利获得了第一个与福特谈收购事宜的资格,离成功还很远。不过,即便如此低调的表述,也掩饰不住吉利的喜悦心情。

  “我们很高兴看到与福特公司的协商取得进展。如果双方达成最终协议,吉利将维护和加强沃尔沃的世界级品牌的传统地位,并继续发扬此顶级品牌在安全性和环境技术方面的全球声誉。”李书福首次公开表示信心。

  李书福进一步表示,对吉利而言,这是充满战略意义的一步,既表明了吉利将致力于沃尔沃品牌在全球100多个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将进一步巩固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地位。

  吉利成为沃尔沃优先竞购者的消息传出后,一时质疑四起。2008年沃尔沃销售额147亿美元,亏损16.9亿美元;此外,来自花旗投资研究的信息显示,沃尔沃拖欠福特汽车35亿美元贷款。出身贫寒的吉利汽车能养得起这个“挥金如土”的富家千金吗?

  李书福不以为然。11月11日,吉利为其参与竞购沃尔沃制定了扭亏计划,期望将沃尔沃的年销量翻倍至近100万辆。

  李书福对沃尔沃的设想是借助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大幅度削减沃尔沃一些重要环节的成本,例如产品研发和制造。他并不打算将吉利和沃尔沃合并。

  对于收购沃尔沃,外界一直有声音认为李书福是“仓促应战”,而事实上他谋划时间长达三年。2006年,李书福在一个行业会议上表示,吉利意识到不能仅靠购买所需部件来造汽车,他开始认真考虑收购知名品牌沃尔沃(Volvo)的可能性,近年来这个瑞典品牌在福特汽车旗下一直亏本运营。

  2007年,李书福挖来了英国石油公司(BP)的财务审计师Peter Zhang负责收购沃尔沃的事宜。后来李书福又请到了沃尔沃前总裁奥尔松出任顾问。2007年1月的底特律车展期间,李书福会见了当时的福特汽车CFO勒克莱尔。1年后双方再次会面,这次李书福直接表达了吉利有意收购沃尔沃。由于对吉利知之甚少,福特汽车没有认真对待这一提议。不过,随着美国汽车业在2008年逐渐陷入绝望,吉利的提议开始获得福特汽车内部的关注。

  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盯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传闻时,他却突然宣布成功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DSI公司今年2月进入破产程序,吉利从开始接触到最终签约只花了30多天时间。这一点都不像吉利一贯高调甚至略带炫耀的行事风格,海外收购的口风之严、动作之快,令所有人惊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590.html

更多阅读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珍园文化   赵梅阳在世界的版图上,只有中国这块最难为投资者看懂,中国进入投资迷局的混沌时代。为此,笔者将撰文四篇,分别为:直面中国,投资迷局;聚焦全球,高端消费;共赢珍园,玉品人生;创新模式,财

如何建立高效的团队 建立高效医药营销体系的游戏规则(一)

建立高效医药营销体系的游戏规则(一)随着医药行业新形势的快速发展,现在制药企业的营销体系也在紧跟潮流快速改变着。由于医药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这导致建立高效率的医药营销体系有着自己独有的方式和方法。笔者史立臣历经2

联发科:“破坏性创新”的商业模式(一)

“破坏性创新”,这一理论的最早提出,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创新学派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所称的“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即“透过新产品、新市场、新产业组织,不断地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2004年,克莱顿-克里斯腾森(ClaytonM.Christe

阿迪王:“山寨品牌”的“山寨营销”(一)

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在电视上投广告、在报纸上投软文、在街头做路演,或者在某个五星级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推广方式似乎已经越来越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是对于目标消费群是年轻人的商家而言,

付文丽:中国最美的亿万富翁(一)

有一种美丽可以独立于时间之外,任时间的沙也不能将此掩埋。 当我如约而至来到这位地产界的传奇女子面前的时候,我不由的嫉妒命运之神之于她的眷顾,纵使时间也只能使得她越加高贵。当然做为一个美丽女人,她成功背后的故事总会让人浮想

声明:《东航:“最沉重的飞机”起航(一)》为网友有话直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